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原》~ 卷中 (7)
卷中 (7)
1. 切脈源流論
數脈六至,有虛有實,不盡主熱。熱邪主蒸散,脈多緩滑。經曰:緩者多熱,緩而滑者為熱中。又曰:數則煩心。及《難經》有數脈為熱之說,舉世宗之,要不可以不辨。一傷寒在表,脈必緊數,此寒燥之氣搏束使然,非熱也。一瘧作時,脈必浮數,瘧止脈則和緩,豈作則有熱,止則無熱乎?此營衛交爭使然,非熱也。一痢疾脈多數而弦、數而澀。
仲景曰:弦為陰脈。沉弦為飲。其數而弦者,濕鬱氣血也;其數而澀者,(澀字與遏字不同,澀是乾澀,有如刀刮竹之象),燥傷血液也,非熱也。一癰瘍初起,脈多數,此邪壅氣血也,非熱也。一痙病脈多數,表痙為風寒外搏,里痙為血燥生風,非熱也。一癥瘕里疽,脈多數而澀,此血燥而結,脈所以數澀不利也,非熱也。
一胎脈多數而滑,此衝任血旺也,非熱也。更有陽虛者,數而緩大;陰虛者,數而弦澀。愈虛愈數,愈數愈危,真臟脈見,數而散亂,數而堅勁,豈可誤以為熱乎?總之,邪正相爭者,多數脈;陰虛成勞者,尤多數脈。數而有力為實,數而無力為虛,是熱非熱可無瘥矣。
洪脈狀如洪水,來盛去衰,是為陽脈。洪而有力,為陽實耗陰,或為頭痛、面熱、煩渴、咽痛,或為癰瘍、斑疹,或為動血,或為二便不通等證;若洪而無力,乃陰虛陽亢。是洪不可概言實。
微脈纖細無神,浮弱之極,是為陰脈,主氣虛、陽虛,或畏寒、少氣,或脹滿、食不化,或嘔吐、泄瀉,或腰腹痛,或眩暈、厥逆。然亦有痛極氣閉,營衛壅滯,似微而實遏者。是微不可概言虛。
滑脈往來流利,如珠走盤,陽也。滑而和緩,為營衛充實,稟賦充厚。婦人滑而圓滿,經斷無他病,為胎孕。大抵沉分圓滑者多男,浮分圓滑者多女。若病人緩滑而大,為內熱蒸散,滑數有力,為痰、為食,多見脹悶、嘔吐等證。凡病虛損者,瀉痢久者,脈多弦滑,此脾、腎受傷故也,不得概以火論。
澀脈往來艱澀,如刀刮竹,陰也(此陰字,非陰寒也,血主陰,澀乃血少之象)。外感澀而緊數,為寒燥搏束,主身熱無汗,或皮膚刺痛,或咳嗽不爽,胸臆牽疼;內傷澀而弦數,為血燥陰傷,男子傷精,婦人不孕。
多由七情不遂,營氣耗傷,血無以充,氣無以暢,在上有上焦之不舒,在下有下焦之不運,在外有筋脈之拘攣、麻痹、枯痿,在裡有風、勞、蠱、膈、瘰癧、內疽、乳岩、癥瘕等證。總之,皆血虛化燥,由燥而結,由結而堅,致成乾澀內著之候。
弦脈彈指,如張弓弦,按之有餘,陽中陰也。(仲景謂弦為陰脈。陰非寒也,乃病伏於裡之說。觀下諸病便知)。弦而滑大,病在陽、在外;弦而細澀,病在陰、在內。外病為痰飲蓄水,陽中伏陰,或眩暈、嘔酸,或胸脅疼脹,或為瘧、痢、痹、疝(瘧脈多弦,弦為飲邪,飲即濕也,飲伏胸脅少陽部位,阻遏清陽,故脈多弦。
白話文:
切脈源流論
脈象有六種,有的虛有的實,並非都代表有熱證。熱邪會導致蒸發散熱,脈象常表現為緩而滑。經書記載:「緩者多熱,緩而滑者為熱中」,又說:「數則煩心」。《難經》也有數脈為熱的說法,世人多遵從,但需仔細辨別。例如,傷寒初期,脈象必緊數,這是寒燥之氣阻塞所致,並非熱證。瘧疾發作時,脈象浮數,瘧疾停止後脈象則和緩,難道發作時有熱,停止時就無熱了嗎?這是營衛之氣爭奪所致,並非熱證。痢疾患者脈象多數而弦,或數而澀。
張仲景說:「弦為陰脈,沉弦為飲。」脈象數而弦者,是濕邪鬱滯氣血;脈象數而澀者(澀與遏不同,澀是乾燥澀滯,像刀刮竹子一樣),是燥邪傷損血液,都不是熱證。癰瘍初期,脈象多數,這是邪氣阻塞氣血所致,並非熱證。痙病患者脈象多數,表證痙攣是風寒外邪侵襲,裡證痙攣是血燥生風,都不是熱證。癥瘕、里疽等疾病,脈象多數而澀,這是血燥凝結,導致脈象數澀不通暢。
妊娠期脈象多數而滑,這是衝任二脈血旺盛,並非熱證。此外,陽虛者脈象數而緩大;陰虛者脈象數而弦澀。虛證越重,脈象越數,脈象越數則病情越危急。真臟脈象呈現數而散亂,數而堅勁,豈能誤認為是熱證?總而言之,邪正相爭者,多見數脈;陰虛耗損者,尤其多見數脈。數脈有力為實證,數脈無力為虛證,判斷是否為熱證,不能單憑脈象。
洪脈如同洪水奔流,來勢洶湧,去勢衰弱,是陽脈。洪脈有力,是陽盛傷陰,可能伴隨頭痛、面熱、煩渴、咽痛,或癰瘍、斑疹,或出血,或二便不通等症狀;若洪脈無力,則是陰虛陽亢。因此,洪脈不能一概而論為實證。
微脈纖細無力,極度虛弱,是陰脈,主氣虛、陽虛,可能伴隨畏寒、氣短,或腹脹、消化不良,或嘔吐、腹瀉,或腰腹疼痛,或眩暈、厥逆等症狀。但也有痛極氣閉,營衛阻塞,脈象看似微弱,實則氣機阻遏的情況。因此,微脈也不能一概而論為虛證。
滑脈往來流利,如同珠子滾動,屬陽脈。滑脈和緩,代表營衛充實,體質強健。婦女滑脈圓滿,月經停止無其他疾病,代表懷孕。一般而言,脈象沉而圓滑者多為男胎,浮而圓滑者多為女胎。若病人脈象緩滑而大,是內熱蒸發散熱;滑數有力,是痰飲或食積,常伴有脹悶、嘔吐等症狀。凡是病後虛損者,或久瀉久痢者,脈象多弦滑,這是脾腎受損所致,不能一概而論為火熱。
澀脈往來艱澀,如同刀刮竹子,屬陰脈(此處的陰,並非陰寒,而是指血液,澀脈是血液不足的表現)。外感疾病脈象澀而緊數,是寒燥之氣阻塞所致,主要症狀為身熱無汗,或皮膚刺痛,或咳嗽不爽,或胸臆牽痛;內傷疾病脈象澀而弦數,是血燥陰傷,男子傷精,婦女不孕。
多因七情不遂,營氣耗損,血液不足,氣機不暢,上焦不舒,下焦運化失常,外在表現為筋脈拘攣、麻痺、萎縮,內在則有風、勞、蠱、膈、瘰癧、內疽、乳岩、癥瘕等疾病。總之,都是血虛化燥,由燥而結,由結而堅,形成乾燥澀滯的病理狀態。
弦脈如同拉緊的弓弦,按之有力,屬陽中之陰。(張仲景認為弦脈為陰脈,陰非指寒,而是指病邪伏於裡面的意思,觀察下面的疾病就明白了)。弦脈滑大,病邪在陽氣,在體表;弦脈細澀,病邪在陰氣,在體內。外在疾病為痰飲積聚,陽中伏陰,可能伴隨眩暈、嘔酸,或胸脅疼痛,或瘧疾、痢疾、痹證、疝氣等。(瘧疾脈象多弦,弦脈代表飲邪,飲邪就是濕邪,濕邪伏於胸脅少陽部位,阻遏清陽之氣,故脈象多弦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