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33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序疏要 (33)
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二

何但陰陽薄蝕,水火迫蕩已哉?是故,從水以凝之,從土以浥之,從陰以除其熱迫,從陽以填其漏巵,而土浥之中,復分「從火中,使之收攝」、「從水中,使之和諧」兩途。其所以如此者,緣《靈》、《素》於此,旣言之未詳,後世復無有推明之者。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雖列多方,然亦不述其源,惟孫氏於第一方,提明房勞傷中尿血。

夫房勞而致傷中,必亦祇係胞衇之不咸,彼之悲哀動中者,能使胞衇閉,而月事不來,則此之胞衇開,而血常自下者,自必因恣樂之過極。不參覈至是,恐不特不能了此篇之旨,即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諸方,亦未能取之左右逢源矣,溺血云乎哉!

白話文:

難道只是陰陽失衡、水火互相侵擾而已嗎?所以,要用水來使其凝聚,用土來使其濕潤,從陰的方面來消除熱迫,從陽的方面來填補漏泄。而用土來濕潤的方法中,又分為「從火的角度,使之收斂」和「從水的角度,使之和諧」兩種途徑。之所以要這樣做,是因為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這兩本書對此沒有詳細說明,後代也沒有人加以闡述。雖然《千金方》、《外臺秘要》列舉了很多方劑,但也沒有說明其根源,只有孫思邈在第一個方劑中,提到房事過度損傷身體而導致尿血。

因為房事過度而導致身體損傷,必定是因為膀胱的脈絡不協調。那些因悲傷過度而導致脈絡閉塞、月經不來的人,如果膀胱脈絡是開的,血經常從下面出來,那必然是因為縱慾過度。如果沒有這樣深入的探究,恐怕不僅無法了解本篇的旨意,就連《千金方》、《外臺秘要》中的那些方劑,也無法靈活運用了,這就是尿血的原因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