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壽堂

《醫原》~ 卷中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中 (5)

1. 切脈源流論

又曰:得谷者昌,絕谷者亡。審是,穀氣不又為胃氣之本乎?

曰:胃氣脈何如?曰:胃氣脈和柔輕緩,勻淨分明,三部九候,皆要如此,中候尤重,非僅診於右關一部已也。經曰:春胃微弦曰平。胃而微弦者,輕虛而滑,端直以長,如循嫩竹竿梢之象。弦多胃少曰肝病。弦多胃少者,滑硬彈指,如循長竿者然。其氣來實而長,此謂太過,病在外;其氣來不實而微,此謂不及,病在中。

太過則令人善怒,忽忽眩冒巔疾;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,兩脅胠滿。但弦無胃曰死。但弦無胃者,中外急勁,如按弓弦,如循刀刃,此真肝脈見也,色青白不澤,毛折乃死。夏胃微鉤曰平。胃而微鉤者,圓滿滑利,來盛去衰,如連珠,如循琅玕(美玉)。鉤多胃少曰心病。鉤多胃少者,喘喘連屬,其中微曲,有急促相仍之象。

其氣來盛去亦盛,此謂太過,病在外;其氣來不盛,去反盛,此謂不及,病在中。太過則令人身熱膚痛為浸淫(蒸熱)。不及則令人煩心,上見咳唾,下見氣泄。但鉤無胃曰死。但鉤無胃者,前曲後居。前曲者,輕取則堅,強而不柔。後居者,重取則牢,實而不動(堅而且滯),如操革帶之鉤,全失沖和之氣,此真心脈見也,色赤黑不澤,毛折乃死。長夏胃微軟弱曰平。

胃而微軟弱者,和柔輕緩,勻淨分明,如雞踐地,從容不迫。弱多胃少曰脾病。弱多胃少者,輕疾不緩,如雞舉足者然。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(濕勝);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,(經曰:脾臟者土也,孤臟以灌四傍者也。今不能灌溉,故不通),名曰重強(臟氣皆不和順)。但代無胃曰死。

但代無胃者,弱而乍數乍疏,如鳥之啄,堅銳不柔,代而中止,如屋之漏,點滴不勻,又或如水之流,去而不返,此真脾脈見也,色黃青不澤,毛折乃死。秋胃微毛曰平。胃而微毛者,厭厭聶聶,如眾苗齊秀者然,輕浮和緩,如落榆莢者然。毛多胃少曰肺病,毛多胃少者,不上不下,往來澀滯,或如循雞羽,輕浮而虛。

其氣來毛而中央堅,兩旁虛,此謂太過,病在外;其氣來毛而微,此謂不及,病在中。太過則令人氣逆而背痛;不及則令人喘,呼吸少氣,而咳,上氣見血,下(指氣下)聞病因(呻吟)。但毛無胃曰死。但毛無胃者,如物之浮,空虛無根,如風吹毛,輕散無緒,此真肺脈見也,色白赤不澤,毛折乃死。冬胃微石曰平。

胃而微石者,喘喘累累,沉而圓實流利,乃陰中藏陽之象。石多胃少曰腎病。石多胃少者,堅搏牽連如引葛然,其氣來如彈石,此謂太過,病在外;其去如數者(如數者,動止急促,有似緊數,愈虛則愈數,乃真陰虧損之象,原非陽強實熱之數),此謂不及,病在中。太過則令人解㑊(寒不寒、熱不熱、弱不弱、壯不壯),脊脈痛而少氣,不欲言;不及則令人心懸如病飢,䏚中清(俠脊兩傍空軟處名䏚。清,冷也),脊中痛,少腹滿,小便變。

白話文:

切脈源流論

俗話說:「能吃飽的人才能興盛,吃不飽的人就會滅亡。」仔細想想,穀氣不正是胃氣的根本嗎?

胃氣的脈象如何呢?胃氣脈象應當是柔和輕緩,勻稱清晰,三部九候都應該如此,其中中候尤為重要,不能僅僅診察右關一部就完事了。經書上說:「春天,胃脈略微弦細為正常。」胃脈略微弦細者,脈象輕虛而滑利,端正而長,像沿著嫩竹竿梢的感覺。弦脈多而胃氣不足則為肝病。弦脈多而胃氣不足者,脈象滑硬而有彈性,像沿著長竹竿的感覺。脈氣來勢實而持久,這是所謂的「太過」,病在體表;脈氣來勢不實而微弱,這是所謂的「不及」,病在內臟。

太過則讓人容易發怒,頭暈目眩,頭痛;不及則讓人胸痛引背,兩脅脹滿。如果只有弦脈而無胃氣,那就預示著死亡。只有弦脈而無胃氣者,脈象在體表和內臟都急促有力,像拉弓弦,像摸刀刃一樣,這是真正的肝脈表現,面色青白無光澤,毛髮脫落則將死亡。夏天,胃脈略微鉤曲為正常。胃脈略微鉤曲者,脈象圓滿滑利,來勢盛,去勢衰,像串珠一樣,像沿著美玉的感覺。鉤曲脈多而胃氣不足則為心病。鉤曲脈多而胃氣不足者,呼吸急促,脈象微曲,有急促連續的現象。

脈氣來勢盛,去勢也盛,這是所謂的「太過」,病在體表;脈氣來勢不盛,去勢反而盛,這是所謂的「不及」,病在內臟。太過則讓人身體發熱,皮膚疼痛,如同被蒸煮一般;不及則讓人煩躁不安,上見咳嗽咳痰,下見氣泄。如果只有鉤曲脈而無胃氣,那就預示著死亡。只有鉤曲脈而無胃氣者,脈象前面彎曲,後面滯留。前面彎曲者,輕輕按壓則堅硬,強而不柔。後面滯留者,用力按壓則牢固,實而不動(堅硬而滯澀),像握著皮革帶的鉤子一樣,完全失去了平和的氣機,這是真正的心的脈象表現,面色赤黑無光澤,毛髮脫落則將死亡。長夏,胃脈略微軟弱為正常。

胃脈略微軟弱者,脈象柔和輕緩,勻稱清晰,像雞爪踩地一樣,從容不迫。軟弱脈多而胃氣不足則為脾病。軟弱脈多而胃氣不足者,脈象輕快而不緩慢,像雞抬腳一樣。太過則讓人四肢無力(濕邪盛);不及則讓人九竅不通(經書上說:脾臟屬土,是孤獨的臟器,用來灌溉周圍其他臟腑。現在不能灌溉,所以不通),稱為重強(臟腑氣機都不和順)。如果只有代脈而無胃氣,那就預示著死亡。

只有代脈而無胃氣者,脈象軟弱而忽快忽慢,像鳥啄食一樣,堅硬銳利而不柔和,時有時無,像屋頂漏水一樣,點滴不勻,或者像流水一樣,去了就不回來了,這是真正的脾脈表現,面色黃青無光澤,毛髮脫落則將死亡。秋天,胃脈略微毛細為正常。胃脈略微毛細者,脈象細小而綿軟,像許多幼苗一起生長一樣,輕浮和緩,像落下的榆莢一樣。毛細脈多而胃氣不足則為肺病,毛細脈多而胃氣不足者,脈象不上不下,往來澀滯,或者像摸雞毛一樣,輕浮而虛弱。

脈氣來時毛細,而中間堅實,兩旁虛弱,這是所謂的「太過」,病在體表;脈氣來時毛細而微弱,這是所謂的「不及」,病在內臟。太過則讓人氣逆而背痛;不及則讓人喘息,呼吸短促,咳嗽,咳血,氣短並伴隨呻吟。如果只有毛細脈而無胃氣,那就預示著死亡。只有毛細脈而無胃氣者,像漂浮的物體一樣,空虛無根,像風吹落葉一樣,輕散無緒,這是真正的肺脈表現,面色白赤無光澤,毛髮脫落則將死亡。冬天,胃脈略微沉實為正常。

胃脈略微沉實者,脈象沉而圓實流利,這是陰中藏陽的象徵。沉實脈多而胃氣不足則為腎病。沉實脈多而胃氣不足者,脈象堅硬搏動牽連,像牽引葛藤一樣,脈氣來勢像彈石一樣,這是所謂的「太過」,病在體表;脈氣去勢像數珠一樣(如數珠一樣,動靜急促,類似緊數,愈虛則愈數,這是真陰虧損的象徵,並非陽盛實熱的數脈),這是所謂的「不及」,病在內臟。太過則讓人寒不寒、熱不熱、弱不弱、壯不壯,脊脈疼痛而氣短,不想說話;不及則讓人心中懸掛如同飢餓病人一樣,脊柱兩旁空虛柔軟的地方感到寒冷,脊柱疼痛,小腹脹滿,小便異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