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46)
本經序疏要 (46)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三
香葇:微溫。主腹滿水腫,臣。
旋覆花:溫。主脅下寒熱,下水,臣○主結氣,脅下滿。
《證類》
訶梨勒○主冷氣,心腹脹滿,下食。
草豆蔻。
直溢曰「滿」,橫充曰「脹」,皆氣有所向而不遂也。脹與弛對左成十年脹陷而卒,作張,則知其欲寬緩而不能矣。滿與減對,則知其欲降洩而不能矣。夫氣之濁者不降,則清者不升;行者不舒,則駐者自急,故滿多實,而脹多虛。在仲景書,則脹滿而按之痛者為實,不痛者為虛。
脹滿而時能減者,為寒,不能減者,為熱。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薑湯、大建中湯、附子稉米湯,虛而寒者之治也。大承氣湯、大茈胡湯、厚朴七物湯、厚朴三物湯,實而熱者之治也。本篇意義大旨似異,根柢究同,觀其言痛者寥寥,而別著〈心腹冷痛﹙二十九﹚篇〉,是其注意,不全在實。
氣寒、氣平者與氣溫者,參半,是其設法,不全在寒,如其用百合、庵閭、桑皮、黃卷、忍冬、香葇、旋覆,治邪而非偏寒偏熱之邪。用麝香、皂莢、蓽澄茄、射干、訶梨勒、草豆蔻,行氣而非偏實、偏虛之氣。
獨理中湯全方,端然首列,則知其病本屬虛,而夾輔以枳實之洩滿,厚朴之除脹,於是唐人之枳實理中、厚朴理中,都可識經方與是篇恰合之故,且行水除痰,燠寒清熱備,又可見脹滿之因,不一而足矣。
當歸:溫、大溫○溫中,止痛。
人薓:微寒、微溫○療腸胃中冷,心腹鼓痛。
芍藥:平、微寒○疝瘕,止痛,中惡,腹痛。
桔梗:****微溫○胷脅痛,如刀刺。
乾薑:溫、大熱○寒冷腹痛。
桂心:大熱○腹內冷氣,痛不可忍。
蜀椒:溫、大熱○除六府寒冷。
附子:溫、大熱○心腹冷痛。
吳茱萸:溫、大熱○去痰冷,腹內絞痛。
烏頭:溫、大熱○心腹冷疾,臍間痛。
朮:****溫○止嘔逆,腹內冷痛《藥性論》。
甘草:****平○腹中冷痛《藥性論》。
礜石:大熱,生溫,熟熱○破積聚,痼冷,腹痛。
《蜀本》
膃肭臍:大熱○心腹痛。
肉豆蔻:溫○積冷,心腹脹痛。
零陵香:平○心腹痛滿,下氣。
紅豆蔻:溫○心腹攪痛。
胡椒:大溫○除藏府中風冷。
《藥對》
芎藭:溫,臣○諸寒冷氣,心腹堅痛。
黃芩:大寒,臣○胃中熱,小腹絞痛。
戎鹽:寒,臣○心腹痛。
厚朴:溫,臣○腹痛脹滿。
萆薢:平,臣。
《證類》
蒜:溫○主霍亂,腹中不安。
高良薑:大溫○霍亂腹痛。
蜂子:平,微寒○心腹痛。
蓬莪朮:心腹痛。
心腹冷痛,次於宿食腹脹滿之下,以《金匱要略》原屬一篇也,第其目增一「心」字,則似連胷痹之痛者,亦在其中;中間一「冷」字,則似無與於熱。然胷痹之治,如栝蔞薤白白酒湯、栝蔞薤白半夏湯、桂枝生薑枳實湯,凡言痛者,皆不於此中取材,而不言痛之人薓湯,反全數在焉。
白話文:
香薷: 性質微溫。主要治療腹部脹滿、水腫。屬於輔助藥。
旋覆花: 性質溫和。主要治療脅下(胸腔兩側)寒熱往來,並能利水。屬於輔助藥。也能治療氣結,導致脅下脹滿。
訶子: 主要治療寒氣,導致心腹脹滿,以及幫助消化。
草豆蔻: (未說明功效,原文僅列出藥名)
中醫認為,「滿」是指氣橫向充滿,「脹」是指氣直向溢出,兩者都是氣機運行不暢所致。脹與弛緩相對,如果脹持續十年,最後可能會導致塌陷而死亡,這是因為氣機想擴張卻無法舒緩。滿與消減相對,表示氣機想下降排泄卻無法實現。濁氣不能下降,清氣就不能上升;氣機運行不順暢,停滯的氣機就會更加急迫。因此,滿多屬實證,而脹多屬虛證。根據張仲景的醫書記載,脹滿按壓時會疼痛的,屬於實證,按壓不痛的,屬於虛證。
脹滿時而減輕的,屬於寒證,不能減輕的,屬於熱證。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、大建中湯、附子粳米湯,是治療虛寒證的方法;大承氣湯、大柴胡湯、厚朴七物湯、厚朴三物湯,是治療實熱證的方法。這段文字的主要論述雖然看似不同,但根本道理是一樣的。仔細觀察,文中提到疼痛的例子很少,而特別列出「心腹冷痛篇」,表示其關注點不完全在實證方面。
藥性偏寒、平和的與藥性偏溫的藥物各佔一半,表示其治療方法並不完全偏向寒證,例如使用百合、庵閭、桑皮、黃卷、忍冬、香薷、旋覆花,是治療邪氣,而非偏寒偏熱的邪氣。使用麝香、皂莢、蓽澄茄、射干、訶子、草豆蔻,是為了運行氣機,而非治療偏實、偏虛的氣機。
獨獨將理中湯這個完整方劑放在首位,表示此病根本屬虛,然後再用枳實來消解脹滿,用厚朴來消除脹氣。因此,唐代的枳實理中湯、厚朴理中湯,都可看出它們與經方的理論是一致的,且兼顧利水、除痰、溫寒、清熱,更可以說明脹滿的原因不只一種。
當歸: 性質溫和,或說大溫。能溫補中焦,止痛。
人參: 性質微寒,或說微溫。可以治療腸胃虛寒,心腹脹痛。
芍藥: 性質平和,或說微寒。可以治療疝氣、腫塊,止痛,以及治療中惡、腹痛。
桔梗: 性質微溫。可以治療胸脅疼痛,如刀刺一般。
乾薑: 性質溫和,或說大熱。可以治療寒冷引起的腹痛。
桂心: 性質大熱。可以治療腹內寒氣,痛到無法忍受。
蜀椒: 性質溫和,或說大熱。可以去除六腑(中醫臟腑概念)的寒冷。
附子: 性質溫和,或說大熱。可以治療心腹冷痛。
吳茱萸: 性質溫和,或說大熱。可以去除痰液和寒冷,治療腹內絞痛。
烏頭: 性質溫和,或說大熱。可以治療心腹寒疾,以及肚臍周圍疼痛。
朮: 性質溫和。可以止吐逆,以及治療腹內冷痛(《藥性論》記載)。
甘草: 性質平和。可以治療腹中冷痛(《藥性論》記載)。
礜石: 性質大熱,生用性溫,熟用性熱。可以破除積聚、頑固的寒冷、腹痛。
膃肭臍: 性質大熱。可以治療心腹痛。
肉豆蔻: 性質溫和。可以治療積寒、心腹脹痛。
零陵香: 性質平和。可以治療心腹脹滿,並能降氣。
紅豆蔻: 性質溫和。可以治療心腹絞痛。
胡椒: 性質大溫。可以去除五臟六腑中的風寒。
芎藭: 性質溫和,屬於輔助藥。可以治療各種寒冷引起的氣機不暢,以及心腹堅硬疼痛。
黃芩: 性質大寒,屬於輔助藥。可以治療胃中熱,以及小腹絞痛。
戎鹽: 性質寒涼,屬於輔助藥。可以治療心腹痛。
厚朴: 性質溫和,屬於輔助藥。可以治療腹痛脹滿。
萆薢: 性質平和,屬於輔助藥。
蒜: 性質溫和。可以治療霍亂,以及腹中不適。
高良薑: 性質大溫。可以治療霍亂腹痛。
蜂子: 性質平和,或說微寒。可以治療心腹痛。
蓬莪朮: 可以治療心腹痛。(未說明藥性)
心腹冷痛的論述,放在宿食腹脹滿的後面,因為《金匱要略》原本就是將它們歸為一篇的。只是在這裡增加了「心」字,似乎將胸痺的疼痛也包括在內;而「冷」字,似乎與熱證無關。然而,治療胸痺的藥方,如瓜蔞薤白白酒湯、瓜蔞薤白半夏湯、桂枝生薑枳實湯,凡是提到疼痛的,都不會從這裡取材,反而是不提疼痛的人參湯,卻全部在此列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