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疏證 (70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疏證 (70)

1. 本經疏證第四卷

此天地親上親下之道也。劉潛江曰「親下者,趨陰也,以消陰翳而發陽光;親上者,歸陽也,以達陽壅而行陰化」,又曰「氣之厚者,親下,即走裏而入陰分。凡在裏之陰滯,而陽不足者,皆可治也。氣之薄者,親上,即走表而入陽分。凡在表之陽壅,而陰不和者,皆可治也」。

則桂枝、桂肉之用,豈不彰明較著哉!

凡藥,須究其體用。桂枝色赤,條理縱橫,宛如經衇系絡。色赤屬心,縱橫通衇絡,故能「利關節、溫經通衇」,此其體也。《素問》〈陰陽應象大論〉曰「味厚則洩,氣厚則發熱。辛以散結,甘可補虛」,故能「調和腠理,下氣散逆,止痛,除煩」,此其用也。蓋其用之之道,有六。

「曰和營、曰通陽、曰利水、曰下氣、曰行瘀、曰補中」,其功之最大,施之最廣,無如桂枝湯。則「和營」其首功也。夫風傷於外,壅遏衛氣。衛中之陽,與奔迸相逐,不得不就近,曳營氣為助,是以營氣弱衛氣強。

當此之時,又安能不調和營氣,使散陽氣之鬱遏,通邪氣之相迸耶?桂枝湯、桂枝麻黃各半湯、桂枝二麻黃一湯、桂枝二越婢一湯、桂枝加葛根湯、桂枝加厚朴杏仁湯、桂枝加附子湯、桂枝去芍藥湯、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、葛根湯、葛根加半夏湯、麻黃湯、大青龍湯、小青龍湯、桂枝新加湯、茈胡桂枝湯、茈胡桂枝乾薑湯、桂枝人薓湯、桂枝附子湯、甘草附子湯、桂枝加芍藥湯、當歸四逆湯、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、半夏散及湯、瓜蔞桂枝湯、麻黃加朮湯、侯氏黑散、風引湯、《古今錄驗》續命湯、白虎加桂湯、黃芪桂枝五物湯、桂枝加龍骨牡蠣湯、薯蕷丸、小青龍加石膏湯、《千金》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、厚朴七物湯、黃芪芍藥桂酒湯、桂枝加黃芪湯、《外臺》黃芩湯、竹葉湯、小茈胡去人薓加桂湯。心為眾陽之主,體陰用陽。

其陽之依陰,如魚之附水。寒,則深藏隱伏;暖,則踔躍飛騰。古人謂「有介類伍之,乃不飛越」,故凡有風寒,汗之、下之、火之,或不得法,則為悸、為煩、為叉手冒心、為起臥不安。

於是以桂枝,引其歸路,而率龍骨、牡蠣介屬,潛之也桂枝甘草湯、茈胡加龍骨牡蠣湯、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、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、炙甘草湯、防己地黃湯、桂枝芍藥知母湯、四逆散。水者,火之對。水不行,由於火不化。是故,飲入於胃,由脾肺升,而降於三焦、膀胱。

不升者,心之火用不宣也;不降者,三焦、膀胱之火用不宣也。桂枝能於陰中宣陽,故水道不利,為變非一,或當滲利,或當洩利,或當燥溼,或當決塞。惟決塞者,不用桂枝,餘則多藉其宣化。

有汗出則病愈者,有小便利則病愈者,皆桂枝導引之功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、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、五苓散、茯苓甘草湯、木防己湯、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消湯、防己茯苓湯、茵蔯五苓散、茯苓澤藛湯、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朮湯、桂枝加桂湯、理中丸。若夫赤能入血,辛能散結。

白話文:

這是天地間陰陽相互親近的道理。劉潛江說:「親近下方,是趨向陰氣,用來消除陰氣的蔽障,而使陽氣發散;親近上方,是回歸陽氣,用來疏通陽氣的阻塞,而運行陰氣的變化。」他又說:「氣的厚重者,親近下方,就會走入體內而進入陰的範疇。凡是體內陰氣停滯,而陽氣不足的情況,都可以用此來治療。氣的輕薄者,親近上方,就會走往體表而進入陽的範疇。凡是體表陽氣阻塞,而陰氣不和的情況,都可以用此來治療。」

這樣看來,桂枝和桂肉的藥用,豈不是非常明顯了嗎!

一般來說,任何藥物,都必須探究它的本質和作用。桂枝顏色赤紅,紋理縱橫交錯,就像人體的經脈網絡。紅色屬於心,縱橫交錯能通經絡,因此能「疏通關節、溫暖經脈、暢通血絡」,這是它的本質。《素問.陰陽應象大論》說:「味道厚重的藥物可以瀉邪,氣味厚重的藥物可以使身體發熱。辛味能散開結聚,甘味能補益虛損」,所以能「調和皮膚紋理,使氣向下流動,散開逆氣,止痛,消除煩躁」,這是它的作用。大概桂枝的藥用方法,有六種。

「稱為調和營氣、稱為暢通陽氣、稱為利水、稱為降氣、稱為活血化瘀、稱為補中」,其中功效最大、應用最廣的,沒有比得上桂枝湯。那麼「調和營氣」就是它的首要功效。風邪侵犯體表,會使衛氣壅塞不暢。衛氣中的陽氣,會與奔騰的邪氣互相追逐,不得不就近拉營氣來幫助,因此導致營氣虛弱而衛氣強盛。

在這個時候,又怎麼能不調和營氣,使散開鬱結的陽氣,暢通邪氣的衝突呢?桂枝湯、桂枝麻黃各半湯、桂枝二麻黃一湯、桂枝二越婢一湯、桂枝加葛根湯、桂枝加厚朴杏仁湯、桂枝加附子湯、桂枝去芍藥湯、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、葛根湯、葛根加半夏湯、麻黃湯、大青龍湯、小青龍湯、桂枝新加湯、柴胡桂枝湯、柴胡桂枝乾薑湯、桂枝人參湯、桂枝附子湯、甘草附子湯、桂枝加芍藥湯、當歸四逆湯、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、半夏散及湯、瓜蔞桂枝湯、麻黃加朮湯、侯氏黑散、風引湯、《古今錄驗》續命湯、白虎加桂湯、黃芪桂枝五物湯、桂枝加龍骨牡蠣湯、薯蕷丸、小青龍加石膏湯、《千金》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、厚朴七物湯、黃芪芍藥桂酒湯、桂枝加黃芪湯、《外臺》黃芩湯、竹葉湯、小柴胡去人參加桂枝湯。心是所有陽氣的主宰,本質屬陰而作用屬陽。

它的陽氣依附陰氣,就像魚依附水一樣。寒冷時,就深藏潛伏;溫暖時,就活潑跳躍。古人說「若有甲殼類藥物與之搭配,陽氣就不會飛散過越」,因此凡是有風寒,用發汗、攻下、用火等方法,若不得當,就會導致心悸、煩躁、兩手交叉放在胸前、坐立不安。

這時可以用桂枝,引導陽氣回到它的歸路,並帶領龍骨、牡蠣這些甲殼類藥物,來潛藏它。如桂枝甘草湯、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、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、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、炙甘草湯、防己地黃湯、桂枝芍藥知母湯、四逆散。水,是火的相對應。水液運行不暢,是由於火的功能不能夠將它轉化。因此,飲入的食物進入胃,由脾肺上升,而下降到三焦、膀胱。

不能上升的,是心火的功能不能宣達;不能下降的,是三焦、膀胱的火的功能不能宣達。桂枝能在陰氣中宣發陽氣,因此水道不通暢,變化很多,有時應當滲濕利水,有時應當疏泄利水,有時應當燥濕,有時應當疏通阻塞。只有對於阻塞的情況,不使用桂枝,其他情況大多需要借助它宣通化氣的作用。

有的病,出汗後就會好轉;有的病,小便順暢後就會好轉,這都是桂枝引導藥效的功勞。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、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、五苓散、茯苓甘草湯、木防己湯、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、防己茯苓湯、茵陳五苓散、茯苓澤瀉湯、桂枝湯去桂加茯苓白朮湯、桂枝加桂湯、理中丸。紅色能入血,辛味能散開結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