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47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序疏要 (47)
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三

若云無與於熱,則黃芩固已列篇中,又何以為解矣?殊不知,治法固有用熱無犯寒,用寒無犯熱者,亦有用熱不遠寒,用寒不遠熱者。《別錄》載黃芩之用,曰「胃中熱,小腹絞痛」。則焉知非胃中之熱不下濟,反隔礙腸中之寒,致無以洩而痛者,即如脅下偏痛,發熱,衇緊弦,明明已指為寒,謂「宜溫藥下之」,附子、細辛已隸方中矣。其複用大黃何耶?惟其有寒,故以熱藥為君,惟其寒為熱激而痛,則以寒藥為臣。

《藥對》於黃芩大寒之下,原未嘗不注「臣」字,又何不可用之歟?以此觀之,凡心腹間以冷而痛者,其用藥大旨,不出此篇之中。胷痹不盡屬寒,其屬寒者,固宜以此篇之藥為治。寒疝則盡屬寒矣,故凡大烏頭煎、當歸生薑羊肉湯、抵當烏頭桂枝湯,大半皆藉此成方。不特是也,傷寒於理中湯、四逆湯、吳茱萸湯、當歸四逆湯,雖不皆言腹痛,惟其所用,盡取給於此,則亦不能決其必無痛矣。

豈特規規於〈腹滿寒疝篇〉之附子稉米湯、大建中湯,而後謂此方,是腹滿痛證哉?腹脹滿與心腹冷痛,分隸兩篇,原不在屬虛、屬實上起見,前篇已言之。第旣曰冷,則其以屬寒屬熱而分,不可泯矣。

第兩篇同列之藥,偏在理中湯及厚朴,豈理中、厚朴,寒熱均可用者耶?夫理中、厚朴固不可治熱,然所謂胷痹、心中痞氣、氣結在胷、胷滿、脅下逆搶心者,不知果屬寒否?如果屬寒,則不得云「枳實薤白桂枝湯主之,人薓湯亦主之」矣。惟其如是,是以此篇載之,彼篇亦載之耳,蓋有「不痛為虛,痛者為實」之言,故但脹滿而不痛者,焉能無虛證。然雖不痛而有水、有痰、有寒熱、有逆氣,其中又何能無實證,則剋削之物,自多用矣。

虛者比於寒,實者比於熱,故旣脹滿而復痛者,焉能無實證。然雖痛而僅係寒冷所為,則不能不直以溫藥逐之,而剋削之物,自少用矣。此其交互之間,正兩證之邊際,而犬牙相錯者。明乎此,而後其分其合,方有執持也。

篇中積藥二十七味,註冷者,十有三,是標目雖曰冷,實與不冷者,相參半,則其章旨,重在痛矣。痛之分派八,論形象者二,曰脹滿痛、曰絞痛。論所在者四,曰心腹痛、曰腹痛、曰胷脅痛、曰臍間痛。更有言痛不言處、言處不言痛,二項。其大略可相校也。治脹滿痛者,三味,言冷者一。

治絞痛者,亦三味,言冷者亦一。心腹痛,七味,言冷者三。腹痛,七味,言冷者,五。胷脅痛,一味,不言冷。臍間痛,一味,言冷。言痛,不言處,四味。言冷者,二。言處,不言痛,一味。不言冷。足見臍間痛,無不因寒;腹痛,因寒者多,不因寒者少。但言痛及心腹痛,則因寒、不因寒,參半。

白話文:

如果說黃芩沒有清熱的作用,那它早就被排除在本篇之外了,又怎麼能用來解熱呢?實際上,治療方法本來就有用熱藥避開寒藥,用寒藥避開熱藥的,也有用熱藥不遠離寒藥,用寒藥不遠離熱藥的。《別錄》記載黃芩的功用,說它能治療「胃中發熱,小腹絞痛」。這就表示,胃中的熱可能無法往下疏通,反而阻礙了腸中的寒氣,導致無法排泄而產生疼痛。就像肋骨下方偏痛、發熱、脈象緊弦,明明指出是寒症,說「應該用溫熱藥物來疏通」,方劑中已經用了附子、細辛。為什麼還要用大黃呢?正是因為有寒氣,所以用熱藥作為主藥,又因為寒氣被熱藥刺激而疼痛,所以用寒藥作為輔助藥。

《藥對》中,在黃芩大寒的屬性下,本來就標註了「臣」字,這有什麼不能用的呢?從這個角度來看,凡是心腹之間因寒冷而疼痛的,用藥的大原則都逃不出本篇的範圍。胸痹不完全屬於寒症,但屬於寒症的,當然應該用本篇的藥物來治療。寒疝則完全屬於寒症,所以凡是大烏頭煎、當歸生薑羊肉湯、抵當烏頭桂枝湯,大部分都借鑒了本篇的成方。不僅如此,傷寒症中,使用理中湯、四逆湯、吳茱萸湯、當歸四逆湯,雖然不一定都說腹痛,但它們所用的藥物,都來源於本篇,所以也不能斷定它們一定沒有腹痛的情況。

難道只有在《腹滿寒疝篇》中出現的附子稉米湯、大建中湯,才能被視為腹滿疼痛的病症嗎?腹部脹滿與心腹冷痛,分屬於不同的篇章,本來就不是從虛實的角度來區分,前面已經說過了。只是既然說是冷,那麼就要從屬於寒還是熱來區分,不能混淆。

但是兩篇中都出現的藥物,偏偏在理中湯和厚朴中重複,難道理中和厚朴,寒熱都能用嗎?理中和厚朴當然不能治療熱症,然而所謂的胸痹、心中痞悶、氣結在胸、胸滿、脅下氣逆衝心等症狀,不知道是否屬於寒症?如果屬於寒症,那就不應該說「枳實薤白桂枝湯主治,人參湯也主治」了。正因為如此,所以本篇和彼篇都有記載。大概是因為有「不痛為虛,痛者為實」的說法,所以只有脹滿而不痛的,怎麼可能沒有虛證?然而,即使不痛,如果有水、痰、寒熱、氣逆等情況,其中又怎能沒有實證,那麼攻伐的藥物自然會多用。

虛證就像寒證,實證就像熱證,所以既有脹滿又有疼痛的,怎麼可能沒有實證?然而,即使疼痛只是因為寒冷所致,那麼也必須直接用溫藥驅散它,攻伐的藥物自然會少用。這兩者之間相互交錯,正是兩個病症的邊界,像犬牙交錯一樣。明白了這些,才能在區分和合併病症時有所依據。

本篇收錄了二十七種藥物,標註為寒性的有十三種。可見,雖然標題是說寒冷,實際上與不寒冷的藥物是參半的,所以本篇的主旨是重在「痛」。疼痛的分類有八種,從形狀來論的有兩種,即脹滿痛和絞痛。從部位來論的有四種,即心腹痛、腹痛、胸脅痛、臍間痛。還有只說痛不說部位、只說部位不說痛的兩種情況。其大概可以相互對照。治療脹滿痛的有三味藥,提到寒性的有一味。

治療絞痛的也有三味藥,提到寒性的也有一味。治療心腹痛的有七味藥,提到寒性的有三味。治療腹痛的有七味藥,提到寒性的有五味。治療胸脅痛的有一味藥,沒有提到寒性。治療臍間痛的有一味藥,提到寒性。只說痛不說部位的有四味藥,提到寒性的有兩味。只說部位不說痛的有一味藥,沒有提到寒性。可見,臍間痛必定是因寒而起;腹痛,因寒而起的較多,不因寒而起的較少。但只說痛以及心腹痛,則因寒和不因寒的情況參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