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39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序疏要 (39)
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三

硫黃:大熱。主氣嗽,臣○欬嗽上氣,腳弱冷疼,無力。

上氣者,不必欬嗽;欬嗽者,不盡上氣。論欬嗽者,何不但標欬嗽?則所謂「暴嗽、久嗽、冷嗽、熱嗽、呷嗽、五臟欬嗽」者,咸可隸於其中耶?夫諸嗽者,欬嗽之支分;上氣欬嗽者,肺痿、肺癰、肺脹、支飲、風水與致嗽之竝界也。旣云欬嗽,則諸嗽原隸於中,不因兼標上氣而有礙。

已標上氣,則肺痿、肺癰、肺脹、支飲、風水之稍涉疑似。學者遂不得不細心體究,以分析之耳。不然,《金匱要略》部分,諸病最為嚴密,旣有〈肺痿肺癰〉、〈欬嗽上氣篇〉矣,乃疊出〈痰飲欬嗽篇〉耶?然則奈何?細心體究分析之,夫風舍於肺,其人即欬,是欬嗽主腦也。欬唾膿血,衇數虛者,為肺痿。

數實者,為肺癰。上氣喘而躁者,為肺脹。欬逆倚息不得臥者,為支飲。頸衇動,時時欬,目窠下微腫,按其手足,上陷而不起者為風水,是欬嗽之條目也。覈篇中列藥三十味,試舉治肺痿之甘草乾薑湯、炙甘草湯、《千金》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。治肺癰之桔梗白散、葦莖湯。

治肺脹之越婢加半夏湯、小青龍加石膏湯。治支飲之木防己湯、小半夏湯、十棗湯、小青龍湯、桂苓五味甘草湯及諸加味。治風水之越婢湯。咸藉本篇之味以成方者,卻逾篇中三分之一。即專主欬嗽、上氣,縱如皂莢丸、射干麻黃湯、厚朴麻黃湯、澤漆湯,幾全賴此成方者,亦不過得篇中之半。

則諸證之與欬嗽,原經界相連,犬牙相錯,曾謂可舍此綱領,而徒別其支派耶?試再覈之《千金》,如百部根湯之治嗽不得臥,兩眼突出。蜀椒圓之治上氣欬嗽。杏仁飲子之治暴熱嗽橘皮。蘇子煎之治上氣欬嗽。款冬圓又方之治三十年上氣欬嗽,唾膿,喘息不得臥鍾乳、烏頭,則欬嗽之支流竟矣。

更參之《外臺》,如深師麻黃湯之治卒嗽。延年𦮷母煎之主暴熱欬。深師乾薑湯之療冷逆欬。深師立愈丸、款冬花丸、《古今錄驗》麻黃湯之治久欬,則欬嗽之派別明矣。更參之《聖濟》,如紫菀丸之治肺欬,丹沙半夏丸之治心欬,木乳散之治肝欬,半夏陳皮湯之治脾欬,四味散之治腎欬,鹿角膠湯之治大腸欬,人薓散之治膀胱欬,檳榔丸、皂莢丸之治三焦欬,亦莫不有篇中之物錯雜其用,則欬嗽之所從駐,又瞭然矣。不應合而合之,足以見病源之不異;應合而不別,足以見病變之非歧。

明乎此篇,則欬嗽之主治已彰;參乎經方,斯欬嗽之分殊有在,而後欬嗽之為欬嗽,遂無遁情也。

然則〈欬論〉之義,遂可置之勿講歟?是又烏可。夫肺痿、肺癰、支飲,即〈欬論〉所謂「多涕唾」也。肺脹、風水,即《欬論〉所謂「面浮腫,氣逆」也。斯二者皆聚於胃,關於肺,而本於五臟之邪,以傳六腑。

白話文:

**硫磺:**藥性大熱。主要治療氣喘咳嗽,能輔助治療咳嗽氣喘、呼吸困難、腳部虛弱冰冷疼痛、沒有力氣。

關於氣喘和咳嗽:

氣喘不一定會咳嗽;咳嗽也不一定會氣喘。既然要討論咳嗽,為什麼不直接標明各種咳嗽的狀況呢?例如「突然發作的咳嗽、長久咳嗽、冷咳、熱咳、喘咳、五臟引起的咳嗽」,這些不都應該歸納在咳嗽的範疇嗎?各種不同的咳嗽,其實都是咳嗽的細分;而氣喘咳嗽則與肺痿、肺癰、肺脹、支飲、風水等疾病的咳嗽症狀相關。既然已經提到咳嗽,那麼各種咳嗽自然就包含在其中,不需要特別標示氣喘來混淆視聽。

但是,如果標示了氣喘,就會讓人聯想到肺痿、肺癰、肺脹、支飲、風水等疾病,容易讓人產生懷疑。因此,研究者必須仔細研究辨別,才能區分清楚。否則,《金匱要略》這本書的內容非常嚴謹,既然已經有了〈肺痿肺癰〉和〈咳嗽上氣篇〉,為什麼還要單獨列出〈痰飲咳嗽篇〉呢?所以,我們要仔細研究辨別。

如果風邪侵入肺部,就會引起咳嗽,這就是咳嗽的主要原因。咳嗽吐膿血,脈象虛弱,屬於肺痿;脈象實數,屬於肺癰;氣喘急躁,屬於肺脹;咳嗽呼吸困難,不能躺臥,屬於支飲;頸部脈搏跳動,時常咳嗽,眼眶下方微微腫脹,按壓手腳,皮膚會下陷且不能立即恢復,屬於風水。這些都是咳嗽的相關症狀。

這篇總共列舉了三十種藥物,我們來看看它們如何運用:治療肺痿,會使用甘草乾薑湯、炙甘草湯、《千金》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;治療肺癰,會使用桔梗白散、葦莖湯;治療肺脹,會使用越婢加半夏湯、小青龍加石膏湯;治療支飲,會使用木防己湯、小半夏湯、十棗湯、小青龍湯、桂苓五味甘草湯及其加減方;治療風水,會使用越婢湯。這些方劑都借用了本篇中的藥材,佔了超過三分之一。而專門治療咳嗽、氣喘的,像是皂莢丸、射干麻黃湯、厚朴麻黃湯、澤漆湯,幾乎都依賴本篇中的藥材組成,但也不過佔了篇幅的一半。

由此可見,各種疾病的症狀和咳嗽之間,界線是相互連接,交錯在一起的。怎麼可以捨棄咳嗽這個綱領,而只去區分各種細枝末節的症狀呢?再看看《千金方》,像是百部根湯治療咳嗽無法躺臥,兩眼突出;蜀椒圓治療氣喘咳嗽;杏仁飲子治療突然發熱的咳嗽;橘皮蘇子煎治療氣喘咳嗽;款冬圓又方治療三十年氣喘咳嗽,吐膿,呼吸困難,會使用鐘乳、烏頭。這些都顯示出咳嗽的種類繁多。

再參考《外臺秘要》,像是深師麻黃湯治療突然發作的咳嗽;延年𦮷母煎治療突然發熱的咳嗽;深師乾薑湯治療寒冷導致的咳嗽;深師立愈丸、款冬花丸、《古今錄驗》麻黃湯治療久咳,這些都清楚表明了咳嗽的各種不同類型。

更進一步參考《聖濟總錄》,像是紫菀丸治療肺咳;丹沙半夏丸治療心咳;木乳散治療肝咳;半夏陳皮湯治療脾咳;四味散治療腎咳;鹿角膠湯治療大腸咳;人薓散治療膀胱咳;檳榔丸、皂莢丸治療三焦咳,這些方劑也都混合使用了本篇中的藥材。這就說明了咳嗽的病因所在,也清楚的表明了各種咳嗽的來源。不應該將相似的症狀混為一談,這樣才能看到疾病根源的相似之處;不應該將不同的症狀加以區別,這樣才能看到疾病變化的非歧義性。

明白了這一篇,咳嗽的主治方法就很清楚了;再參考其他的醫方,咳嗽的各種不同類型也都有所依據,這樣,對於咳嗽的理解就無所遁形了。

那麼,是不是就可以不用討論〈咳嗽論〉的意義了呢?當然不行。肺痿、肺癰、支飲,就是〈咳嗽論〉中所說的「多涕唾」;肺脹、風水,就是〈咳嗽論〉中所說的「面部浮腫,氣逆」。這兩者都與胃有關,與肺相關,根本原因都在於五臟的邪氣傳入六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