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55)
本經序疏要 (55)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四
然則癖也、痃也,獨非有形堪與積聚癥瘕匹者乎?篇中所列藥物,明載治是兩病者,且四之一,特同類得以相該,而於目不繁贅耳。欲釋此者,猶可不別其同中之異耶?巢氏曰「三焦否膈,則腸胃不宣,因飲水漿過多,便令停滯不散,更遇寒氣積聚成癖。癖謂僻側,在兩脅之間,有時而痛苦,經久不差,結聚成形段而起,按之水鳴則為久癖,若兩脅之側,轉動便痛,不耐風寒,不欲食而短氣,又為水癖」。由是觀之,積聚癥瘕,有在偏旁者,然不終在偏旁。
癖,則無在中者。積聚癥瘕,有因水漿者,然不皆因水漿。癖,則無不因水漿者。以此為別,庶可知其異矣。至於痃,諸書皆不言其狀,惟《外臺秘要》,凡治痃方,悉云「兩肋相引,弦急脹滿」,則是癖之屬而兼脹滿弦急者。蓋癖惟由飲,痃則兼氣,故本篇藥物主治於癖,則曰冷、曰飲、曰痰、曰畱。
惟兼痃,則曰瘀血續隨子,曰氣塊威靈仙。是其所以分,猶不可意會得耶?且《外臺》主治方目,有酒癖,有痰癖,有飲癖,有癖飲,有療癖,有癖結,有寒癖,有久癖,有癖羸瘠,有痃癖,有痃氣,有痃癖不能食,有癥癖,有癖硬如石、腹滿,有癥癖痃氣灸法。癖不稱氣,而痃則稱氣,亦可證前言之不謬也。
條而鬯之,按而則之,治癖治痃,思過半矣。
雄黃:平寒、大溫○主鬼疰,殺精物惡鬼。
丹沙:****微寒○殺精魅、邪惡鬼。
金牙:平○主鬼疰,毒蠱,諸疰。
野葛:****溫○殺鬼疰。
馬目毒公:溫、微溫○主鬼疰,精物,辟惡不祥。
女青:****平○逐邪惡氣,殺鬼,溫瘧,辟不祥。
徐長卿:****溫○主鬼物百精。
虎骨:平○除邪惡氣,殺鬼疰毒。
狸骨:溫○主風疰,尸疰,鬼疰,毒氣在皮膚中,淫躍如針刺,心腹痛走,無常處。
鸛骨:主鬼蠱,諸毒,五尸,心腹疾。
獺肝:平○主鬼疰,蠱毒。
芫青:微溫○主風疰,鬼疰。
白殭蠶:平。
鬼臼:溫、微溫。掌氏曰「《神農本草》『鬼臼,一名馬目毒公』,今此療鬼疰、尸疰,藥雙出二名。據本艸說為重,當刪去一條。然詳陶隱居注鬼臼條下,以鬼臼與馬目毒公為一物,及古方多有兩用處,今且竝存之」。
白鹽:寒。掌氏曰「《本經》言鹽,有食鹽、光明鹽、綠鹽、鹵鹽、大鹽、戎鹽六條,竝無白鹽之名。遍檢諸鹽,皆不主鬼疰、尸疰,惟食鹽主殺鬼蠱邪疰。又陶隱居注戎鹽條下,述虜中鹽有九種,云『白鹽,食鹽常食者』,則白鹽乃食鹽之類,而食鹽主殺鬼蠱邪疰。疑此白鹽,乃食鹽耳,即當為溫,又不當為寒也」。
白話文:
那麼,所謂的「癖」和「痃」,難道就不是有形的,可以和「積聚」、「癥瘕」這類腫塊相提並論的疾病嗎?這篇裡面所列出的藥物,明明有記載是治療這兩種病的,而且佔了四分之一,只是因為它們屬於同一類,所以可以互相通用,而沒有在文字上過於繁瑣。想要解釋這些,難道可以不區分它們在相同之處中的不同之處嗎?
巢元方說:「三焦功能不暢通,腸胃消化功能就會不好,如果喝水太多,就會停留在體內無法散去,再加上遇到寒氣,就會積聚形成『癖』。『癖』指的是偏在一側,在兩側肋骨之間,有時候會感到疼痛,時間久了也不會好,會結成團塊狀,按壓的時候如果聽到水聲,那就是時間很久的『久癖』;如果是在兩側肋骨附近,轉動身體就會疼痛,怕冷風,不想吃東西,而且呼吸短促,那就是『水癖』。」從這裡可以看出,「積聚」、「癥瘕」這類腫塊,有時候會長在身體的側邊,但不會一直都在側邊。
而「癖」這個病,則不會長在身體中間。「積聚」、「癥瘕」有的是因為喝水太多引起的,但並不是全部都是。「癖」這個病,則沒有不是因為喝水太多引起的。用這些來區分,大概就可以了解它們的不同之處了。至於「痃」這個病,很多醫書都沒有描述它的樣子,只有《外臺秘要》提到,凡是治療「痃」的方子,都說會「兩側肋骨互相牽引疼痛,像弓弦一樣緊繃脹滿」,這就屬於「癖」這一類的,只是還兼有脹滿和像弓弦一樣緊繃的症狀。大體來說,「癖」是單純因為喝水太多引起的,「痃」則還兼有氣的問題,所以這篇裡面所使用的藥物,如果主要是治療「癖」的,就會寫「冷」、「飲」、「痰」、「停留」等字眼。
如果是還兼有「痃」的情況,就會寫「瘀血」,用續隨子來治療;或者寫「氣塊」,用威靈仙來治療。這就是它們的區分之處,難道還不能理解嗎?而且《外臺秘要》裡面,治療方劑的名稱,有酒癖、痰癖、飲癖、癖飲、療癖、癖結、寒癖、久癖、癖羸瘠、痃癖、痃氣、痃癖不能食、癥癖、癖硬如石、腹滿、癥癖痃氣灸法等等。癖這個病,名稱上不會帶「氣」字,而痃則會帶「氣」字,這也可以證明我前面說的沒有錯。
如果能把這些條理梳理清楚,並加以仔細分析,那麼治療「癖」和「痃」這兩種病,就已經成功一半了。
**雄黃:**藥性平和偏寒,但藥力較大,性溫。主要治療鬼疰病,可以殺死精怪和惡鬼。
**丹砂:**藥性微寒。可以殺死精怪、邪魅和惡鬼。
**金牙:**藥性平和。主要治療鬼疰病、毒蠱病和各種疰病。
**野葛:**藥性溫熱。可以殺死鬼疰。
**馬目毒公:**藥性溫熱,或偏微溫。主要治療鬼疰病、精怪,可以辟除邪惡不祥。
**女青:**藥性平和。可以驅逐邪惡之氣,殺死鬼,治療溫瘧,辟除不祥。
**徐長卿:**藥性溫熱。主要治療鬼物和各種精怪。
**虎骨:**藥性平和。可以去除邪惡之氣,殺死鬼疰病中的毒素。
**狸骨:**藥性溫熱。主要治療風疰、尸疰、鬼疰,以及毒氣在皮膚中遊走,像針刺一樣,心腹疼痛位置不固定的情況。
**鸛骨:**主要治療鬼蠱病、各種毒素、五尸病,以及心腹疾病。
**獺肝:**藥性平和。主要治療鬼疰病和蠱毒。
**芫青:**藥性微溫。主要治療風疰和鬼疰病。
**白殭蠶:**藥性平和。
**鬼臼:**藥性溫熱或偏微溫。掌氏說:「《神農本草經》說『鬼臼,又名馬目毒公』,現在這裡治療鬼疰、尸疰,卻把兩個名字都寫出來。依照本草的說法,應該以原來的為主,刪掉一條。但是詳細閱讀陶弘景在鬼臼條下的註解,認為鬼臼和馬目毒公是同一種東西,而且古代的方子也常常兩者通用,所以現在暫且都保留。」
**白鹽:**藥性寒冷。掌氏說:「《本經》說鹽,有食鹽、光明鹽、綠鹽、鹵鹽、大鹽、戎鹽六種,都沒有提到白鹽這個名稱。遍查各種鹽,都沒有記載是治療鬼疰、尸疰的,只有食鹽才記載可以殺死鬼蠱邪疰。而且陶弘景在戎鹽條下的註解中,提到虜中鹽有九種,說『白鹽是食鹽,是平常吃的』,那麼白鹽就應該屬於食鹽這一類,而食鹽是可以殺死鬼蠱邪疰的。因此懷疑這裡的白鹽,應該就是食鹽,那藥性就應該是溫的,而不是寒的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