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22)
本經序疏要 (22)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二
豬苓:平。
防己:平、溫○水腫,風腫。
澤蘭:****微溫○大腹水腫,身面四支浮腫,骨節中水。
桑根白皮:****寒○水腫,腹滿,臚脹,利水道。
商陸:****平○水腫,痿痹,腹滿洪,直疏五臟,散水氣。
澤藛:****寒○逐膀胱三焦停水。
郁李仁:****平○大腹水腫,面目四支浮腫,利小便水道。
海藻:****寒○腹中上下鳴,十二水氣。
昆布:寒○十二水腫。
苦瓠:****寒○大水,面目四支浮腫,下水,令人吐。
小豆:****平○下水,利小便。
瓜蔕:****寒○大水,身面四支浮腫,下水。
蠡魚:****寒○溼痹,面目浮腫,下大水。
鯉魚:****寒○水腫,腳滿,下氣。
大豆:平○逐水脹,除胃中熱痹。
蕘花:寒、微寒○下十二水,利水道。
黃牛溺:寒○水腫腹脹,腳滿,利小便。
《蜀本》
海松子:小溫○散水氣。
《藥對》
香薷:微溫。主水腫,臣○散水腫。
穀米:微寒。主逐水腫,利小便,臣。
通草:平。主利水腫及小便,臣。
麥門冬:微寒,臣○身重,目黃,心下支滿。
椒目:寒。主除風水滿,使。
桺花:寒。主腹腫,使○風水,黃疸,面熱黑。
雄黃:平,君。
白朮:溫。逐風水結腫,君。
秦艽:微溫。主下大水,臣。
水腫一證,支派甚多,在《素問》,有腎風、風水、湧水之別。在《靈樞》,有膚脹、鼓脹、腸覃、石瘕、石水之別。在《金匱要略》,有風水、皮水、正水、石水、氣水、血分、氣分之別。在《諸病源候論》,有水分、毛水、疸水、燥水、溼水、水癥、水瘕、水蠱、水澼之別。
今以藥三十三物概之,謂可挈其要領而盡其變歟?是固不可。然其命意所在,亦實有甚廣大而極精微者,不可不察也。蓋水者,節制於肺,輸引於脾,敷布於腎,通調於三焦、膀胱,此其分焉者也。一處有病,則諸處以漸窒礙,乃遂成水,此其合焉者也。自其分者而言,則或始於喘呼,或始於脛腫,或廓於皮膚,或充於腸胃,或綳急於外而中空,或堅結於裏而中實。自其合者而言,則均之一身支體面目紅腫已矣。
就其合,遡其分,而別其勢之靜與動、虛與實,驗其機之上與下、出與入焉,以迎而奪之,適事為故,非已得其要領,遂貫其條目也耶?或謂「〈湯液醪醴論〉所謂『開鬼門潔淨府』者,是治水之大綱,詳篇中所列藥品,大都皆屬潔淨府,而於開鬼門僅略及焉,不可謂偏而不全乎」?夫論治、論藥,自是二端,無容相混,就如《金匱要略》〈水氣篇〉,何嘗不麻黃、桂枝、細辛、生薑間用,其黃芪、附子、甘草、石膏、芍藥、杏仁、枳實用之,亦不一而足。
白話文:
**豬苓:**性味平和。
**防己:**性味平和、偏溫。主要治療水腫,風邪引起的水腫。
**澤蘭:**性味稍微溫和。主要治療腹部腫脹的水腫,全身、臉部、四肢浮腫,以及關節積水。
**桑根白皮:**性味寒涼。主要治療水腫、腹部脹滿、腹部積水,並能疏通水道,利尿。
**商陸:**性味平和。主要治療水腫、肢體痿軟無力、腹部脹滿,能直接疏通五臟,消散水氣。
**澤瀉:**性味寒涼。主要排出膀胱和三焦停滯的水液。
**郁李仁:**性味平和。主要治療腹部腫脹的水腫,臉部、眼睛、四肢浮腫,能疏通小便水道,利尿。
**海藻:**性味寒涼。主要治療腹部上下鳴響,以及十二種因水液積聚引起的問題。
**昆布:**性味寒涼。主要治療十二種水腫。
**苦瓠:**性味寒涼。主要治療嚴重的水腫,臉部、眼睛、四肢浮腫,能排出體內水液,並可能引發嘔吐。
**小豆:**性味平和。主要排出體內水液,利尿。
**瓜蒂:**性味寒涼。主要治療嚴重的水腫,全身、臉部、四肢浮腫,能排出體內水液。
**蠡魚:**性味寒涼。主要治療風濕痹痛、臉部浮腫,能排出大量水液。
**鯉魚:**性味寒涼。主要治療水腫、腳部腫脹,能使氣機下降。
**大豆:**性味平和。主要排除水液積聚引起的脹滿,消除胃中的熱性痹症。
**蕘花:**性味寒涼、稍微偏寒。主要排出體內十二種水液,疏通水道,利尿。
**黃牛尿:**性味寒涼。主要治療水腫、腹部脹滿、腳部腫脹,能利尿。
《蜀本》
**海松子:**性味稍微溫和。能消散水氣。
《藥對》
**香薷:**性味稍微溫和。主要治療水腫,輔助其他藥物消散水腫。
**穀米:**性味稍微寒涼。主要用於治療水腫,利尿,輔助其他藥物。
**通草:**性味平和。主要用於利水消腫,以及利尿,輔助其他藥物。
**麥門冬:**性味稍微寒涼,輔助其他藥物。主要治療身體沉重、眼睛發黃、心下脹滿。
**椒目:**性味寒涼。主要用於消除風邪引起的水腫脹滿,作為輔助藥物。
**桺花:**性味寒涼。主要用於治療腹部腫脹,作為輔助藥物,也可用於風邪引起的水腫、黃疸、臉色發熱發黑。
**雄黃:**性味平和,作為主要藥物。
**白朮:**性味溫和。主要用於消除風邪和水液引起的腫塊,作為主要藥物。
**秦艽:**性味稍微溫和。主要用於排出大量水液,作為輔助藥物。
水腫這種病症,病因和表現非常複雜,在《素問》中,有腎風、風水、湧水等不同類別。在《靈樞》中,有膚脹、鼓脹、腸覃、石瘕、石水等不同類別。在《金匱要略》中,有風水、皮水、正水、石水、氣水、血分、氣分等不同類別。在《諸病源候論》中,有水分、毛水、疸水、燥水、溼水、水癥、水瘕、水蠱、水澼等不同類別。
現在用這三十三種藥物來概括治療水腫,難道就能掌握其要領,並能應對各種變化嗎?當然不可能。然而,它所要表達的用意,確實有非常廣泛而精微的方面,不能不仔細觀察。水液的調節,受制於肺,通過脾臟的運化,散佈到腎臟,並通過三焦和膀胱來調節。這就是水液分佈的過程。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,其他環節也會逐漸受阻,最終形成水腫,這就是水腫形成的整體原因。從水液分佈來看,水腫可能起始於喘息,也可能起始於小腿腫脹,或者擴散到皮膚,或者充斥於腸胃,或者表現為外部繃緊而內部空虛,或者表現為內部堅硬而內部充實。從整體來看,都會表現為全身、四肢、臉部、眼睛紅腫。
要從整體表現入手,追溯水液分佈的原因,區分水腫的靜態和動態、虛證和實證,觀察機體的向上或向下、排出或進入的趨勢,以便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。這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變,而不是簡單地套用固定的條文。有人說《湯液醪醴論》中提到的“開鬼門,潔淨府”是治療水腫的大綱。仔細觀察篇中所列的藥物,大多屬於清潔府的範疇,而對於“開鬼門”則只是簡單提及,這樣說難道不是有所偏頗嗎?實際上,論述治療和論述藥物,是兩個不同的方面,不能混為一談。就像《金匱要略》的《水氣篇》中,也經常會同時使用麻黃、桂枝、細辛、生薑等藥物,同時也會使用黃芪、附子、甘草、石膏、芍藥、杏仁、枳實等藥物,這些藥物的使用都不止一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