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61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序疏要 (61)
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四

《靈樞》〈邪氣藏府病形篇〉曰「心衇緩甚,為狂笑。微濇,為癲疾」,其不析何也。《素問》〈衇解篇〉「太陽所謂,甚則狂癲疾者,陽盡在上,而陰氣從下,下虛上實,故狂癲」,蓋均是相并。陰盛於下則癲,陽盛於上則狂,陰陽互并而相搏則癲狂,此《甲乙經》多癲狂竝提之證,本篇多狂癲竝治之藥也。

而驚與癇之析者,有「二陰急為癇厥,二陽急為驚」之文,其混者有「心衇滿大,癇瘛筋攣。肝衇小急,癇瘛筋攣。腎肝并小弦,欲驚」之文竝《素問》〈大奇論〉。《病源》曰「氣血不和,熱實在內,心神不定,所以發驚,甚者掣縮攣癇」,蓋心主血衇,熱氣輳於本則驚,輳於標則癇,此驚癇本相連屬,古書所以多連稱,而本篇亦多驚癇竝治之藥也。

試不析癲癇,而但舉其所兼之疾,則有身熱龍角、鉛丹、秦皮、牛黃,有溫瘧防葵、白斂,有寒熱鈎籐、蛇蛻、蜣螂、白馬目、蚱蟬、蛇銜、露蜂房、雀甕、狗糞中骨,有風邪牡丹、蘆會、升麻,有惡瘡蛇牀子、雞子,有脹滿蜣螂、白馬目、蘆會,有拘攣茛菪子,凡得全篇十之五。

若析癲癇,無論所兼所因者龍角、牡丹、白斂、鈎籐、白殭蠶、白馬目、鉛丹、玳瑁、白馬懸蹄、蛇銜、秦皮、頭髮、狗糞中骨、雞子、白鮮皮、雀甕,治驚癇,僅白狗血治癲,亦得全篇十之五,餘則均可治癲狂,復可治驚癇者。準是而論,析之亦何益矣。

即以兩味竝提大人、小兒者,為十歲以上為癲,十歲以下為癇之證,則篇中特提小兒,而癲癇皆治者,且三之一,此又何說焉?總之,比其兼證,別其寒溫,而揣其上下,以定取捨,是用此篇治癲癇之大綱,亦分癲癇之微旨矣。

驚癇、癲狂,旣每相連為患,本篇固為癲癇正治,驚則前有〈驚狂篇〉,亦旣詳論治矣。至於狂,則舍與癲相連者,外遂可無治法乎?夫狂有四端,有陽鬱,有七情,有火邪,有瘀血。陽鬱者,〈病能論〉曰「陽氣者,因暴折而難決,故為怒狂」,則所謂多與癲連者也。七情者,〈癲狂篇〉曰「狂始生,先自悲也。

喜忘、苦怒、善恐者,得之憂飢。狂言、驚、善笑、好歌樂、妄行不休者,得之大恐。狂者多食,善見鬼神。善笑而不發於外者,得之大喜。狂,目妄見、耳妄聞、善呼者,少氣所生」,此皆宜循其端以導之,或鍼治,或如〈陰陽應象大論〉所謂「悲勝怒,恐勝喜,怒勝思,喜勝憂,喜勝恐」,消息其意而調之,可也。

火邪者,《傷寒論》曰「傷寒,衇浮,醫以火迫劫之,亡陽必驚狂,起臥不安者,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主之」是也。瘀血者,《傷寒論》曰「太陽病,不解,熱結膀胱,其人如狂,血自下,下者愈。

白話文:

《靈樞》的〈邪氣藏府病形篇〉說:「心脈緩慢到極點,會導致狂笑。心脈稍微澀滯,會導致癲癇。」這兩種情況為何不加以區分呢?《素問》的〈脈解篇〉說:「太陽經的病變,嚴重時會導致狂癲,這是因為陽氣都跑到上面去了,而陰氣則從下面虛弱,形成上實下虛的狀態,所以會出現狂癲。」這兩種說法其實是一致的。陰氣過盛在下則會導致癲,陽氣過盛在上則會導致狂,陰陽互相搏擊就會出現癲狂,這也是《甲乙經》中癲狂常常一起提及的原因,而本篇也多是治療癲狂並用的藥物。

至於驚與癇的區分,古籍中有「二陰經氣急迫會導致癇厥,二陽經氣急迫會導致驚」的說法,也有混淆不清的情況,如《素問》〈大奇論〉中提到「心脈滿大,會導致癇瘛筋攣。肝脈微小且急,會導致癇瘛筋攣。腎肝兩脈都微小而弦急,會出現驚」。《病源》中說:「氣血不和,熱邪積聚在體內,導致心神不定,所以會出現驚,嚴重時會出現抽搐、痙攣,甚至癇。」這是因為心主血脈,熱邪積聚在心臟會導致驚,積聚在肢體會導致癇。驚和癇原本就相互關聯,所以古書中常常連稱,本篇也有許多治療驚癇並用的藥物。

如果暫且不區分癲癇,只看它所合併的其他疾病,會發現藥方中包括:治療身熱、龍角、鉛丹、秦皮、牛黃;治療溫瘧、防葵、白蘞;治療寒熱、鉤藤、蛇蛻、蜣螂、白馬目、蚱蟬、蛇銜、露蜂房、雀甕、狗糞中骨;治療風邪、牡丹、蘆薈、升麻;治療惡瘡、蛇床子、雞子;治療腹脹、蜣螂、白馬目、蘆薈;治療拘攣、莨菪子等,這些藥方就佔了全篇的十分之五。

如果區分癲癇,無論合併症狀或病因,治療癲癇的藥物有:龍角、牡丹、白蘞、鉤藤、白殭蠶、白馬目、鉛丹、玳瑁、白馬懸蹄、蛇銜、秦皮、頭髮、狗糞中骨、雞子、白鮮皮、雀甕;治療癲癇,只有白狗血。這些加起來也佔了全篇的十分之五,剩下的藥物既能治癲狂,也能治驚癇。由此看來,區分癲癇的意義不大。

若以藥方中同時提及大人和小孩,並將十歲以上定義為癲,十歲以下定義為癇,就會發現本篇中特別提及治療小孩,但癲癇都可治療的藥方,竟佔了三分之一,這又該如何解釋呢?總之,應該從它所合併的症狀、寒熱屬性,以及病位在上或在下來判斷用藥,這才是本篇治療癲癇的大綱,也顯示了癲癇的細微差異。

驚癇、癲狂常常相互關聯而發病,本篇固然是治療癲癇的主要依據,至於驚,之前已經在《驚狂篇》中詳細論述。至於狂,除了與癲相關的以外,就沒有其他治療方法了嗎?狂有四種原因,分別是陽氣鬱結、七情所傷、火邪內擾和瘀血阻滯。陽氣鬱結,《病能論》說:「陽氣因為突然受挫而難以疏通,所以會出現憤怒發狂」,這就是所謂的多與癲相關的原因。七情所傷,《癲狂篇》說:「狂病剛開始時,會先出現悲傷。喜忘、苦怒、容易恐懼,是因為憂愁飢餓所導致。狂言亂語、驚恐、容易笑、喜歡唱歌跳舞、胡亂走動不停,是因為極度恐懼所導致。狂病患者多食,容易見到鬼神。喜歡笑卻不明顯表現在外的,是因為極度喜悅所導致。狂病患者,眼睛會看到不真實的東西、耳朵會聽到不真實的聲音,喜歡呼叫,是因氣虛所導致」,這些都應該依照病因來疏導,或是用針灸治療,或是依照《陰陽應象大論》所說的「悲能勝怒,恐能勝喜,怒能勝思,喜能勝憂,喜能勝恐」的道理來調治。

火邪內擾,《傷寒論》說:「傷寒病,脈象浮,醫生用火攻的方法來治療,導致陽氣耗散,就會出現驚狂,坐立不安,可以用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來治療」。瘀血阻滯,《傷寒論》說:「太陽病,沒有治好,熱邪結聚在膀胱,病人會像發狂一樣,如果排出瘀血,病情就會好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