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104)
本經序疏要 (104)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七
大黃:大寒。治月候不通,使○主女子寒血閉脹,小腹痛,老血畱結。
射干:微溫,使○通女人月閉,治氣,消瘀血《藥性論》。
卷柏:溫,臣○主女子陰中寒熱痛,癥瘕,血閉,絕子。
生地黃:大寒,君○解諸熱,破血,通利月水閉絕不利《藥性論》。
乾漆:溫。治血閉,臣○主女人經衇不通。
鬼箭:寒。破陳血,使○通月經,破癥結《日華》。
庵閭子:微寒,臣○療婦人月水不通。
朴消:大寒,君○破畱血閉絕。
此篇乃《金匱要略》〈婦人雜病篇〉「婦人因虛、積冷、結氣,為諸經水斷絕」證,中焦屬熱者治法也。夫感受之初,寒與氣固不相侔,其傳變亦自有異,及傳變旣定,則證雖有寒熱之異,而其因遂不顯寒熱之殊。然究其歸,猶大率寒少熱多,故中病有寒有熱,而上下病,則不甚見屬寒者。
蓋因寒為病,仍見寒徵,是為輕淺,可以應治速愈,不得為沉痼至有歷年矣。下病之治,見前〈崩中篇〉;上病之治,見前〈上氣咳逆篇〉;中病屬寒之治,見前腹脹、心腹冷痛等篇。此何以的知其為中病屬熱者?為篇中所列,皆氣平、氣寒,故耳。
中病屬熱證,不可以「或結熱中,痛在關元,衇數無創,肌若魚鱗」數言,印證所列如許藥味也,則仍當求諸《金匱要略》,以本篇與《金匱要略》相較,則有下瘀血湯、抵當湯全方,於大黃䗪蟲丸,僅少黃芩、甘草、芍藥、杏仁;於土瓜根散,少桂枝、芍藥;於鼈甲煎丸,亦幾得其半。大黃䗪蟲丸證,肌膚甲錯,與肌若魚鱗,又正合。
除諸方所用外,僅餘少半,且有各物專治及情性可憑,則其通月閉,又何難曉焉。第月閉何以不為上下病而屬中,則《素問》〈陰陽別論〉曰「二陽之病發心脾,有不得隱曲,女子不月」,〈評熱病論〉曰「月事不來者,胞衇閉。胞衇者,屬心而絡胞中,氣上迫肺,心氣不得下通,故月事不來」,是其病為在中,而不可屬諸上下矣。
雖然理難常執,事變無端,月閉非特因上因下無不有,即因於寒者,亦甚多,要在就證論治可矣。
紫石英:****溫○女子風寒在子宮,絕孕,十年無子。
石鍾乳:****溫○令人有子。
陽起石:****微溫○寒熱,腹痛,無子。
紫葳:微寒。
桑螵蛸:****平○益精,生子。
艾葉:微溫○使人有子。
秦皮:微寒、大寒○有子。
卷柏:溫、平、微寒○主血閉絕子。
《蜀本》
列當:溫○主男子五勞,七傷,補腰腎,令人有子。
《藥對》
覆盆子:平,臣○女子食之有子。
白膠:溫,君○婦人血閉無子。
白薇:大寒,臣。
子,孳也,滋生蕃衍也。不滋生者,能使之滋生乎?夫亦如漆園之論牧,去其害馬者而已,乃篇中所載,非特去害,此又何說?《易》〈大傳〉曰「天地絪縕,萬物化醇,男女媾精,萬物化生」,解者謂「絪縕交密之狀,醇厚而凝也」。言氣化者也,化生形化者也。夫不交至,則不相結,猶不交密,則不相凝。
白話文:
**大黃:**藥性大寒。主要治療女性月經不通,使藥效發揮作用,針對女性因寒氣導致的血瘀、閉經、腹脹、小腹疼痛,以及體內殘留的舊血。
**射干:**藥性微溫,使藥效發揮作用,能疏通女性的閉經,調理氣機,消除瘀血。
**卷柏:**藥性溫,作為輔助藥,主要治療女性陰部因寒熱引起的疼痛、腫塊,以及閉經、不孕。
**生地黃:**藥性大寒,作為主要藥,能清解各種熱邪,活血化瘀,疏通因閉經導致的月經不調。
**乾漆:**藥性溫,治療閉經,作為輔助藥,主要針對女性經絡不通。
**鬼箭:**藥性寒,能破除體內積存的瘀血,使藥效發揮作用,疏通月經,破除體內腫塊。
**庵閭子:**藥性微寒,作為輔助藥,治療婦女月經不通。
**朴消:**藥性大寒,作為主要藥,能破除體內瘀血、閉經。
本篇主要探討《金匱要略》〈婦人雜病篇〉中,關於婦女因虛弱、積寒、氣滯而導致經脈閉塞的病症,針對病位在中焦且屬熱證的治療方法。病邪侵入人體初期,寒氣與氣滯的性質並不相同,它們的傳變方式也各有差異。等到病情傳變穩定後,雖然證狀上可能出現寒熱的區別,但其病因往往難以明顯區分寒熱的偏向。然而,總體來說,還是寒少熱多,因此,病症在中部可能會出現寒熱夾雜的情況,但在上下部位的病變,則很少看到明顯屬於寒證的。
如果病因是寒邪,且病症表現出寒象,這種情況屬於病症較輕淺,可以及時治療而快速痊癒,不至於發展成經年累月的頑固疾病。下焦病變的治療方法,已在之前的〈崩中篇〉中提到;上焦病變的治療方法,已在之前的〈上氣咳逆篇〉中提到;中焦屬寒的治療方法,已在之前的腹脹、心腹冷痛等篇中提到。那麼,如何判斷這裡所講的是中焦屬熱的病證呢?這是因為本篇所列的藥物,藥性皆為平和或寒涼的緣故。
對於中焦屬熱的病證,不能僅以「可能熱結於中,疼痛在關元穴附近,脈搏快速而無力,皮膚像魚鱗一樣粗糙」這幾句話,來印證這裡所列的眾多藥物。仍然需要從《金匱要略》中尋找依據。將本篇與《金匱要略》比較,可以看到,其中包含下瘀血湯、抵當湯的完整配方,與大黃䗪蟲丸相比,只少了黃芩、甘草、芍藥、杏仁;與土瓜根散相比,少了桂枝、芍藥;與鼈甲煎丸相比,也幾乎有一半的成分相同。大黃䗪蟲丸所針對的證狀,是肌膚甲錯(皮膚粗糙),與這裡所說的「肌膚像魚鱗」的情況,正好吻合。
扣除以上方劑中已有的藥物外,剩下的只佔少數,且各有其專屬的治療功效及藥性可供參考,那麼對於通經閉的藥理,便不難理解了。但是,為什麼說閉經不是上病也不是下病,而歸屬於中病呢?《素問》〈陰陽別論〉說:「二陽的病變會發生在心脾,會有無法隱藏的病症,女子就會不來月經。」;〈評熱病論〉說:「月經不來的原因是胞脈閉塞。胞脈,是屬於心而連結子宮,氣向上迫使肺,心氣無法向下通暢,所以月經不來。」,這說明了閉經的病位在於中焦,而不是上焦或下焦。
雖然道理如此,但世事變化無常,閉經的病因不一定只侷限於上或下,由於寒邪導致的閉經也非常多,最重要的是應該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辨證論治。
**紫石英:**藥性溫,針對女性因風寒侵入子宮而導致的不孕,多年不孕。
**石鐘乳:**藥性溫,能使婦女受孕。
**陽起石:**藥性微溫,治療寒熱病症、腹痛、不孕。
**紫葳:**藥性微寒。
**桑螵蛸:**藥性平和,能補益精氣,使人受孕。
**艾葉:**藥性微溫,能使婦女受孕。
**秦皮:**藥性微寒或大寒,能使婦女受孕。
**卷柏:**藥性溫、平、微寒,主要治療血瘀、閉經、不孕。
《蜀本》記載
**列當:**藥性溫,主要治療男子五勞七傷,補益腰腎,使人受孕。
《藥對》記載
**覆盆子:**藥性平和,作為輔助藥,婦女食用後能受孕。
**白膠:**藥性溫,作為主要藥,治療婦女血閉不孕。
**白薇:**藥性大寒,作為輔助藥。
「子」的意思是「孳生」,也就是滋養繁衍。如果不能滋生,要如何使其滋生呢?這就像莊子的議論一樣,除去那些對馬有害的事物而已。但是,本篇所記載的藥物,不僅僅是除去有害的,這又是為什麼呢?《易經》〈大傳〉說:「天地陰陽交合,萬物才能化生,男女結合,才能產生後代。」,解釋者說「絪縕,指的是陰陽交合的密切狀態,醇厚而凝聚。」,這說的是氣的變化,也是形體的變化。如果沒有交合,便不會有結合,就像沒有緊密交合,便不會有凝聚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