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疏證 (99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疏證 (99)

1. 本經疏證第五卷

劉潛江謂「《爾雅翼》言『麥黃種枲,枲黃種麥』,是麻生於木火正旺之時,成於金水方饒之日。故麻子仁之為用,能於木火焦殺中,生金水柔滋之化。即能於金水滂沛中,成木火通明之功。唯其金水克諧,水火迭化,是以中土升清降濁之機栝不愆,一身皆受其廕。《本經》謂其「補中益氣,久服肥健」,良由乎此。

是誠能揭麻子仁功用之要,《神農經》奧窔之祕矣。特《別錄》所載「破積血,復血衇,乳產餘疾,沐髮長潤」,功能多半在血,謂「皆由於氣充,血乃調」,容或有未盡然者。夫中焦受氣為血,〈決氣篇〉不誣矣。不可為心主血之驗乎!心為丁火,下交壬水而化為木。不可為益乙肝之氣之證乎!乙肝受益,下交大腸而化為金。

以行其柔滋之氣,而通降者不滯。是即血能行氣之源,仲景製麻仁丸治脾約取裁之所在矣。〈決氣篇〉又曰「上焦開發為氣」,氣不主於肺乎!肺為辛金,下交丙火而化為水。不可為益癸腎之血之證乎!癸腎受益,上交戊土而化君火。以行其明爽發越之氣,而升者不滯。是即氣能調血之源,仲景製炙甘草湯以復衇,取法之所在矣。

惟丁壬能化木,則肝木澤。其所藏之血,自行而不積,產乳自無餘疾。唯辛丙能化水,則腎水強。其所藏之水,自不至因氣乖而腫,因氣阻而溺塞矣。治風先治血,緣血不行,招風取中者,尤宜仗澤血液之物。髮乃血之餘,緣血不榮心而枯短者,允當用復血衇之劑。此《別錄》宣闡藥物之詳,確能補《本經》之未備者也。

麻仁與地黃,皆最能拔地力《齊民要術》所謂「種苴,欲得良田,不用故墟」是也,故亦最能生陰津。其相比入炙甘草湯,則以地黃善宣陰津於陰分,麻仁善宣陰津於陽分也。其在麻仁丸與芍藥同用,則以芍藥善破陰結,布陽氣。麻仁善行陽滯,布陰氣也。入陰、入陽者,物之生理,所謂「性」也。

破結行滯,宣布陰陽者,物之能事,所謂「情」也。性之與情,猶輿、馬,相輔而行。是何也?麻仁丸中有小承氣湯,即不用麻仁、芍藥、杏仁,不患其大便不通。炙甘草湯有人薓、麥冬、地黃,即不用麻仁,不患其衇不復。然復衇、通便,是二方作用之一端,不能會二病之全局。

故麻仁在炙甘草湯,為人薓、麥冬、地黃之先聲,以其氣鍾於至陽,易入上焦,引亢陽為生陽。人薓繼之,為鼓元氣之⿰韋備。麥冬繼之,以生胃衇之絕。地黃繼之,以行衇中之血也。其在麻仁丸,又為小承氣湯之後勁,以枳實、厚朴,銳而行氣。大黃、芍藥,破而通血。皆舉轡疾馳,絕無停軌。

治胃實之不大便有餘,治脾約之大便難不足。非得杏仁之潤降,麻仁之滑澤,脾必暫展而復約也,此是物之情。若其性,則極柔之物,稟生氣於至陽,原係物之常理。第麻仁,不僅屬陰,以其有雌、有雄。雄之用在皮,雌之用在實。若概以根實升降之義,則其能伸陽於中,充陰於外,無疑矣。

白話文:

劉潛江說,《爾雅翼》提到「麥子成熟時播種麻,麻成熟時播種麥」,這表示麻生長在木火旺盛的時候,而成熟於金水充足的日子。因此,麻子仁的功效,能在木火過於旺盛、焦熱之時,產生金水柔和滋潤的功效,也能在金水過於充沛之時,形成木火通明的效果。正因為它能使金水和諧,水火交替變化,所以能使中焦升清降濁的機制正常運作,全身都能得到它的滋養。《本經》說它「補中益氣,久服能使人肥壯健康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

這確實揭示了麻子仁功效的要點,以及《神農本草經》深奧的秘密。但《別錄》記載麻子仁能「破除積血,恢復血脈,治療產後遺留疾病,用來洗頭髮能使頭髮長得潤澤」,這些功能大多與血有關,認為「都是因為氣充足,血才能調和」,可能還不夠全面。中焦接受氣並產生血,《決氣篇》的說法是沒有錯的。這不是可以作為心主血的驗證嗎?心屬丁火,與腎的壬水相交而化為木,這不是可以作為麻子仁能增益肝臟乙木之氣的證明嗎?乙肝受益,再與大腸相交而化為金,就能運行其柔潤的氣,使下降的通道暢通無阻。這就是血能推動氣的來源,也是張仲景用麻仁丸治療脾約的原理所在。《決氣篇》又說「上焦開發為氣」,氣不是由肺所主嗎?肺屬辛金,與心的丙火相交而化為水,這不是可以作為麻子仁能增益腎臟癸水之血的證明嗎?癸腎受益,再與脾的戊土相交而化為君火,就能運行其明亮、發散的氣,使上升的通道暢通無阻。這就是氣能調和血的來源,也是張仲景用炙甘草湯來恢復血脈的依據所在。

只有丁火與壬水能化為木,肝木才能得到滋潤,它所藏的血才能自行運行而不瘀積,產後自然沒有遺留疾病。只有辛金與丙火能化為水,腎水才能強盛,它所藏的水分才不會因為氣機失調而腫脹,也不會因為氣機阻滯而小便不暢。治療風病要先治療血,因為血運行不暢,容易招致風邪侵入,所以更應該使用能夠滋潤血液的藥物。頭髮是血的餘氣所化,如果因為血不能榮養心臟而枯萎、短少,就應該使用恢復血脈的藥劑。這些是《別錄》詳細闡述藥物功效的地方,確實能補充《本經》的不足。

麻仁和地黃,都是最能汲取大地能量的藥物,就像《齊民要術》所說的「種麻,想要良田,就不要用舊的廢墟地」,所以它們也最能產生陰津。它們一起加入炙甘草湯中,是因為地黃善於將陰津輸佈到陰分,而麻仁善於將陰津輸佈到陽分。它們在麻仁丸中與芍藥同用,是因為芍藥善於破除陰邪的結聚,輸佈陽氣,而麻仁善於運行陽氣的阻滯,輸佈陰氣。進入陰分還是陽分,是藥物的生理特性,也就是所謂的「性」。

破除結滯,宣佈陰陽,是藥物的作用,也就是所謂的「情」。性和情,就像車與馬,互相配合而運行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麻仁丸中含有小承氣湯的成分,即使不用麻仁、芍藥、杏仁,也不會擔心大便不通。炙甘草湯中有人參、麥冬、地黃,即使不用麻仁,也不會擔心血脈無法恢復。然而,恢復血脈、疏通大便,只是這兩個方劑作用的一部分,不能概括這兩種疾病的整體情況。

所以,麻仁在炙甘草湯中,是人參、麥冬、地黃的先導,因為它的氣聚集在至陽之處,容易進入上焦,引導亢盛的陽氣轉化為生氣。人參接著跟上,用來鼓舞元氣。麥冬接著跟上,用來滋生胃氣,恢復脈搏的跳動。地黃接著跟上,用來運行脈中的血液。在麻仁丸中,麻仁又是小承氣湯的後勁,因為枳實、厚朴,銳利而能行氣。大黃、芍藥,破除瘀滯而能通血。這些藥物一起發力,迅速發揮作用,絕不停留。

治療胃實證導致的大便過多,治療脾約證導致的大便難解,都是不足。如果沒有杏仁的潤降,麻仁的滑利,脾臟即使暫時舒展,也會再次約束。這就是藥物的「情」。至於藥物的「性」,則是非常柔和的藥物,稟受至陽之氣而生,這是藥物的常理。麻仁,不僅屬於陰,還分為雌雄兩種。雄性的作用在皮,雌性的作用在果實。如果從根實升降的角度來看,麻仁能將陽氣伸展到中焦,將陰氣充斥到外表,這是毫無疑問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