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壽堂

《醫原》~ 卷上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7)

1. 五行生剋論

水賴土克,土燥則水竭,水竭則火炎,火炎則金爍,金爍則木枯,木枯則土愈燥,五內有火而無水,則膈消、窘迫、下利,諸燥病生矣。水賴金生,金寒則水冷,水冷則木濫,木濫則火濕,火濕則土困,土困則金埋,金埋則水愈冷,五內有水而無火,則喘嗽、腫脹、瀉利,諸濕病生矣。

木賴金克,金亢則木削,木削則土陷,土陷則水虧,水虧則火炎,火炎則金愈亢,五內有火而無水,則勞咳、咽痛、窘迫、下利,諸燥病生矣。生克一有太過,則克固為克,生亦為克。且人身真陰真陽,只有此數,凡見太過,實由不及。太過不及,則為濁陰、為燥陽,濁陰則不為陰而為水,燥陽則不為陽而為火。

五行生剋不外水火,生克太過不及為病,亦不外水火。水流濕,火就燥。故水火二氣,為五行之生成;燥濕二氣,為百病之綱領。

陰陽以氣言,水火以形言。坎為水,水色黑,黑屬陰,然水外暗而內明,空靈活潑,實為陰中之陽,故坎中滿。離為火,火色赤,赤屬陽,然火外明而內暗,且返本歸根,則其色黑,實為陽中之陰,故離中虛。以形質言,水、火質虛,木、金、土質實,是水、火又為木、金、土之先天矣。

火有形無質,必依附於物而乃有質,水雖有質而極虛,故論五行生成之序,則水一、火二、木三、金四、土五;論五行生剋之序,則生始於水,克始於金。知五行氣質、陰陽生克,乃知天人一貫道理,玩集中各論自明。

白話文:

五行生剋論

水依靠土來制約,土乾燥則水枯竭,水枯竭則火旺盛,火旺盛則金熔化,金熔化則木枯萎,木枯萎則土更加乾燥,五臟有火而無水,就會出現呃逆、胸悶、腹瀉等症狀,各種燥症就產生了。水依靠金來滋生,金寒冷則水變冷,水變冷則木腐爛,木腐爛則火受潮濕,火受潮濕則土受阻礙,土受阻礙則金被埋沒,金被埋沒則水更加寒冷,五臟有水而無火,就會出現喘咳、腫脹、泄瀉等症狀,各種濕症就產生了。

木依靠金來制約,金過盛則木被削弱,木被削弱則土衰敗,土衰敗則水不足,水不足則火旺盛,火旺盛則金更加過盛,五臟有火而無水,就會出現勞咳、咽喉痛、胸悶、腹瀉等症狀,各種燥症就產生了。五行相生相剋,一旦過度,則相剋必然為剋,相生也變為相剋。而且人體的真陰真陽,只有這麼幾種,凡是出現過度,實際上都是由於不足造成的。過度和不足,就會變成濁陰和燥陽,濁陰就不是陰而是水,燥陽就不是陽而是火。

五行相生相剋,最終都離不開水火,生剋過度不足而致病,也離不開水火。水主濕,火主燥。所以水火二氣,是五行生成的根本;燥濕二氣,是各種疾病的根本原因。

陰陽是用氣來論述,水火是用形體來論述。坎卦代表水,水的顏色是黑色,黑色屬陰,但是水外邊暗而內裡明亮,空靈活潑,實際上是陰中之陽,所以坎卦內充滿。離卦代表火,火的顏色是紅色,紅色屬陽,但是火外邊明亮而內裡暗淡,而且最終歸於本源,則其顏色變黑,實際上是陽中之陰,所以離卦內空虛。從形質而言,水、火質虛,木、金、土質實,所以水、火又是木、金、土的先天之本。

火有形而無質,必須依附於物質才能有質,水雖然有質但非常虛弱,所以論五行生成的順序,則水為一、火為二、木為三、金為四、土為五;論五行生剋的順序,則生始於水,剋始於金。明白了五行氣質、陰陽生剋,就能明白天人合一的法則,仔細研讀各篇論述就能明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