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壽堂

《醫原》~ 卷中 (2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中 (24)

1. 濕氣論

若邪已傳裡,而入血分,暑濕無形之熱,與有形糟粕相搏,舌苔黃膩而厚,脘腹按痛,大便不解,或雖解無多,或雖多而仍覺不爽,宜於辛苦劑中,加熟大黃、栝蔞緩通之,或酒煮大黃為丸緩化之,往往服一二錢,大解一次,再服再解,不服不解,如此服五七次,行五七次,而邪始盡。

非病者多食之過也,亦非宿滯之多也,乃膜原伏有暑濕,脾胃因散輸不力,小腸亦變化機遲,所進穀食,皆化糟粕,不化津液,所以屢解不盡。暑濕本屬濁邪,以濁附濁,膠滯纏綿,焉能脫然而解?若初起誤用辛散,傳裡又誤用峻下,必致亡陰,變成神昏、痙厥、脫厥不救。

其有里邪已盡,熱仍不退者,審其舌無多苔,或苔薄而無質地,則一以育陰養液托邪為主,如北沙參、大生地、玉竹、元參、麥冬、龜板之類。虛甚而神氣消索,無熱象者,甘涼猶不中窾,宜用甘平甘潤之劑,如六味地黃湯、復脈湯之類,頻進而墊托之,切勿見其不效,中途易法,致令不救。

往往上焦之邪,因中無砥柱,內舍空虛,乘虛內陷,得育陰墊托,從中、下焦血分,復還氣分,發白㾦而解。白㾦細小,色白有水,多發於胸腹、缺盆、肩頸、肘臂部位。白者肺之色,水者濕之氣,所發部位,皆屬肺經所行之地,若枯白無水,則又為陰涸之象。亦有育陰墊托,由里還表,邪從汗解,將欲汗時,脈必浮緩,苔必宣松,汗解後,舌苔有即退者,有遲一二日始退者,必得苔淨、脈靜、身涼,舌之兩旁生薄白新苔,方為邪盡。一切外邪、伏邪,均系如此。

更有婦女經水適斷、適來,而病溫者,熱入血室,旦明夕昧,夜更神昏,低聲囈語,如見鬼狀,甚有當面與言,若罔聞知,而戶外之事,反能聞之見之者,人咸以為怪,而非怪也。蓋肝藏魂,肺藏魄,魄強者魂乃安。今熱入血室,血液耗盡,肝為將軍之官,最惡血燥,肝血既燥,又加水竭金枯,腎水不足以涵濡,肺金不足以灌溉,肝遂不能自藏其魂,而飛揚外越,名曰離魂。離魂則出入無時,故戶外之事,皆能聞且見之也。

又有病者自覺己身化作兩人並臥者,亦離魂所致。虛勞等證,往往如此。治法一以大劑甘潤育陰為主。初病熱入血室,仲景嘗用小柴胡湯領邪外出,余嘗以青蒿易柴胡,加生地、當歸、元參、麥冬養血養陰,山梔、澤瀉導血室之邪,下行膀胱,以為出路。有瘀少腹按痛者,加赤芍、桃仁、鱉甲、龜板化瘀滋陰;暑未盡者,黃芩、半夏苦辛化邪。

最忌攻下,即有實邪,亦必審其舌苔黃燥而有質地,脘腹按痛,大便不解,或經水適來,邪搏瘀停,少腹板痛,或大便色黑如漆,實有熱結、停瘀見證,方可用桃仁承氣湯下之,尤須加生地、當歸、元參、麥冬養血滋陰,以固其本。蓋水淺者舟停,水足則舟自行也。婦人產後病溫,亦當如此。

白話文:

濕氣論

若邪氣已侵入血脈,暑濕的無形之熱與有形的糟粕互相搏鬥,舌苔呈現黃膩厚重的狀態,腹部按壓疼痛,大便不通暢,或是雖有排便但量少,或是量多卻仍覺不適,應該在辛涼苦味的藥方中,加入熟大黃、栝蔞,以緩和地通便,或將大黃酒煮成丸藥緩慢地化解邪氣。往往服用一兩錢,就能一次排便順暢,再次服用再次通便,不服藥就不通便,如此服用五到七次,通便五到七次,邪氣才能完全清除。

不是因為病人飲食過多,也不是因為宿食積滯太多,而是因為體內原本就潛伏著暑濕之邪,脾胃運化功能不足,小腸的代謝功能也遲緩,吃下去的食物都變成了糟粕,不能化為津液,所以才會反覆排便而不能完全通暢。暑濕本是濁邪,濁邪與濁邪相結合,膠著纏綿,怎麼可能輕易解除呢?如果初期誤用辛辣發散的藥物,等到邪氣入侵血脈後又誤用峻猛的瀉下藥,必然會損傷陰液,導致神志昏迷、痙攣抽搐、虛脫等危急情況,難以挽回。

如果裡面的邪氣已經清除,但熱象仍然沒有退去,檢查舌苔發現舌苔不多,或者舌苔薄而沒有質地,那麼就應該以滋陰養液托邪為主,使用北沙參、生地黃、玉竹、玄參、麥冬、龜板等藥物。如果病人非常虛弱,神氣萎靡,沒有熱象,單純使用甘涼的藥物也不適合,應該使用甘平甘潤的藥物,例如六味地黃湯、補脈湯等,頻頻服用以扶助身體,切勿見到療效不顯著就中途換藥,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。

往往上焦的邪氣,因為中焦沒有堅強的抵禦力量,內部臟腑空虛,邪氣乘虛而入,等到使用滋陰的藥物扶助身體後,邪氣從中、下焦的血脈,迴歸到氣分,就會出現白疹而痊癒。白疹細小,顏色潔白,帶有水分,多發生在胸腹、鎖骨上窩、肩頸、肘臂等部位。白色是肺臟的顏色,水分是濕氣,這些發疹的部位,都屬於肺經循行的地方。如果白疹乾燥而沒有水分,那就是陰液枯竭的徵象。也有些情況是使用滋陰的藥物扶助身體後,邪氣從裡到表,通過出汗而解除,將要出汗時,脈象必然浮緩,舌苔必然舒展鬆散,出汗後,舌苔有的會立即退去,有的則要延遲一兩天才退去,必須等到舌苔乾淨、脈象平和、身體涼爽,舌頭兩側長出薄白的新苔,才算邪氣完全清除。一切外邪、伏邪,都是如此。

還有婦女在月經剛剛停止或剛剛來潮時患病溫邪的,熱邪侵入血室,白天晚上都昏迷,晚上尤其嚴重,低聲說胡話,像看見鬼一樣,有的甚至當面說話也不理會,但戶外的事情反而能聽見看見,人們都認為這是怪事,其實並非怪事。因為肝藏魂,肺藏魄,魄強則魂安。現在熱邪侵入血室,血液耗盡,肝臟是將軍之官,最怕血燥,肝血乾燥,加上津液枯竭,腎水不足以滋潤,肺金不足以灌溉,肝臟就無法收藏魂魄,魂魄就飛揚到外面,叫做離魂。離魂就會時時刻刻出入不定,所以戶外的事情都能看見聽見。

還有的病人自覺身體變成兩個人並排睡在一起,也是離魂所致。虛勞等病症,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。治療方法都是以大劑量的甘潤滋陰藥物為主。初期熱邪侵入血室,張仲景常用小柴胡湯引導邪氣外出,我平時常用青蒿代替柴胡,再加入生地黃、當歸、玄參、麥冬養血養陰,山梔子、澤瀉疏導血室的邪氣,向下到達膀胱,作為邪氣的排泄通路。如果少腹按壓疼痛,伴有瘀血,就加入赤芍、桃仁、鱉甲、龜板化瘀滋陰;如果暑邪沒有完全消除,就加入黃芩、半夏苦辛化邪。

最忌諱攻下,即使有實邪,也必須仔細觀察舌苔是黃燥而有質地,腹部按壓疼痛,大便不通暢,或者月經剛剛來潮,邪氣與瘀血停滯,少腹板狀疼痛,或者大便顏色黑如漆,確實有熱結、瘀血停滯的證候,才能使用桃仁承氣湯瀉下,尤其要加入生地黃、當歸、玄參、麥冬養血滋陰,以鞏固根本。因為水淺則船停,水足則船自行的道理。婦女產後患溫病,也應該這樣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