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疏證 (73)
本經疏證 (73)
1. 本經疏證第四卷
又不可不明,君臣佐使間,有去短從長之妙矣。
柏實:味甘,平,**無毒。**主驚悸,安五臟,益氣,除風溼痹,**療恍惚、虛損吸吸、歷節、腰中重痛,益血,止汗。**久服,令人潤澤,美色,耳目聰明,不飢,不老,輕身,延年。生泰山山谷。柏葉尤良。柏葉:味苦,微溫,無毒。主吐血,衄血,痢血,崩中,赤白,輕身,益氣,令人耐寒暑,去溼痹,止飢,四時各依方面採,陰乾。牡蠣、桂、瓜子為之使,畏菊花、羊蹏、諸石及麵麴
柏為百木之長,其樹聳直,其皮薄,其肌膩。三月開花,其花細瑣。八月結子,其貫成球,狀如小鈴。霜後四裂,中有數子,大如麥粒,芬香可愛。其葉扁圓,尖銳不一,然皆西指。參《圖經》、《綱目》
劉潛江云「凡木皆向陽,柏獨西指,是木氣與金氣媾」,夫金木者,生成之終始。木稟春生,金稟秋成,人之肝肺應之。肝合乎肺而化,則陰生而血之化源裕。於是陰降陽隨,所謂「金之降不窮,則木之升亦不窮」也。肺合乎肝而化,則陽生而氣之化源裕。於是陽升陰隨,所謂「木之升不窮,則金之降亦不窮」也。
其升降有窮,皆由於不相合以為化耳。柏之為物,陽合陰而化,陰由化而生。於是陰自降,陽自隨,其功不同於苦寒之直折。故於逆順之血,類能治之。然其實與葉,主治又有不同,何也?夫葉之四時不易者,木已化於金,為收降之氣,故味苦而性燥。至實之花於春,成於秋,雖稟金氣亦厚,然木之生氣係焉。
蓋僅合於金而未化於金,為沖和之氣,故味甘而性潤。苦燥者,象火。甘潤者,象水。甘潤,即孕於苦燥之中,所謂「血源於水而成於火」。血源於水而成於火,正藉金以為用也。惟木能和於金,而後金能和於火。俾真水之液,因鼓煽以化血焉。於是盡舉益心血諸藥,遂無逾此者。
是即《別錄》所謂「益血」,而《本經》「定驚悸,安五臟」諸功,胥於是在矣。抑即繼之以益氣者何?蓋心,離也。中之血旣益,則外之氣自充。心氣充肺,乃得貫心衇而行呼吸,此所謂益氣也。肝和於肺,而心血生,肝即合於肺之陰,輸血以歸血海。肺和於心而心氣暢,肺即合於心之陽,以歸命門。
是柏實於後天氣血之化源,若有盡得其機緘者,是即《別錄》所謂「療恍惚,虛損吸吸,腰中重痛」者也。
《陰符經》云「禽之制,在氣」,觀於磁之引鍼,柏之西指,其氣固然有非人力所能強者。揣其故,則曰「磁為鐵母,則柏之西指,獨不似子之向母乎」!西為金方,人之身,屬金者,肺。肺,則主朝百衇,行治節者也。凡血得歸經,自不溢為吐、衄與利。柏葉之治吐血、衄血、利血,蓋欲血受肺之節制,分布諸經,俾不溢耳。
白話文:
還有一些事情必須要明白,君臣佐使的配伍之間,有捨棄缺點採用優點的奧妙。
**柏實:味道甘甜,性平和,**沒有毒性。**主要治療驚悸,安定五臟,補益氣血,去除風濕痹痛,**可以治療精神恍惚、虛弱喘息、關節疼痛、腰部沉重疼痛,增益血液,止汗。**長期服用,可以使人皮膚潤澤,容貌美麗,耳聰目明,不易感到飢餓,延緩衰老,身體輕便,延長壽命。**生長在泰山山谷中。柏樹葉子尤其好。柏樹葉子:味道苦,性微溫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吐血、流鼻血、痢疾出血、婦女崩漏、赤白帶下,可以使身體輕便,補益氣血,使人耐寒暑,去除風濕痹痛,止飢。一年四季都可以根據不同方位採摘,陰乾。牡蠣、桂枝、瓜子可以作為它的輔助藥,害怕菊花、羊蹄、各種礦物以及麵麴。
柏樹是各種樹木的領袖,它的樹幹挺拔直立,樹皮薄,樹幹肌理細膩。三月開花,花朵細小瑣碎。八月結果,果實成球狀,像小鈴鐺。霜降之後四裂開,裡面有許多果子,大如麥粒,芬芳可愛。它的葉子扁圓,尖端不一,但是都向西生長。詳見《圖經》、《本草綱目》。
劉潛江說:「所有樹木都向陽生長,唯獨柏樹向西,這是木氣與金氣交媾的結果。」 金與木是生成萬物的起始與終結。木稟受春天的生機,金稟受秋天的成熟,人體的肝臟與肺臟對應著這兩種氣。肝臟與肺臟協調配合而產生變化,就會陰氣生長,而使血液的來源充裕。於是陰氣下降,陽氣跟隨,這就是所謂的「金氣的下降沒有窮盡,則木氣的上升也沒有窮盡」。肺臟與肝臟協調配合而產生變化,就會陽氣生長,而使氣的來源充裕。於是陽氣上升,陰氣跟隨,這就是所謂的「木氣的上升沒有窮盡,則金氣的下降也沒有窮盡」。
它們的上升和下降之所以有窮盡,都是因為不相互協調而不能產生變化的緣故。柏樹這種植物,是陽氣與陰氣協調配合而產生變化,陰氣又從變化中產生。於是陰氣自然下降,陽氣自然跟隨,它的功效不同於苦寒藥物的直接瀉降。因此,對於各種逆亂的出血,都能夠治療。然而,它的果實與葉子,主要治療的病症又有不同,這是為什麼呢? 柏樹葉子四季不變,是木氣已經化入金氣,屬於收斂下降之氣,所以味道苦而性質乾燥。至於果實的花在春天開放,在秋天成熟,雖然稟受了金氣,但木的生機也附著在上面。
大概只是與金氣相合,而沒有化入金氣,屬於沖和之氣,所以味道甘甜而性質滋潤。苦燥的性質,屬性像火。甘潤的性質,屬性像水。甘潤,是孕育在苦燥之中,這就是所謂的「血的源頭是水,而成於火」。血的源頭是水,而成於火,正是藉由金氣來發揮作用。只有木能夠與金和諧,而後金才能與火和諧,使得真水之液,通過鼓動煽動而化生為血液。因此,如果要談到補益心血的藥物,沒有比柏實更好的了。
這就是《別錄》所說的「增益血液」,而《本經》所說的「安定驚悸,安定五臟」等功效,都是源於這個道理。那麼,為什麼接著說能補益氣呢? 因為心,在八卦中屬於離卦。當心中的血液得到補益之後,體外的氣自然也就充足了。心氣充足則可以貫通心脈而使呼吸正常,這就是所謂的補益氣。肝臟與肺臟和諧,則心血得以產生。肝臟與肺臟的陰氣協調配合,則會把血液輸送到血海。肺臟與心臟和諧,而使心氣暢通,肺臟與心臟的陽氣協調配合,則歸於命門。
所以柏實對於後天之氣血的來源,好像完全掌握了其中的奧妙,這就是《別錄》所說的「治療精神恍惚,虛弱喘息,腰部沉重疼痛」的緣故。
《陰符經》說:「禽鳥的制約,在於氣」,觀察磁石吸引鐵針,柏樹向西生長,它的氣勢確實有非人力所能強迫之處。推測它的原因,可以說「磁石是鐵的母親,那麼柏樹向西生長,不正像是子女投向母親嗎?」 西方屬於金方,人體中,屬金的臟腑是肺。肺,主導朝向全身各個脈絡,並且管理調節。凡是血液能回歸正經,自然不會溢出而成為吐血、流鼻血、痢疾等出血症狀。柏葉治療吐血、流鼻血、痢疾出血,大概是想要使血液受到肺臟的節制,分布到各個經絡,而不至於溢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