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疏證 (66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疏證 (66)

1. 本經疏證第四卷

世所常用壓取酒醴豉汁者,曰榨。潑水救火,曰龍榨。以長圓木桶,於端鑿一孔,嵌竹管承之,以囊盛其糟粕,置桶中,施蓋於上,取可入桶為度,以巨木杠垂石,壓蓋而擠之,則清汁自竹管出,囊僅存其滓矣。龍,亦用長圓木桶,鎔鑞為腸,置於其中。其腸為鑞筒二,低於桶口者三之一,下承以鑞管,自桶底彎環而上,垂及桶口,遂彙為一。

別以鑞管,螺旋而鑲接焉。漸上漸窄,高倍於桶而止。其用之也,亦以巨木杠,長三倍於桶者,中懸兩杵,正如鑞筒之分。杵端纏以布,纔及鑞筒之口而稍殺。滿水於桶,旋淺旋增。杠之兩端,數十人持之,將杠一提,則鑞筒水滿。隨即一抑,則杵入筒。水由彎環激出於上,隨提隨抑。

則水下灑如驟雨,且加甚焉。其水之上潑高者,可及五丈,巖牆薄壁,纔遇即傾。由是觀之,質具之體,其始固同,待至擠緊激發之處,所經之途旣殊,則其性有不能不異者。故《千金》〈雜補方〉皆益腎者,方凡三十首。用五味者,十六方,其男子女人竝提者,無一焉。則西人之言,或亦能得其情矣。

〈千金〉用五味子之最難解者,無如〈吐血門〉之「治噫止唾血方」,〈膀胱虛實門〉之「治膀胱虛冷,不欲飲食,面黑如炭,腰脅疼痛方」,〈水腫門〉之「治虛滿,通身腫,利三焦,通水道,豬苓散」,然亦可紬繹而得其旨者也。夫胃虛,客氣上逆,則為噫。噫,非重病也。

且旣止,何復唾血耶?可見其不當止而止矣。夫非重病,又止後復唾血,則噫已除。惟唾血,現在不必以噫止冠於唾血之上矣。窺其所用方,蓋方胃虛,客氣上逆之時,適值肺家下降之力正雄,強壓客氣,使不得上。上下相爭,則非特傷氣,兼且傷血矣。「治噫止唾血方」,即厚朴麻黃湯去細辛,以生薑易乾薑也。

彼治衇浮,欬逆,是肺脹而氣上湧;今治噫,止吐血,是肺脹而氣下墜。上湧,故益細辛,使之透達無餘;下墜,故以生薑易乾薑,欲其橫散,不欲其守中。又治噫止唾血方中,有一越婢半夏湯,僅少大棗、甘草二味。越婢半夏湯,治肺脹之劑也。是以知,其病由肺脹而起矣。

黑,水色也。黑而至於面,其勢旣不亞過顙在山。況如炭,又黑之至。其尚能欲飲食耶?雖然面黑如炭,不欲飲食,何以知其為膀胱虛冷,則以腰脅疼痛故。夫腰者,腎之都。膀胱者,腎之府。腎與膀胱,蓋所謂「陰陽、表裏、上下雌雄相輸應」者也,焉有膀胱病若此,腎之都會不震驚戰惕哉!然腎固屬水,何以面黑如炭,腰脅疼痛,尚非腎病,而為膀胱病。夫亦以陰主形,陽主氣。

假使腎家水氣泛濫,若是,則必徧身浮腫,四肢厥逆矣。又何能僅僅不欲飲食,腰脅疼痛。今僅僅不欲飲食,腰脅疼痛。是以知為膀胱虛冷,水氣騰湧耳。治形者,應以實。實,則宜溫宜通。治氣者,應以虛。虛,則導之使歸而已。磁石、白石英,是導肺家水氣歸。白朮、茯苓,是導脾家水氣歸。

白話文:

世人常用的擠壓方式來取得酒、醴、豆豉汁液的,叫做「榨」。用水潑灑救火,叫做「龍榨」。用長的圓木桶,在桶的一端鑿一個孔,嵌入竹管接住流出的液體。把裝有酒糟豆渣的布袋放入桶中,在上面蓋上蓋子,蓋子大小以能放入桶內為標準。用巨大的木槓桿垂掛著石頭,壓在蓋子上擠壓,清澈的汁液就會從竹管流出,布袋裡只剩下殘渣了。「龍榨」,也是用長的圓木桶,把熔化的鉛做成管狀,放在桶中。這個鉛製的管狀物由兩個低於桶口的鉛管組成,約佔桶高的三分之一,下面連接鉛管,從桶底彎曲向上,垂到桶口,然後匯合成一個管口。另外用鉛管螺旋式地連接上去,越往上管子越窄,高度是木桶的數倍才停止。使用時,也是用巨大的木槓桿,長度是木桶的三倍,中間懸掛兩個杵,正對鉛管的位置。杵的末端纏上布,剛好接觸到鉛管的管口,並且略小。把水灌滿木桶,水逐漸增多。槓桿的兩端,數十人一起握住,將槓桿提起,鉛管中就充滿水。接著立刻壓下,杵就進入鉛管中。水從彎曲的管道中噴射到上方,隨著槓桿的提和壓反覆進行。水像暴雨一樣灑下來,而且越來越大。水向上潑灑的高度,可以達到五丈,遇到堅硬的牆壁也會立即被沖倒。從這個現象看來,物質的本質最初雖然相同,但等到擠壓激發時,由於所經歷的途徑不同,它的性質也就不能不產生差異了。所以《千金要方》的〈雜補方〉都以補腎為主,總共三十個藥方。其中使用五味子的有十六個藥方,而同時提及男女的藥方,一個也沒有。這樣看來,西方人的說法,或許也抓到了一些重點。

《千金要方》中使用五味子最難理解的地方,沒有比〈吐血門〉的「治療噯氣和吐血的藥方」,〈膀胱虛實門〉的「治療膀胱虛寒,不想吃東西,面色像炭一樣黑,腰部和脅部疼痛的藥方」,以及〈水腫門〉的「治療虛性腫滿,全身浮腫,疏通三焦,通利水道,豬苓散」更難解了,但還是可以推敲出其中的道理。胃虛弱,客氣向上逆行,就會產生噯氣。噯氣,並不是嚴重的疾病。而且噯氣已經停止了,為什麼又會吐血呢?可見噯氣是不應該停止的。不是嚴重的疾病,而且停止後又吐血,說明噯氣已經消除了。只是吐血而已,現在就不必把「止噯氣」放在「止吐血」之前了。觀察這些方子的使用,大概是當胃虛弱,客氣向上逆行的時候,正好遇到肺的下降力量很強,強行壓制客氣,使它無法向上。上下相爭,不僅會損傷氣,還會損傷血。「治療噯氣和吐血的藥方」,就是厚朴麻黃湯去掉細辛,用生薑代替乾薑。

原文治療脈象浮、咳嗽和氣逆,那是肺氣膨脹而向上湧;現在治療噯氣和吐血,那是肺氣膨脹而向下墜。向上湧,所以要加入細辛,使藥力能充分透達;向下墜,所以用生薑代替乾薑,希望藥力橫向散開,而不是守在中間。另外在治療噯氣和吐血的藥方中,有一個越婢半夏湯,只缺少大棗和甘草兩味。越婢半夏湯,是治療肺氣膨脹的藥方。由此可知,這個疾病是由肺氣膨脹引起的。

黑色,是水的顏色。黑色如果出現在臉上,它的氣勢就不亞於水漫過額頭在山上的樣子。何況像炭一樣黑,更是黑到了極致。這樣還能有食慾嗎?雖然面色像炭一樣黑,不想吃東西,但怎麼知道這是因為膀胱虛寒呢?那是因為腰部和脅部疼痛的緣故。腰部,是腎臟的所在。膀胱,是腎臟的附屬器官。腎和膀胱,就是所謂的「陰陽、表裡、上下雌雄相互呼應」的關係。膀胱病到這種程度,腎的所在不可能不感到震驚害怕!然而腎臟本來就屬水,為什麼面色像炭一樣黑,腰部和脅部疼痛,卻不是腎病,而是膀胱病呢?這是因為陰主形體,陽主氣。

假如腎的水氣氾濫,像這種情況,一定會全身浮腫,四肢冰冷。又怎麼可能僅僅是不想吃東西,腰部和脅部疼痛呢?現在只是不想吃東西,腰部和脅部疼痛。因此知道這是膀胱虛寒,水氣騰湧的緣故。治療形體上的問題,應該用實的藥。實,就應該溫補,應該疏通。治療氣的問題,應該用虛的藥。虛,就應該引導它歸位而已。磁石和白石英,是引導肺的水氣歸位。白朮和茯苓,是引導脾的水氣歸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