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20)
本經序疏要 (20)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二
小蒜:溫。
木瓜:溫。
橘皮:溫。
雞舌香:溫。
楠材:微溫○轉筋《日華》。
豆蔻:溫。
香薷:微溫○轉筋,可煮汁頓服半升孟詵。
杉木:微溫。
藊豆:微溫。
薑:****微溫○掌氏曰「《本經》朱字『乾薑溫』,墨字『生薑微溫』,若從朱字,則是乾薑,即不當言微溫。若從微溫,則是生薑,即當作墨字。然二薑俱不主轉筋,難以改正」
霍亂,有因傷寒而致,有不因傷寒而致,固然矣。轉筋,有因霍亂而致,有不因霍亂而致,亦不易之理也。奈何此篇所陳藥品,檢竅《本經》、《別錄》,多無主轉筋明文,率有主霍亂名目,則一似轉筋竝由霍亂來者可乎?蓋巢氏之言可徵矣,云「大吐下後,陰陽俱虛,血氣皆極,則手足逆冷,而營衛不理,冷搏於筋,筋遂為之轉」,云「足太陽下,血氣皆少,則喜轉筋,喜踵下痛,以血氣少,則易虛,虛而風冷乘之,故也」,是以時俗之發轉筋,止有兩端,一者由霍亂,一者老人夜臥足間不煖,而二者之來,一係吐下後,一係無病。又一則足筋轉,手筋亦轉。
一則及足,不及手,皎然可辨也。惟篇中所列,祇及霍亂轉筋,而不及老人轉筋,此則應有說焉。夫曰「冷搏之,冷乘之」,是冷氣能及筋。筋畏冷氣,為之絞轉,非冷能入之也。而皆云因血氣之少,營衛之虛,則護衛失於外,葸餒存乎中,其情益著矣。然其虛也,有方病、方不病之殊。
方病者,摘去其病源,病已而轉筋不能不已。方不病者,亦必求其所以虛之由,自當覈諸虛勞腰痛等篇,若以虛勞腰痛等篇,煖下補益之物混於此中,則似霍亂轉筋,亦有溫補之治。以霍亂者,必轉筋;老人者,不皆轉筋,故其治,自宜界晝分明耳。〈霍亂篇〉尚兼用補益,惟此篇,則消暑袪溼,溫中利氣,獨不及補益。
可見霍亂固有因虛而作者,第因虛而作者,多不必轉筋,則此篇雖寥寥數味,又豈不足取證於《別錄》、《本經》,豈竟遂無間隙可尋,義旨可按耶?
厚朴:溫、大溫○胃中冷逆胷中,嘔不止。
香薷:微溫。
麕舌:微溫。
雞舌香:微溫。
附子:溫、大熱。
小蒜:溫。
楠材:微溫。
高良薑:大溫○暴冷,胃中冷逆。
木瓜:溫。
桂:大熱○欬逆結氣,擁痹。
橘皮:****溫○胷中瘕熱,逆氣沖胷中,吐逆。
《蜀本》
枇杷葉:平○卒啘不止,下氣。
麝香:溫。
肉豆蔻:溫○中惡,冷疰,嘔沫,冷氣。
《藥對》
青竹茹:微寒。主啘嘔,臣。
蘆根:寒。生主啘○開胃,除噎噦不止《藥性論》。
通艸:平。主啘。臣○心煩,噦,出音聲。
生蘡薁根汁:寒。
《證類》
人薓:微寒、微溫○胷脅逆滿。
白話文:
本經序疏要卷之二
小蒜:性溫。
木瓜:性溫。
橘皮:性溫。
雞舌香:性溫。
楠木:性微溫,可以治療轉筋(出自《日華子本草》)。
豆蔻:性溫。
香薷:性微溫,可以治療轉筋,可以用煮汁一次喝半升(出自孟詵的說法)。
杉木:性微溫。
扁豆:性微溫。
薑:性微溫,掌氏說:「《本經》中用朱砂筆寫的是『乾薑性溫』,用墨筆寫的是『生薑性微溫』。如果依照朱砂筆的說法,那應該是指乾薑,就不應該說微溫;如果依照微溫的說法,那應該是指生薑,就應該用墨筆寫。然而,乾薑和生薑都不能直接治療轉筋,所以難以更正。」
霍亂的發生,有因為傷寒引起的,也有不是因為傷寒引起的,這是確實的。轉筋的發生,有因為霍亂引起的,也有不是因為霍亂引起的,這也是不變的道理。為什麼這篇所列出的藥物,查閱《本經》、《別錄》等書,大多沒有明確記載能治療轉筋,卻大多有記載能治療霍亂的名稱,難道可以說轉筋都是由霍亂引起的嗎?巢氏的說法可以作為參考,他說:「大吐大瀉之後,陰陽都虛弱,血氣都極度虧損,就會手腳冰冷,營衛失調,寒冷侵襲筋脈,筋脈就因此轉動。」又說:「足太陽經脈的血氣都很少,就容易發生轉筋,也容易腳後跟疼痛,因為血氣少就容易虛弱,虛弱時風寒就容易侵入。」所以現在民間發生的轉筋,只有兩種情況,一種是因為霍亂,一種是老年人晚上睡覺時腳部沒有保暖。而這兩種情況的發生,一種是吐瀉之後,一種是沒有生病時。還有一種情況是腳筋轉動,手筋也會轉動。
還有一種情況是只發生在腳,不發生在手,這是可以明顯區分的。但這篇所列出的藥物,只提到霍亂引起的轉筋,沒有提到老年人引起的轉筋,這裡應該有所解釋。說「寒冷侵襲筋脈,寒冷侵入」,是指寒氣能夠到達筋脈。筋脈害怕寒氣,所以會絞動轉動,並不是說寒氣能夠進入筋脈。而是都說是因為血氣不足,營衛虛弱,這是因為身體的防護能力不足,內在空虛,情況就更明顯了。然而,這種虛弱,有正在發病和沒有發病的區別。
正在發病的人,即使去除病因,疾病好了,轉筋也不一定會停止。沒有正在發病的人,也一定要尋找虛弱的原因,應該到虛勞、腰痛等篇章去尋找答案。如果把虛勞、腰痛等篇章中溫補的藥物混在這一篇中,就會讓人覺得霍亂引起的轉筋,也可以用溫補的方法治療。因為患霍亂的人,必然會轉筋;而老年人,卻不一定都會轉筋,所以治療方法,應該界限分明。〈霍亂篇〉還能兼顧補益,而這一篇,卻只談消暑祛濕、溫中理氣,獨獨不提及補益。
可見霍亂確實有因為虛弱引起的,但是因為虛弱引起的霍亂,大多不必出現轉筋。那麼這一篇即使只有少數幾味藥,難道就不能從《別錄》、《本經》中找到佐證,難道就沒有可以探討的空間和意義可以遵循了嗎?
厚朴:性溫,又說性大溫。可以治療胃中寒冷導致的嘔吐不止。
香薷:性微溫。
麇舌:性微溫。
雞舌香:性微溫。
附子:性溫,又說性大熱。
小蒜:性溫。
楠木:性微溫。
高良薑:性大溫,可以治療突然發冷的胃中寒冷逆氣。
木瓜:性溫。
桂:性大熱,可以治療咳嗽氣逆、胸悶氣結。
橘皮:性溫,可以治療胸中積熱、逆氣上衝胸中、嘔吐。
(《蜀本草》記載)
枇杷葉:性平,可以治療突然呃逆不止,降氣。
麝香:性溫。
肉豆蔻:性溫,可以治療中惡、冷疰、嘔吐泡沫、冷氣。
(《藥對》記載)
青竹茹:性微寒,主要治療呃逆嘔吐。
蘆根:性寒,新鮮的蘆根主要治療呃逆,開胃,消除噎嗝不止(出自《藥性論》)。
通草:性平,主要治療呃逆。心煩、呃逆、發出聲音。
新鮮蘡薁根汁:性寒。
(《證類本草》記載)
人參:性微寒,又說性微溫,可以治療胸脅逆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