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疏證 (78)
本經疏證 (78)
1. 本經疏證第四卷
「發汗後,其人臍下悸者,欲作賁豚,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」,此用茯苓者也。「燒鍼令其汗,鍼處被寒,核起而赤者,必發賁豚,與桂枝加桂湯」,此不用茯苓者也。發汗後動水,燒鍼後不動水,其所以然安在?夫發汗動水,《難經》〈四十九難〉所謂「腎主五液,入心為汗」者也。燒鍼不動水,《金匱要略》所謂「從驚恐得之」者也。
病皆涉心,故茯苓可不用,桂枝不可不用。《靈樞》〈五色篇〉曰「腎乘心,心先病,腎為應」是已,若夫衝氣,則所謂「傷寒,若吐,若下後,心下逆滿,氣上衝胷,起則頭眩,衇沉緊,發汗則動經,身為振振搖者,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」、「青龍湯下已,多唾口燥,寸衇沉,尺衇微,手足厥逆,氣從少腹,上衝胷咽,手足痹,其面翕熱如醉狀,因復下流陰股,小便難,時復冒者,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,治其氣衝」,亦俱用茯苓、桂枝。第在吐後下後,則因中虛。
致水氣上逆,故需朮之堵禦。在汗後,則水氣先動,衝氣隨之,故需五味之降攝。然病終由腎,則緣證加減,祇可去桂枝,不可去茯苓。而兩證之標,其所以用茯苓者,仍不離乎悸眩。是悸眩,究係用茯苓之眉目矣。
非水飲用茯苓,其責亦非輕者,尤不可不察也。夫茯苓之用,在氣水轉化之交。故補劑中用之,使脾交於肺薯蕷丸。風劑中用之,使陰從陽化侯氏黑散。上焦用之,則化陽歸陰酸棗仁湯。下焦用之,則從陰引陽腎氣丸。譬諸郵傳之遞接,過往之廨舍。非是,不足以濟道路之窮,聯遠近之跡也。
其顯然可異者,尚有在上主氣,在下主血之能。曰「胷痹,胷中氣塞,短氣,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」、曰「婦人咽中如有炙臠,半夏厚朴湯主之」兩者,脾氣俱已上行,而肺為之阻。一則礙其直道,故升降不靈。一則礙其橫絡,故呼吸不利。病異方異,用意竝異,茯苓之轉升為降則同。
曰「婦人宿有癥病,經斷未及三月,得漏下不止,胎動在臍上者,桂枝茯苓丸主之」、曰「婦人懷妊,腹中㽲痛,當歸芍藥散主之」兩者,心肺俱已下行,而肝為之阻。一則滯氣凝血,隔胎元之吸引,故當停反漏。一則流痰宿飲,混養胎之陰血,故雖動不漏。然茯苓之闢阻為通,則又無不同。
其在上之功,則所謂「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」。在下之功,則所謂「水精四布,五經竝行」。絕非治水。其功,實附於治水。蓋人身之經衢,惟氣血為之運行,血自有營氣之流轉,氣則賴津液以行,故也。
酸棗:味酸,平,**無毒。**主心腹寒熱、邪結、氣聚,四肢酸疼,溼痹,**煩心,不得眠,臍上下痛,血轉,久洩,虛汗,煩渴,補中,益肝氣,堅筋骨,助陰氣,令人肥健。**久服,安五臟,輕身,延年。生河東川澤。八月採實,陰乾,四十日成。惡防己
白話文:
在發汗之後,如果病人出現肚臍下方悸動的現象,這是將要發生奔豚(指氣從小腹向上衝逆的病症),應該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來治療。這裡使用了茯苓。
如果是用燒鍼的方法使病人出汗,結果鍼刺的部位受寒,出現紅腫硬塊,這一定會發生奔豚,要用桂枝加桂湯來治療。這裡就沒有使用茯苓。
發汗之後會擾動體內的水液,燒鍼之後卻不會擾動體內的水液,這是什麼原因呢?發汗之所以會擾動水液,是因為《難經》〈四十九難〉篇說:「腎主管體內的五種液體,這些液體進入心臟就會變成汗液。」而燒鍼之所以不會擾動水液,是因為《金匱要略》說這種情況是「由於驚恐而導致的」。
這些病都涉及到心臟,所以有些情況下可以不用茯苓,但桂枝是不可缺少的。《靈樞》〈五色篇〉說「腎侵犯心臟,心臟會先發病,腎臟是之後的反應」,就是這個道理。至於衝氣這種情況,像是「傷寒,如果出現嘔吐或腹瀉之後,心下出現逆滿,氣向上衝到胸部,站起來就會頭暈,脈搏沉而緊,發汗會使經脈波動,身體震顫搖動,這要用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來治療。」還有「服用青龍湯後,出現多唾、口乾,寸脈沉,尺脈微弱,手腳冰冷,氣從小腹向上衝到胸部和咽喉,手腳麻木,臉色潮紅像喝醉酒一樣,然後又下流到陰股部位,小便困難,時常感到昏冒,這要用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來治療,來平息這種衝氣。」這些情況都使用了茯苓和桂枝。
只是在嘔吐和腹瀉之後,是因為中焦虛弱,導致水氣上逆,所以需要用白朮來堵塞防禦。在發汗之後,是水氣先被擾動,衝氣隨之而來,所以需要用五味子來降逆攝納。但病根終究在於腎臟,所以應該根據病情增減藥物,只能去掉桂枝,不能去掉茯苓。而這兩種情況的根本,它們使用茯苓的原因,仍然離不開悸動和眩暈。因此,悸動和眩暈,才是使用茯苓的關鍵所在。
如果不是因為水飲的關係而使用茯苓,這個責任也是不小的,尤其不可不仔細考慮。茯苓的作用,在於氣和水轉化的交界處。所以在補益的方劑中用它,使脾臟與肺臟交接,如薯蕷丸。在治療風邪的方劑中用它,使陰氣隨著陽氣轉化,如侯氏黑散。在上焦用它,使陽氣轉化歸於陰氣,如酸棗仁湯。在下焦用它,從陰氣引導出陽氣,如腎氣丸。這就像郵遞系統的接力傳遞,過往的驛站,不是這樣,就不足以解決道路上的困境,聯繫遠近的地方。
還有一個明顯不同的地方,就是在上焦主要作用於氣,在下焦主要作用於血。像是「胸痹,胸中氣塞,呼吸短促,用茯苓杏仁甘草湯治療」,以及「婦人咽喉中有如炙烤過的肉塊一樣的感覺,用半夏厚朴湯治療」這兩種情況,脾氣都已經上行,而肺氣受到阻礙。一種是阻礙了氣機的正常運行,所以升降失調;另一種是阻礙了氣的橫向聯繫,所以呼吸不利。兩種病症不同,所用的方劑也不同,所要達到的目的也不同,但茯苓的轉升為降的作用是相同的。
又如「婦人以前有癥瘕病,停經還沒滿三個月,卻出現持續漏血不止,胎動在肚臍以上的,用桂枝茯苓丸來治療」,以及「婦人懷孕,腹中絞痛,用當歸芍藥散來治療」這兩種情況,心肺之氣都已經下行,而肝氣受到阻礙。一種是氣滯血瘀,阻礙了胎元的吸收,所以應該停止出血;另一種是流動的痰飲,混養了胎兒的陰血,所以雖然有胎動,但沒有出血。然而,茯苓的開通阻滯的作用又沒有不同。
茯苓在上焦的功效,就是所謂的「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」;在下焦的功效,就是所謂的「水精四布,五經並行」。茯苓絕不是直接治療水腫的,它的功效實際上是附屬於治療水腫的。因為人體經絡的通道,只有氣血在其中運行,血有營氣在其中流轉,氣則需要依靠津液來運行,就是這個道理。
**酸棗:味酸,性平,無毒。**主要治療心腹寒熱、邪氣結聚、氣機鬱結、四肢酸痛、濕痹、煩躁不安、失眠、肚臍上下疼痛、血脈運行不暢、久瀉、虛汗、煩渴,可以補養中焦、增強肝氣、強壯筋骨、輔助陰氣,使人身體肥壯健康。**長期服用,可以安定五臟、使身體輕盈、延年益壽。**生長在河東的河澤地區。在八月採摘果實,陰乾四十天即可完成。忌與防己同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