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疏證 (89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疏證 (89)

1. 本經疏證第五卷

蜂王所居,層疊如臺,有君臣之義。寒冬無花,深藏桶內,以蜜為食。春煖花朝後,復出采花也。參《本草崇原》

蜜之質如稠漿,具遇隙則下之體。其脾,從上下垂,四旁及下,皆無所著,又具決不可停之勢。乃片片相比,雖不相連屬,而厚薄短長整齊光潔,絕不下溜。推其用,當為固護陽中之陰,各安其分,不使洩降矣。顧此,猶為蜜之未去蠟者言耳。考蠟之用,《本經》主「下利膿血,補中,續絕傷,金瘡,不饑,耐老」,是其固津液之流,大都在蠟。蠟與蜜,旣已煉使相離。

則蜜之用,以其形體象脾,旁無倚著,為能益氣補中,以其潤澤豐腴,凝定充滿,為能安五臟諸不足。釀蜜之所,風雨不能傷。蜂之釀蜜,雖常若擾攘,卒不亂其行。即有震而驚之,讋而懾之者,亦旋亂旋定。此所以於心腹邪氣,諸驚癇痓中,安五臟諸不足也。止痛解毒者,甘醇之功。

除眾病,和百藥,則緩中之效耳。第甘受和,白受采。蜜甘蠟淡,釀於一處,煉而別之,則甘者自甘,淡者自淡。不知為蜜,不受和耶?抑蠟不受和耶?是誠有至理,當切究也。〈陰陽應象大論〉曰「辛甘為陽,酸苦為陰。鹹為陰,淡為陽」,統而論之,則甘與淡皆陽。析而言之,則淡之陽勝於甘,所謂「白受釆」也。

是故蠟之用,多在六腑,其辟穀止利,俱有大驗。蜜則主入五臟,其潤澤滑利,亦有殊功。雖然初成之蜜,未始不甘,旣煉之蠟,毫無甘味。則為蠟不受和,無惑矣。惟其受和,故性寬緩。能益能和,故性專一,能止能濇也。

《別錄》蜜主腸澼,仲景豬膚湯、甘遂半夏湯,皆以治下利。則蜜者,信可主下利歟?然不可為蜜煎導法言矣。蜜煎導法之滑潤大便,非假借也。則蜜者,信可滑潤腸胃歟?然又不可為治下利之理中丸言矣。蓋仲景之用蜜,旨雖甚廣。其要,實在蜜煎導法中,所謂「津液內竭」是也。

夫津會於胷,液著於骨。在胷之津,盡摶於飲,則飲去而津亦亡。故逐飲劑中,馭之以蜜,使飲去而津不大傷也大陷胷丸、甘遂半夏湯。在胷之津,為陰所霾,則熇其陰,而津必耗。故溫中之劑,和之以蜜,使陰見晛,而津不耗也理中丸、薯蕷丸。邪痹於液,或為骨節屈伸不利,或為牽引結急。

欲開其痹,轉恐閡其液。則以蜜監之,使痹開而液無所與烏頭湯、大烏頭煎。血,液屬也。痹而不行,而欲開之,亦宜蜜之監,使瘀去而新畱大黃䗪蟲丸、下瘀血湯。若夫腸澼,亦惟久利,腸胃液涸,滯轉難通之一端耳,又豈能泛主諸利。

不然,則豬膚湯、甘草粉蜜湯,僅豬膚、甘草,一味之別,且止心煩、心痛之不甚異,竝無下利之同,又可以為典據耶?是蜜者,能治津液不足之心煩、心痛,即《本經》所謂「安五臟諸不足」者。諸驚癎痓,即可於是而測其用矣。

白話文:

蜂王的居所,層層疊疊像個台子,有君臣的秩序。寒冷的冬天沒有花,牠們就深深藏在桶內,靠蜂蜜為食。春天溫暖、百花盛開後,才又出來採花。這可以參考《本草崇原》的記載。

蜂蜜的質地像濃稠的漿液,具有遇到縫隙就會往下流的特性。它的蜂巢,從上到下垂掛,四周和下方都沒有依附的地方,又具有絕對不會停下來的趨勢。但一片片蜂巢緊密相連,雖然沒有互相黏著,卻厚薄長短整齊光潔,絕不會滑落。推究它的作用,應當是能夠鞏固陽氣中的陰液,使各部分安守本分,不讓它洩漏下降。這裡說的,還是指沒有去除蜂蠟的蜂蜜。考證蜂蠟的作用,《本經》記載它主治「下痢膿血,補中,接續斷裂的傷口,金瘡,不感到飢餓,延緩衰老」,主要是它能固守津液的流失,作用主要在蜂蠟。蜂蠟和蜂蜜,既然已經煉製分離。

那麼蜂蜜的作用,就因為它形體像蜂巢,四周沒有依靠,能補益氣血,由於它潤澤豐腴,凝結飽滿,能安撫五臟的各種不足。釀蜜的地方,風雨無法侵襲。蜜蜂釀蜜,雖然常常看似紛亂,但最終不會混亂其秩序。即使有震動而驚嚇到牠們,牠們也會立刻恢復秩序。這就是它能治療心腹邪氣、各種驚嚇癲癇抽搐的原因,也能安撫五臟的各種不足。止痛解毒,是蜂蜜甘醇的作用。

消除各種疾病,調和各種藥物,則是蜂蜜的緩慢緩和作用。但是甘味只受調和,白色只受採集。蜂蜜味甘,蜂蠟味淡,雖然在同一處釀造,卻經由煉製而分開,甘甜的就自甘甜,清淡的就自清淡。不知道是蜂蜜不受調和呢?還是蜂蠟不受調和呢?這確實有很深的道理,應當仔細探究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說:「辛甘屬於陽,酸苦屬於陰。鹹屬於陰,淡屬於陽。」總體來說,甘味和淡味都屬於陽。分開來說,淡味的陽氣勝過甘味,這就是所謂的「白色只受採集」的意思。

因此,蜂蠟的作用,多在六腑,它能辟穀止瀉,都有顯著的效果。蜂蜜則主要進入五臟,它的潤澤滑利,也有特殊的作用。雖然剛形成的蜂蜜,沒有不甘甜的,而煉製後的蜂蠟,完全沒有甘味。這就可以說明是蜂蠟不受調和了,沒有什麼可疑惑的。正因為它能受調和,所以性質寬緩。它能補益又能調和,所以性質專一,能止瀉也能澀斂。

《別錄》記載蜂蜜主治腸澼,張仲景的豬膚湯、甘遂半夏湯,都用來治療下利。那麼蜂蜜,真的可以主治下利嗎?然而卻不能以蜂蜜煎導法來說了。蜂蜜煎導法滑潤大便,並非假借的。那麼蜂蜜,真的可以滑潤腸胃嗎?然而又不能用來治療下利的理中丸來說了。張仲景使用蜂蜜的目的,雖然非常廣泛。但重點在蜂蜜煎導法中,就是所謂的「津液內竭」的情況。

津液會聚於胸部,液體依附於骨骼。在胸部的津液,全部被飲邪所裹挾,那麼飲邪去除,津液也會消失。所以驅逐飲邪的藥劑中,會用蜂蜜來調和,使飲邪去除,而津液不會大傷,例如大陷胸丸、甘遂半夏湯。在胸部的津液,如果被陰邪所蒙蔽,那麼就會耗損津液,所以溫補中焦的藥劑,會用蜂蜜來調和,使陰邪散開,而津液不至於耗損,例如理中丸、薯蕷丸。如果邪氣滯留在液體中,或者導致骨節屈伸不利,或者導致牽引拘急。

想要疏通阻滯,又擔心耗損液體。那麼就用蜂蜜監護它,使阻滯開通,而液體不受損傷,例如烏頭湯、大烏頭煎。血液,也屬於液體。如果因為阻滯而不能運行,想要疏通它,也應該用蜂蜜來監護,使瘀血去除,而新血得以留存,例如大黃䗪蟲丸、下瘀血湯。至於腸澼,也只是因為久瀉,導致腸胃津液枯竭,滯澀難通的一種情況,又怎麼能廣泛地主治各種下利呢?

如果不是這樣,那麼豬膚湯、甘草粉蜜湯,只是豬膚、甘草一味藥的差別,就只會停止心煩、心痛的症狀,沒有下利的相同之處,又怎麼能作為依據呢?所以蜂蜜,能治療津液不足引起的心煩、心痛,也就是《本經》所說的「安撫五臟的各種不足」。對於各種驚嚇、癲癇、抽搐的治療,也可以從這裡推測它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