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原》~ 卷中 (22)
卷中 (22)
1. 濕氣論
又有神昏、譫煩,舌苔黃燥、黑燥,而有質地,此胃腸實邪,地氣壅閉,天氣因之亦閉,宜承氣湯急下其邪,以決壅閉。陰虛者,加鮮生地、元參、蘆根清輕滑利之品,滋燥養陰足矣。若陰柔滋膩藥多,雖用大黃,亦恐不解,是滋陰轉致傷陰也。濕熱化氣,病人之天氣及膈膜、肝、膽、三焦者如此。
濕熱病天氣,若脾腎不虛,即從天氣而化,不致內傳;若脾腎素虛,或誤於藥,或膜原之邪本重,皆令內傳。邪既內傳,不能還表,即從里治;從里治,最要辨其人之體質陰陽、濕多熱多,即可知虛實之分。若其人色白而肥,肌肉柔脆,素有寒濕,此金水之質,其體屬陰,濕邪不易化熱,多病太陰脾土。
病脾土,則舌苔腐白,或底白灰滑,見證多胸痞脘悶、不飢、不食、不便,或大便溏滑;或濕鬱為熱,走入肌肉,發為陰黃,黃而昏暗,如熏黃色,而無煩渴熱象,或漸次化熱,舌苔黃滑,口乾而不多飲。其未化熱者,宜苦辛淡溫法,如除濕湯、吳氏加減正氣散之類;已化熱者,宜苦辛淡清法,如加減正氣散加清藥、溫膽湯、清熱滲濕湯之類。發黃,酌加茵陳、黃柏、梔子之類。
斯病也,若誤以脘悶等證為食滯,而消之、下之,則脾陽下陷,濕邪內漬,轉成洞泄、脹滿諸病,如是則又當急救脾腎之陽,用寒濕門方法治之。若其人蒼赤而瘦,肌肉堅實,素有濕熱、肝熱,此木火之質,其體屬陽,濕邪最易化熱,多病陽明胃土。
病胃土,又要分別有形質與無形質,若無形濕熱,與氣相搏,舌苔黃滑而無質地,或有質地而黃膩,見證多嘔逆、心煩、口渴、間有譫語、胸脘痞悶,按之不痛;或濕熱瘀遏,走入肌肉,發為陽黃,黃而鮮明,如橘皮色。法宜苦辛通降,如黃芩滑石湯、半夏瀉心等湯,量加栝蔞以通之。
陰虛者,加以育陰。如舌苔黃厚,脈息沉數,中脘按之微痛不硬,大便不解,此無形濕熱與有形渣滓相搏,按之不硬,多似敗醬色溏糞,宜兼用酒煮大黃為丸,緩化而行,重者加熟大黃、元明粉磨蕩而行。設使大劑攻下,走而不守,則必宿垢不行,反行稀水,徒傷正氣,變成壞證。
若舌苔黃如沉香色,或黃黑而燥,脈沉實而小,甚者沉微似伏,四肢發厥,或渴喜熱飲,此皆裡氣不通之象,酌用三承氣湯急下之。中脘痞滿按痛,邪在胃腑,宜小承氣湯。當臍及小腹按痛,邪在小腸,胃脘下口及臍兩旁按痛,邪在大腸,熱結旁流,按之硬痛,必有燥矢,均宜調胃承氣湯鹹苦下之。
脘腹均按痛,痞、滿、燥、實、堅悉具,痞滿為濕熱氣結,燥實堅為燥矢,甚則上蒸心包,下爍肝、腎,煩躁、譫語、舌卷、囊縮,宜大承氣湯急下之。陰傷者加鮮生地、元參、知母、蘆根之類足矣。蓋速下其邪,即所以存津液也。少腹按痛,大便色黑如漆,反覺易行,其人喜笑若狂,是腸胃蓄血,上干包絡,小便色黑自利,是膀胱蓄血,均宜桃仁承氣湯急下之,或合犀角鮮地黃湯,以清包絡。發黃、小便不利、腹滿者,茵陳蒿湯下之。
白話文:
濕氣論
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,舌苔黃燥或黑燥,但舌苔質地較厚,這是胃腸積聚邪氣,地氣阻塞,天陽之氣也因此閉塞,應使用承氣湯快速瀉下邪氣,以解除阻塞。陰虛體質者,可加入鮮生地、元參、蘆根等性質清淡、滑利、滋陰的藥物,即可滋潤乾燥、養護陰氣。但如果使用過多滋陰潤燥的藥物,即使使用大黃,也可能無法解決問題,反而會因為滋陰過度而損傷陰氣。濕熱之邪化為氣,侵犯人體的天陽之氣及膈膜、肝、膽、三焦,就是這種情況。
濕熱病邪侵犯天陽之氣,如果脾腎不虛,病邪就會循天陽之氣而消散,不會向內傳播;如果脾腎本來就虛弱,或者用藥不當,或者病邪本身就較重,就會導致病邪內傳。病邪一旦內傳,就無法再回到體表,只能從內治療;從內治療,最重要的是辨別患者體質的陰陽屬性、濕邪和熱邪的多寡,就能知道虛實的區分。如果患者面色蒼白而肥胖,肌肉鬆軟,素有寒濕之症,這是金水體質,屬陰性體質,濕邪不易化熱,多半是脾土虛弱。
脾土虛弱,舌苔就會腐敗發白,或舌苔底層發白、灰滑,常伴有胸部痞悶、脘腹脹滿、不飢不食、大便不利等症狀,或大便溏瀉;或者濕邪鬱結化熱,侵入肌肉,導致陰黃,顏色昏暗,像煙熏過的黃色,但不伴有煩渴熱象,或者逐漸化熱,舌苔黃滑,口乾但飲水不多。濕邪未化熱者,宜用苦辛淡溫的方法治療,例如除濕湯、吳氏加減正氣散等;濕邪已化熱者,宜用苦辛淡清的方法治療,例如加減正氣散加清熱藥物、溫膽湯、清熱滲濕湯等。如果出現黃疸,酌情加入茵陳、黃柏、梔子等藥物。
這種疾病,如果誤以為脘腹脹滿等症狀是食物積滯,而服用消食或瀉下的藥物,則會導致脾陽下陷,濕邪內侵,轉化為泄瀉、脹滿等疾病,此時就應急救脾腎之陽,採用治療寒濕的方法。如果患者面色蒼赤而消瘦,肌肉結實,素有濕熱或肝熱,這是木火體質,屬陽性體質,濕邪最容易化熱,多半是胃土虛弱。
胃土虛弱,又需區分是否有形質的濕熱,如果沒有形質的濕熱與氣相搏,舌苔黃滑而無厚膩,或者舌苔有厚膩而黃膩,常伴有嘔逆、心煩、口渴、偶爾胡言亂語、胸脘痞悶,按壓不痛;或者濕熱瘀阻,侵入肌肉,導致陽黃,顏色鮮明,像橘皮色。治療方法宜用苦辛通降的藥物,例如黃芩滑石湯、半夏瀉心湯等,可以適量加入栝蔞實以利通暢。
陰虛體質者,需加用滋陰的藥物。如果舌苔黃厚,脈象沉數,中脘按壓略痛但不堅硬,大便不通暢,這是無形濕熱與有形渣滓相搏,按壓不堅硬,大便多呈敗醬色溏瀉,宜同時服用酒煮大黃製成的丸藥,緩慢地瀉下,病情嚴重者可加入熟大黃、元明粉研磨服用。如果使用大劑量的攻下藥物,藥力散失而無法留守,則宿便排不出,反而排出稀水樣大便,徒然損傷正氣,變成更壞的病情。
如果舌苔黃色像沉香木顏色,或黃黑而乾燥,脈象沉實而細小,嚴重者脈象沉微若隱若現,四肢厥冷,或口渴喜喝熱水,這些都是裡氣不通的表現,應酌情使用三承氣湯快速瀉下。中脘痞滿按壓疼痛,邪氣在胃腑,宜用小承氣湯。肚臍和小腹按壓疼痛,邪氣在小腸;胃脘下口和肚臍兩側按壓疼痛,邪氣在大腸,熱邪結聚旁流,按壓堅硬疼痛,必定有燥熱的屎便,都應使用調胃承氣湯瀉下。
脘腹均按壓疼痛,痞滿、乾燥、實證、堅硬等症狀都存在,痞滿是濕熱之氣結聚,乾燥堅硬是燥熱的屎便,嚴重者會上蒸心包,下爍肝腎,煩躁不安、胡言亂語、舌頭捲曲、肛門收縮,應使用大承氣湯快速瀉下。陰虛體質者,可加入鮮生地、元參、知母、蘆根等藥物即可。快速瀉下邪氣,就是為了保存津液。少腹按壓疼痛,大便顏色黑如漆,反而容易排出,患者喜笑若狂,這是腸胃蓄血,上犯包絡;小便顏色黑而自利,是膀胱蓄血,都應使用桃仁承氣湯快速瀉下,或者配合犀角鮮地黃湯,以清解包絡。出現黃疸、小便不利、腹脹者,使用茵陳蒿湯瀉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