石壽堂

《醫原》~ 卷上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3)

1. 人身一小天地論

肝受燥風、濕熱則病目,肝之本氣自病也。夫五臟之精華,皆上注於目,腎又為五臟之氣之根,腎中真陰真陽虛,而目昏昧,經故曰脫陰者目盲,脫陽者見鬼。五臟之根氣自病也。嘗見外感阻遏宗氣,燥勝則熱,熱則不能化陰外達,而目無淚而干;濕勝則濡,濡則不能化水下降,而目多淚而爛。

脾有濕熱,則口癉而生甜水;脾有燥熱,或膽經燥熱乘脾,則口苦而多煩渴;脾之本氣自病也。嘗見外感阻遏宗氣,肺陽鬱於上,不得化陰於下,亦為唇燥口渴。腎之陽虛,不能約水,而為遺溺,不能行水,而為自利;腎之陰虛,不能濡腸,而矢燥結,不能濡膀胱,而溺短數;腎之本氣自病也。嘗見外感阻遏宗氣,而亦為腸秘,為癃閉,或燥勝為窘迫下利,或濕勝為五泄。

肝、胃陰虛,無由升化乳汁;肝、胃陽結,不能上通乳竅;肝胃之本氣自病也。嘗見外感阻遏宗氣,濕熱壅於血分,營衛不從,逆於肉裡,致生乳癰;其七情致傷心氣,燥熱結於血分者,則為乳岩。凡外感燥濕,種種見證,雖各臟腑本氣自病,而要皆關乎肺,以肺為群氣之宗,天無二氣故也。

不獨空竅之大者為然也,即皮膚外八百萬有奇之汗空(汗空名玄府,又名鬼門,)亦無不然,經故曰:肺主皮毛。其內傷肺氣,氣不化水(自利)、氣不攝津(自汗)、氣不統血、氣不固精,即見自利、自汗、脫血、脫精、陰脫、陽厥、絕汗出諸證。故曰:天有一息之停,則地須陷下。

若外感阻遏肺氣,不得外達,又不得下降,宗氣自病,致他臟腑經絡之本氣亦病。肺氣不得外達,即見憎寒、發熱、頭痛、身痛、腰痛、手足痠痛諸證;肺氣不得下降,即見腹痛、胸痹、咳嗽、嘔吐、喘逆諸證。感風燥、暑燥、寒燥之氣,搏束氣機,不得外達,而為無汗;感風濕(自汗)、寒濕(冷汗)、暑濕、濕溫(熱汗)之氣,阻遏氣機,不得下降,橫溢而為自汗、冷汗、熱汗。

又或燥結血分,而為熱厥;濕阻氣分,而為寒厥;燥降太過,熱甚迫津,而為火瀉;濕鬱太過,氣不行水,而為五泄,抑或為溺塞便閉。譬如注水之器,上竅閉塞,則下竅點滴不通;下竅閉塞,則上竅壅遏不開。種種見證,皆關乎肺。肺主天氣,洵不誣也。

若夫地固承天者也,地氣不上騰,則天氣不下降。胃固人之地氣也,腎乃天氣蘊蓄於地中者也。胃為水穀之海,又為倉廩之官。胃之發育,又藉腎之真陰真陽以與為發育者也,經故曰:腎為胃關。又曰:四時百病,胃氣為本,得谷者昌,絕谷者亡。又曰:營出中焦。又曰:精氣生於穀氣。

又曰:飲入於胃,遊溢精氣,上輸於脾,脾氣散精,上輸於肺。是地氣上騰也。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水精四布,五經並行。是天氣下降也。又曰:水穀之悍氣為衛,水穀之精氣為營。其營血之精者,得肺氣以敷布之,入膽化膽汁,入腎化精,上行頭化腦,內行骨空化髓。故曰:天氣降而至於地,地中生物,皆天氣也。

白話文:

人身一小天地論

肝臟受到燥風、濕熱侵襲,就會導致眼睛生病,這是肝臟本身的元氣出了問題。人體五臟的精華都彙集到眼睛,而腎臟又是五臟之氣的根本,腎臟的真陰真陽不足,就會導致眼睛昏暗不明,經書上說:「陰氣耗損則目盲,陽氣耗損則見鬼」。這是五臟本身元氣出了問題。我曾經見過外感邪氣阻遏宗氣(人體的元氣),燥邪盛則發熱,熱邪盛則不能化生陰液外達,眼睛就會乾澀無淚;濕邪盛則潮濕,潮濕則不能化水下降,眼睛就會淚多而且潰爛。

脾臟有濕熱,就會口臭並且流出甜味口水;脾臟有燥熱,或者膽經的燥熱之氣侵犯脾臟,就會口苦並且煩渴;這是脾臟本身的元氣出了問題。我曾經見過外感邪氣阻遏宗氣,肺部的陽氣鬱結在上,不能化生陰液於下,也會導致嘴唇乾燥口渴。腎臟的陽氣虛弱,不能約束水液,就會出現尿失禁;不能運化水液,就會出現腹瀉;腎臟的陰氣虛弱,不能滋潤腸道,就會大便乾燥結實;不能滋潤膀胱,就會尿少次數多;這是腎臟本身的元氣出了問題。我曾經見過外感邪氣阻遏宗氣,也會導致便秘、尿閉,或者燥邪盛則導致里急後重(便意頻繁但每次量少),或者濕邪盛則導致五瀉(五種腹瀉)。

肝胃陰虛,則無法正常生成和輸送乳汁;肝胃陽氣鬱結,則不能上達乳房,這是肝胃本身的元氣出了問題。我曾經見過外感邪氣阻遏宗氣,濕熱鬱結在血分,營氣衛氣失調,逆行於肌肉組織,導致乳癰;如果七情(喜怒憂思悲恐驚)損傷心氣,燥熱鬱結在血分,則會形成乳岩。各種外感燥濕的病症,雖然是各臟腑本身元氣的病變,但都與肺臟相關,因為肺臟是人體元氣的總樞紐,如同天只有一種氣息一樣。

不僅僅是身體上大的孔竅是如此,即使是皮膚外八百萬個汗孔(汗孔稱為玄府,又名鬼門),也同樣如此。經書上說:「肺主皮毛」。如果肺氣內傷,氣不能化水(腹瀉)、氣不能固攝津液(自汗)、氣不能統攝血液(出血)、氣不能固攝精液(遺精),就會出現腹瀉、自汗、出血、遺精、陰氣虛脫、陽氣虛厥、大量出汗等症狀。所以說:「天上一息停頓,地就必須下陷」。

如果外感邪氣阻遏肺氣,不能向外宣發,也不能向下下降,宗氣本身生病,就會導致其他臟腑經絡的元氣也生病。肺氣不能向外宣發,就會出現惡寒、發熱、頭痛、身痛、腰痛、手足酸痛等症狀;肺氣不能向下下降,就會出現腹痛、胸悶、咳嗽、嘔吐、呼吸困難等症狀。感受風燥、暑燥、寒燥之邪,就會束縛氣機,不能向外宣發,而導致無汗;感受風濕(自汗)、寒濕(冷汗)、暑濕、濕溫(熱汗)之邪,就會阻遏氣機,不能向下下降,橫溢於體表,而導致自汗、冷汗、熱汗。

又或者燥邪結聚在血分,就會導致熱厥;濕邪阻滯在氣分,就會導致寒厥;燥邪下降過度,熱邪嚴重耗傷津液,就會導致火瀉;濕邪鬱結過度,氣機不能運化水液,就會導致五瀉,或者尿閉便秘。譬如盛水的器皿,上方的孔竅阻塞,則下方的孔竅滴水不通;下方的孔竅阻塞,則上方的孔竅壅塞不通。各種病症,都與肺臟有關。肺主一身之氣,的確是不錯的。

至於地氣承載天氣,地氣不能上騰,則天之氣不能下降。胃是人體的地氣,腎臟是天之氣蘊藏於地中。胃是水穀之海,又是人體的倉庫。胃的發育,也依靠腎臟的真陰真陽來共同發育,經書上說:「腎為胃關」。又說:「一年四季百種疾病,胃氣是根本,得到食物則興盛,失去食物則死亡」。又說:「營氣從中焦(脾胃)而出」。又說:「精氣產生於谷氣」。

又說:「飲食物進入胃,遊走全身,精氣上輸於脾臟,脾臟散佈精氣,上輸於肺臟」。這是地氣上騰。通調水道,向下輸送至膀胱,水液精華遍佈全身,五經同時運行。這是天氣下降。又說:「水穀的粗糙之氣為衛氣,水穀的精華之氣為營氣」。營血的精華,依靠肺氣來敷布於全身,進入膽臟化為膽汁,進入腎臟化為精液,向上運行到頭部化為腦髓,內行骨髓化為骨髓。所以說:「天氣下降而到達地,地中生物,都依靠天氣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