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36)
本經序疏要 (36)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三
惟其流異,是以不可通,非特此也,凡因消渴而致之水氣,治法遂絕不同。惟其源同,是以可通,凡不與消渴,類之強中,治法乃殊不異。即此,可明其指矣。
茵蔯蒿:平、微寒○風溼寒熱,邪氣,熱結,黃疸,通身發黃,小便不利。
梔子:寒、大寒○通小便,解五種黃病。《藥性論》
紫草:****寒○主心腹邪氣,五疸。
白鮮皮:****寒○主黃疸。
生鼠:微溫。
大黃:寒、大寒。
豬屎:寒○主寒熱、黃疸、溼痹。
瓜蒂:****寒○療黃疸。
栝蔞:****寒○除腸胃中痼熱,八疸,身面黃。
秦艽:****平○差五種黃病。
《唐本》
黃芩:大寒○主諸熱,黃疸。
《證類》
牡鼠:微寒。
小茈葫湯、小半夏湯、小建中湯、瓜蒂散、五苓散、桂枝加黃芪湯、豬膏髮煎,皆治他證為本,黃疸為標,他證愈,黃自不能不愈也。大黃消石湯、梔子大黃湯、消石礬石散、梔子檗皮湯、麻黃連軺赤小豆湯,則黃疸為本矣,而標病猶盛,不能竟捨標從本,故宜有輔佐,以擊動其標,其本乃能釋也。惟茵蔯蒿湯,乃為黃疸正劑。
知茵蔯蒿湯為黃疸正劑,則身黃如橘子色,小便不利,腹微滿,為黃疸主候。發熱,不惡寒,但頭汗出,餘無汗,齊頸而還,渴飲水漿,小便不利,為黃疸正因矣。發熱,不惡寒,反惡熱,是為陽明病。而承氣證,為陽明病之正出;茵蔯蒿證,則陽明病之對出。以一有汗,一無汗。
一小便過利,一小便不利。汗出多,小便利,所以成乎燥;汗不出,小便不利,則本燥末溼,所以祇對化耳。不然,凡衇遲,食難用飽,飽則微煩,頭眩,小便難,縱下之,腹滿如故,必其中先硬後溏,非特不能全成燥證,且駸駸乎將全成溼證者,何以亦用茵蔯蒿湯耶?此全從傷寒外邪立論者,若更參以《金匱》雜證,則不必有外邪,但係本燥末溼者,均得成黃。故夫酒者,氣燥而質溼,受其傷則心中懊憹而熱,不能食,時欲吐,遂為酒疸、房勞。
甚者,陰已洩,陽不得越,遂與已化未成之陰精糾結,怫鬱於中,欲出不得。雖微汗出,小便自利,而不免薄暮手足中熱,膀胱急,而為女勞疸。更益之黃汗,所謂五疸具矣。篇中義旨,亦明明推茵蔯蒿湯為督率,覈以《傷寒》、《金匱》所隸治黃諸方,無非由此,而因候加味,合成成方,如因懊憹,則合入梔子豉、小承氣而為梔子大黃湯。因小便不利,則合入五苓,而為茵蔯五苓散。
因表利裏實,則合入調胃承氣,而為大黃消石湯是也。獨調胃承氣湯用水消,此用火消。更覈消石礬石散,亦用火消,似其中必有故者。蓋火消是曳陰向陽,乃攜溼以就燥而散。水消是化陰濟陽,乃剖燥以凝溼而行。於此,即可以悟陽明病之正出、對出矣。
白話文:
這裡所說的病症變化多端,所以治療方法不能一概而論。不只是這樣,凡是因為糖尿病引起的身體水腫,治療方法就完全不同。但是,如果病因相同,治療方法就可以通用,凡是跟糖尿病無關,類似性功能亢進的疾病,治療方法差異不大。從這裡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了。
**茵陳蒿:**藥性平和,稍微帶點寒性。可以治療風濕引起的寒熱、邪氣、熱結、黃疸,導致全身發黃、小便不順暢。
**梔子:**藥性寒涼,屬於大寒。可以通利小便,治療各種黃疸病。《藥性論》
**紫草:**藥性寒涼。主要治療心腹的邪氣和各種黃疸。
**白鮮皮:**藥性寒涼。主要治療黃疸。
生鼠:藥性稍微溫和。
**大黃:**藥性寒涼,屬於大寒。
豬屎:藥性寒涼。主要治療寒熱、黃疸和風濕引起的痹症。
**瓜蒂:**藥性寒涼。可以治療黃疸。
**栝蔞:**藥性寒涼。可以消除腸胃中的頑固熱氣,以及治療各種黃疸,導致身體和臉面發黃。
**秦艽:**藥性平和。可以治療各種黃疸病。《唐本草》
**黃芩:**藥性大寒。主要治療各種熱症和黃疸。《證類本草》
牡鼠:藥性稍微寒涼。
小茈胡湯、小半夏湯、小建中湯、瓜蒂散、五苓散、桂枝加黃芪湯、豬膏髮煎,這些方子主要是治療其他疾病,黃疸只是這些疾病導致的症狀,當原本的疾病痊癒,黃疸自然也會好轉。而大黃消石湯、梔子大黃湯、消石礬石散、梔子檗皮湯、麻黃連軺赤小豆湯,這些方子則是主要針對黃疸,但原有的疾病症狀仍然很嚴重,不能只治療黃疸而忽略原來的疾病,所以需要有輔助的藥物,來一起改善這些病症,這樣原來的疾病才能夠痊癒。只有茵陳蒿湯,才是治療黃疸的專用方子。
如果知道茵陳蒿湯是治療黃疸的專用方,那麼身體黃得像橘子一樣,小便不順暢,肚子稍微脹滿,就是黃疸的主要症狀。發燒,但不怕冷,只有頭部出汗,身體其他地方沒有汗,汗水只到脖子就停止,口渴想喝水,小便不順暢,這些就是黃疸的主要病因。發燒,不怕冷,反而怕熱,這是屬於陽明病。承氣湯證是陽明病的典型表現,而茵陳蒿證則是陽明病的另一種表現,一個有汗,一個沒有汗。
一個小便過多,一個小便不順暢。出汗多,小便順暢,容易造成乾燥;不出汗,小便不順暢,則是表面乾燥內部濕氣重,所以要針對情況來處理。否則,如果脈象遲緩,食慾不好,稍微吃飽就覺得心煩,頭暈,小便困難,即使服用瀉藥,肚子脹滿的情況還是沒變,而且會先硬後軟,這不僅不能完全變成乾燥的病症,而且很快就會變成濕氣重的病症。為什麼這種情況也要用茵陳蒿湯呢?這是從傷寒外邪的角度來分析的。如果再參考《金匱要略》中的其他疾病,那麼即使沒有外邪,只要是表面乾燥內部濕氣重的情況,都會形成黃疸。例如,酒這種東西,性質燥熱但實際上是濕的,如果受到酒的影響,就會感到心中煩悶,發熱,沒有食慾,想吐,就會形成酒疸。過度勞累也會導致陰精洩漏,陽氣無法升發,造成陰精淤積在體內,無法排出,雖然有輕微的出汗,小便也順暢,但是傍晚的時候手腳會發熱,膀胱會有急迫感,就形成了女勞疸。更嚴重的,還會出現黃汗,這樣就形成了各種黃疸。書中很明確地指出茵陳蒿湯是治療黃疸的主要方子,參考《傷寒論》和《金匱要略》中治療黃疸的方子,都是以茵陳蒿湯為基礎,根據不同的病症和症狀來加減藥材,組成不同的方子。例如,因為煩悶,就加入梔子豉湯和小承氣湯,組成了梔子大黃湯。因為小便不順暢,就加入五苓散,組成了茵陳五苓散。
因為表面症狀減輕,內部實熱,就加入調胃承氣湯,組成了大黃消石湯。只有調胃承氣湯是用水來消除熱氣,而這裡是採用火來消除熱氣。再看消石礬石散,也是用火來消除熱氣,這裡面一定有原因。用火來消除熱氣是把陰氣引向陽氣,是利用乾燥來散開濕氣。用水來消除熱氣是用陰氣來幫助陽氣,是分解燥氣來凝結濕氣。從這裡就可以理解陽明病正證和對證的區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