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原》~ 卷上 (26)
卷上 (26)
1. 望病須察神氣論
其有不因冰伏,而舌純絳鮮澤,神昏者,乃邪傳包絡,宜犀角、鮮地黃、銀、翹、鬱金、鮮石菖蒲、竹瀝、薑汁等味,清化之中,佐辛潤開閉。若其人平素多痰,外熱一陷,里絡即閉,須兼用寧上、普濟丹丸之類,遲恐閉極痙厥。舌絳望之若干,捫之有津,此平昔津虧,濕熱熏蒸,濁痰蒙閉心包,宜輕清泄熱,佐寧上丸開之。
舌色紫暗,捫之濕,乃其人胸膈中素有宿瘀,與熱相搏,宜鮮地黃、犀角、丹皮、丹參、赤芍、鬱金、花粉、桃仁、藕汁等味,涼血化瘀,否則瘀熱為伍,阻遏機竅,遂變如狂、發狂之證。舌紫而腫大,乃酒毒衝心,前法加生大黃汁利之。舌絳欲伸,而抵齒難伸者,此痰阻舌竅,肝風內動,宜於清化劑中,加竹瀝、薑汁、膽星、川貝等味,以化痰熱,切勿滋膩遏伏火邪。舌絳而燥,邪火傷營也,宜犀角鮮地黃湯。
其有因寒涼陰柔遏伏者,往往愈清愈燥,愈滋愈干,又宜甘平甘潤,佐以辛潤透邪,其津乃回。舌絳有碎點黃白者,欲生疳也,舌與滿口生白衣如黴苔,或生糜點,謂之口糜,因其人胃、腎陰虛,中無砥柱,濕熱用事,混合蒸騰,證屬難治,酌用導赤、犀角地黃之類救之。舌生大紅點者,熱毒乘心也,導赤、犀角,加黃連、金汁治之,或稍加生大黃汁利之。
舌心絳干,乃胃熱上鑠心營,宜清心、胃;舌尖絳干,乃心火上炎,宜導赤以瀉其腑;舌絳而光亮,絳而不鮮,甚至干晦枯萎者,或淡而無色如豬腰樣者,此胃、肝、腎陰涸極,而舌無神氣者也,急宜加減炙甘草湯,加沙參、玉竹、雞子黃、生龜板等味,甘平濡潤以救之。
黑為腎色,苔黑燥而厚,此胃腸邪結,傷及腎陰,急宜大承氣鹹苦下之;若黑燥而不甚厚,調胃承氣微和之,或增液承氣墊下之;若舌淡黑,如淡墨色,而津不滿者,此腎虛無根之火上炎,急用復脈、生脈、六味輩救之;舌苔灰黑青黯而滑潤者,及舌雖無苔不燥,而有如煙煤隱隱者,無熱不渴,或見肢涼,此虛寒證,水來剋火之象,急宜理陰煎之類溫之。若舌短縮,為肝、腎氣竭,難治。
看舌之後,又須驗齒。齒為骨之餘,齦為胃之絡。燥熱最爍胃津,並爍腎液。初起齒光燥如石者,熱爍腎陰也。若無汗、惡寒,乃寒燥之氣搏束衛分所致,宜辛涼透汗,勿用滋膩。初病齒流清血,痛者為胃火沖激,不痛者為龍火內爍,分虛實治之。齒焦而有垢者,胃熱爍腎陰也,當微下之;無下證者,宜玉女煎,清胃救腎。
齒上半潤、下半燥者,乃水不上承,心火無濟,宜清心滋水,枯處轉潤乃安。胃、腎二經之血,上走齒齦,病深動血,結瓣於上,陽血色紫如干漆,陰血色黃如醬豆瓣,陽血滋胃為主,陰血救腎為要。然見豆瓣色者多險,蓋陰下竭,陽上厥也。齒垢如灰糕樣者,乃胃氣無權,濕濁用事,多死。
白話文:
望病須察神氣論
舌頭顏色鮮紅潤澤,但神志昏迷,不是因為受寒,而是邪氣入侵包絡,應該用犀角、鮮地黃、銀花、翹搖、鬱金、鮮石菖蒲、竹瀝、薑汁等藥物,清熱化邪,同時佐以辛溫開竅之品。如果此人平素痰多,外感熱邪入侵,導致裡絡閉阻,還需配合使用寧上丸、普濟丸等藥物,否則延誤治療恐會導致痙攣抽搐。舌頭顏色鮮紅,觸摸有津液,這是平時津液虧損,濕熱蒸熏,濁痰蒙蔽心包所致,應當輕清泄熱,並佐以寧上丸以開通心包。
舌頭顏色紫暗,觸摸濕潤,說明此人胸膈中素有瘀血,與熱邪相搏,應該用鮮地黃、犀角、丹皮、丹參、赤芍、鬱金、花粉、桃仁、藕汁等藥物,涼血化瘀,否則瘀熱交結,阻礙氣血運行,就會導致神志錯亂、發狂等症狀。舌頭紫暗腫大,是酒毒攻心所致,前述方法之外,還要加生大黃汁以通便。舌頭鮮紅想伸出來,卻抵著牙齒伸不出來,這是痰阻舌竅,肝風內動,應該在清化藥物的基礎上,加入竹瀝、薑汁、膽星、川貝等藥物,化痰熱,切勿使用滋膩的藥物,以免遏制邪氣。舌頭鮮紅乾燥,是邪火傷及營血,應該服用犀角地黃湯。
如果因寒涼陰柔之邪氣遏伏,往往越清熱越乾燥,越滋潤越乾澀,這就應該使用甘平甘潤的藥物,佐以辛溫藥物透邪,則津液才能恢復。舌頭鮮紅,並有散在的黃白色斑點,這是要生疳瘡的徵兆。舌苔及滿口都生長白色苔狀物,如同黴菌,或出現糜爛點,稱為口糜,這是因為胃、腎陰虛,中氣不足,濕熱邪氣盛行,相互蒸騰所致,此症難治,應當酌情使用導赤散、犀角地黃湯等藥物搶救。舌頭出現大紅點,是熱毒攻心,應該使用導赤散、犀角地黃湯,並加入黃連、金汁治療,或者稍微加些生大黃汁通便。
舌頭中央鮮紅乾燥,是胃熱上灼心營,應該清心、胃;舌尖鮮紅乾燥,是心火上炎,應該用導赤散瀉火;舌頭鮮紅但光亮,或不鮮豔,甚至乾燥晦暗枯萎,或者淡白無華如同豬腰一樣,這是胃、肝、腎陰液枯竭,舌頭沒有神氣,應該急用加減炙甘草湯,加入沙參、玉竹、雞蛋黃、生龜板等藥物,甘平濡潤以救治。
舌頭顏色發黑是腎臟病變的表現,苔黑乾燥而厚,這是胃腸邪氣阻塞,傷及腎陰,應該急用大承氣湯瀉下;如果黑燥但不甚厚,可以用調胃承氣湯緩和治療,或者用增液承氣湯以滋陰潤燥;如果舌頭顏色淡黑,如同淡墨色,津液不足,這是腎虛虛火上炎,應該急用復脈湯、生脈散、六味地黃丸等藥物治療;舌苔灰黑青黯而濕潤,或者舌苔雖無乾燥,但隱約有如煙煤狀,沒有發熱口渴,或見肢體寒冷,這是虛寒證,是水寒克火之象,應該急用理陰煎等溫陽藥物。如果舌頭短縮,是肝腎精氣衰竭,難以治療。
觀察舌頭之後,還需要觀察牙齒。牙齒是骨骼的精華,牙齦是胃經的絡脈。燥熱最容易灼傷胃津和腎液。初期牙齒乾燥光滑如同石頭一樣,是熱邪灼傷腎陰。如果沒有汗,惡寒,這是寒燥之氣阻塞衛氣所致,應該用辛涼解表藥物發汗,不要使用滋膩的藥物。初期牙齒流出清水樣血液,疼痛者是胃火上炎,不痛者是內火灼傷,應該根據虛實證候分別治療。牙齒焦黑,有垢物,是胃熱灼傷腎陰,應該輕瀉;如果沒有瀉下症狀,應該使用玉女煎,清胃滋陰。
牙齒上半部濕潤,下半部乾燥,這是水液不能上承,心火不能滋潤,應該清心滋陰。胃、腎二經的血液上達牙齦,病勢較深則會出血,凝結於齒齦之上,陽血顏色紫黑如干漆,陰血顏色黃如醬豆瓣,陽血主要滋養胃經,陰血主要滋養腎經。但是見到豆瓣色則多凶險,因為陰液枯竭,陽氣上亢。牙齒垢物如同灰糕樣,是胃氣虛弱,濕濁盛行,多數預後不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