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45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序疏要 (45)
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三

大黃:、大寒○破畱飲宿食,蕩滌腸胃,推陳致新。

巴豆:、生溫,熟寒○開通閉塞,利水穀道。

朴消:、大寒○胃中食飲熱結。

茈胡:、微寒○去腸胃中結氣,飲食,積聚。

朮:****溫○消食。

桔梗:****微溫○溫中,消穀。

厚朴:、大溫○宿食不消《藥性論》。

皂莢:****溫○療腹脹滿,消穀。

麴:溫○消穀,止利。

糵:溫。

檳榔:溫○主消穀,逐水,除痰。

宿食不徒停也,蓋必有所挾焉。《外臺秘要》方目所載,有傷寒宿食不消方,有畱飲宿食方,有因食飲水上氣方,有食不消成癥積方,有積聚宿食寒熱方,有食癥及魚肉成癥方,有冷利食不消方,有下利清穀方,有下利食完出方。大率,體氣實者,食因病而用,病據食為橐。

體氣虛者,食遺病以洩,病因食遂殆。所以仲景書,舍攻下溫補,無別法。獨於差後勞復,出一枳實梔子豉湯,而曰「有宿食者加大黃」,遂可見其因病治病,即於中,挾入利導之治,不別立間架畛域,竟指為一病也,而今者,特建標題為病綱領,何哉?推其微義,蓋亦以經方值此,大抵用攻,第因病而致食畱不去,病而食可行乎?故首列三品,原係經方正治,無從遺漏。

此外,則因邪而結者,疏其邪;因氣而滯者,調其氣;因肥膩而膠黏者,即為消其脂膏;因痰水而勾畱者,即為行其瀦蓄。甚至折其生氣,而使難消者消;發其生氣,而使難化者化。同麴與糵者,蓋亦神乎治矣。於此,見本書特立是篇,正為別樹一義,羽翼仲景,救後人遇食即攻之失乎?

麝香:****溫○中惡,心腹暴痛,脹急痞滿。

甘草:****平○煩滿,短氣。

人薓:微寒、微溫○胷脅逆滿。

朮:****溫○除心下急滿。

乾薑:、大熱○霍亂脹滿。

百合:****平○邪氣腹脹,心痛,浮腫,臚脹,痞滿,寒熱。

厚朴:、大溫○腹痛脹滿。

痷閭子:微寒、微溫○腹中水氣,臚脹,畱熱。

枳實:、微寒○消脹滿,心下結痞痛,逆氣。

桑根白皮:****寒○水腫,腹滿,臚脹,利小便。

皂莢:****溫○療腹脹滿,消穀。

大豆黃卷:****平○五藏胃氣結積。

《唐本》

卷柏:溫。

《蜀本》

蓽澄茄:溫○主心腹間氣脹,令人能食。

《藥對》

忍冬:溫。主腹滿,君○主寒熱,身腫。

射干:微溫。主脅下滿急,使○散結氣腹中邪氣。

白話文:

**大黃:**藥性寒涼,主要功效是攻破體內積存的食物殘渣和停滯的飲食物,清理腸胃,促進新陳代謝。

**巴豆:**藥性溫熱,生用時藥性溫熱,炮製後藥性寒涼。主要功效是疏通閉塞,促進水液和食物的消化排泄。

**朴消:**藥性寒涼,主要功效是清除胃中因飲食積滯產生的熱結。

**茈胡:**藥性平和,偏微寒,主要功效是去除腸胃中阻塞的氣滯、飲食積滯和形成的腫塊。

**朮:**藥性溫熱,主要功效是幫助消化。

**桔梗:**藥性微溫,主要功效是溫暖中焦,幫助消化穀物。

**厚朴:**藥性溫熱,溫性較強,主要功效是消除因積食導致的消化不良。(《藥性論》記載)

**皂莢:**藥性溫熱,主要功效是治療腹部脹滿,幫助消化。

**麴:**藥性溫熱,主要功效是幫助消化穀物,止瀉。

**糵:**藥性溫熱。

**檳榔:**藥性溫熱,主要功效是幫助消化穀物,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,化痰。

宿食不只是單純的停留在體內,必然是夾雜著其他因素。《外臺秘要》方劑中記載,有治療因傷寒導致的宿食不消、因停滯的飲食物導致的宿食、因飲食或飲水導致的氣上逆、因消化不良形成的腫塊、因積食引起的寒熱、因食積和魚肉形成的腫塊、因寒邪導致的消化不良、因下利導致的食物未消化即排出、因下利導致的食物完全未消化即排出等各種情況。總的來說,體質強壯的人,是因飲食導致疾病,而疾病又會加重飲食問題。

體質虛弱的人,是因飲食而遺留病根,疾病又會因飲食而加重甚至危及生命。所以張仲景的醫書,除了攻下和溫補,沒有其他方法。唯獨在病癒後勞累復發時,提出用枳實梔子豉湯,並指出「有宿食者要加大黃」,可見他是根據病情來治療疾病,即使在治療中,也會考慮到使用疏通引導的方法,不會單獨建立新的治療框架,將其視為一種單一的疾病。但現在卻特別設立一個章節來概述這些病症,是為什麼呢?仔細推敲其含義,大概是因為經方遇到這些情況,大多使用攻下之法,但是由於疾病導致食物停滯不去,難道要因此停止進食嗎?所以首先列出大黃、巴豆、朴消這三味藥,原本就是經方正治的藥物,不能遺漏。

其他情況,如果是因邪氣導致的積滯,就應疏散邪氣;如果是因氣滯導致的積滯,就應調理氣機;如果是因肥膩食物導致的積滯,就應消除油脂;如果是因痰水導致的積滯,就應疏通停滯的水液。甚至可以透過抑制體內過盛的生氣,使難消化的食物得以消化;也可以透過激發體內生氣,使難以轉化的食物得以轉化。使用麴和糵等藥物,實在是治療上的精妙之處。由此可見,本書特別設立此篇,正是為了闡述另一種治療思路,輔助張仲景的學說,糾正後人一遇食積就使用攻下的錯誤嗎?

**麝香:**藥性溫熱,主要功效是治療中風昏迷,心腹突然疼痛,脹滿急迫,胸腹痞悶。

**甘草:**藥性平和,主要功效是治療煩躁,胸腹脹滿,氣短。

**人參:**藥性微寒或微溫,主要功效是治療胸脅脹滿,氣逆。

**朮:**藥性溫熱,主要功效是消除心下急迫脹滿。

**乾薑:**藥性溫熱,熱性強,主要功效是治療霍亂引起的脹滿。

**百合:**藥性平和,主要功效是治療邪氣引起的腹脹,心痛,浮腫,腹部膨脹,痞滿,寒熱。

**厚朴:**藥性溫熱,溫性較強,主要功效是治療腹痛脹滿。

**痷閭子:**藥性微寒或微溫,主要功效是治療腹中水氣,腹部膨脹,體內殘留的熱邪。

**枳實:**藥性寒涼,偏微寒,主要功效是消除脹滿,治療心下結塊疼痛,氣逆。

**桑根白皮:**藥性寒涼,主要功效是治療水腫,腹滿,腹部膨脹,促進小便排泄。

**皂莢:**藥性溫熱,主要功效是治療腹部脹滿,幫助消化。

**大豆黃卷:**藥性平和,主要功效是治療五臟和胃氣的結積。

《唐本草》記載:

**卷柏:**藥性溫熱。

《蜀本草》記載:

**蓽澄茄:**藥性溫熱,主要功效是治療心腹間的氣脹,使人能進食。

《藥對》記載:

**忍冬:**藥性溫熱,主要功效是治療腹滿,是藥方中的主要藥物。也可用於治療寒熱,身體浮腫。

**射干:**藥性微溫,主要功效是治療脅下脹滿急迫,是藥方中的輔助藥物,可散開結氣,消除腹中的邪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