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15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序疏要 (15)
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一

虎掌:溫。

牡蠣:微寒○除營衛虛熱,去來不定。

生薑:微溫。

芒消:大寒○主時疾擁熱。

《證類》

鼈甲:平。

茈胡:平、微寒。

麥虋冬:平、微寒。

差後勞復,元氣正傷,病體增病,自宜益劇,則堵禦之方,補救之術,應加廣矣。奈何仲景弁髦視之,寥寥數則,且并陰陽易差後、勞復、食復之治,胥在焉,可不謂太簡乎?殊不知傷寒正病,外別六淫,內析六經,推極其變,固已毫無罅漏,但旣係病愈復病,則必有復病著象,故更隨象設法,以示人就地剷除之義。蓋六經正文,已要其終,此則更原其始耳。

倘不應時獲驗,而更變幻披猖,不仍有六經正文在乎?是篇,繼述仲景之志,剖析仲景之義,尤妙在不即不離間,直謂全在藕斷絲連、草蛇灰線處,遺下陰陽偏勝,隨所激動而觸發焉。故此數味之中,汗下清和,無非當時對證之治,而跬步不離病後復病之旨。觀其於由痰由溼,由熱由蔽,在氣在血,總若因陳幹而發新枝者,可不謂「脫胎仲景,別樹新義」者耶?要之,復病之流,詎止於是,儻別現他證,仍隨證索治可矣。

常山:、微寒○溫瘧,胷中痰結,吐逆。

蜀漆:、微溫○瘧,腹中堅癥痞結。

牡蠣:、微寒○溫瘧洒洒,驚恚怒氣。

鼈甲:****平○溫瘧,血瘕,腰痛。

麝香:****溫○溫瘧,辟惡氣。

麻黃:、微溫○溫瘧,去邪熱氣。

大青:大寒。

防葵:****寒○溫瘧,驚邪狂走。

豬苓:****平○咳瘧,利水道。

防己:、溫○溫瘧,熱氣,利大小便。

茵芋:、微溫○溫瘧,發作有時《藥性論》。

巴豆:。生溫、熟寒○溫瘧,癥瘕,結聚,堅積,畱飲,痰癖。

白頭翁:****溫○溫瘧,狂𬌺,寒熱。

女青:****平○溫瘧,辟不祥。

芫花:、微溫○鬼瘧。

白薇:、大溫○溫瘧洒洒,發作有時。

松蘿:****平○痰熱,溫瘧,可為吐湯。

《蜀本》

天靈蓋:平。

蕘花:寒○主傷寒,溫瘧。

茵蔯蒿:平○主瘴瘧《日華》。

《藥對》

龜甲:平,臣○療痎瘧。

小麥:微寒。

躑躅:溫,使○主溫瘧。

白斂:微寒。主溫瘧,寒熱,使○主小兒驚癎,溫瘧。

蒴翟根:溫,使。

當歸:溫。主瘧寒熱,君○主溫瘧,寒熱,洒洒在皮膚中。

竹葉:平。合常山煮,主孩子久瘧極良。雞子黃和常山為丸,用竹葉湯下,主久瘧。

《證類》

桃仁:平。

烏梅:平○治瘧方多用之。

雄黃:平、大溫。

菖蒲:溫○小兒溫瘧,身積熱,不可解,可作浴湯。

白話文:

**虎掌:**性溫。

**牡蠣:**性微寒,可以清除身體內部營衛之氣的虛熱,這種熱忽來忽去、不定時。

**生薑:**性微溫。

**芒硝:**性大寒,主要治療時疫引起的身體內熱壅塞。

《證類》

**鱉甲:**性平。

**柴胡:**性平,偏微寒。

**麥門冬:**性平,偏微寒。

在疾病初癒後,如果因為勞累而復發,導致元氣受損,身體狀況更加惡化,病情自然會加重。這時候,應該擴大防禦和補救的方法。然而,張仲景似乎不太重視這個情況,相關的論述很少,而且把病癒後因陰陽失調、勞累、飲食不當造成的復發都放在一起論述,未免太過簡略。實際上,傷寒這種疾病,從外邪的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和內在的六經(太陽、陽明、少陽、太陰、少陰、厥陰)進行分析,推究其變化,本來已經很詳盡了。但是,既然是病癒後又復發,必然有復發的徵象,所以要根據這些徵象來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,以此來闡明「就地剷除」的意義。六經的論述已經闡明了疾病的最終走向,而這裡則是追溯疾病復發的源頭。

如果治療後沒有立即見效,病情反而變得更加複雜多變,那麼仍然可以回到六經的理論中尋求解決之道。這篇文章,繼承了張仲景的觀點,並深入剖析了他的醫理,巧妙之處在於既不完全相同,又有所區別,如同藕斷絲連、草蛇灰線般,揭示了陰陽偏盛,受到觸動而引發疾病的道理。因此,這裡所列的藥物,無論是發汗、攻下、清熱還是調和,都是當時針對病情所採取的對症治療,且始終沒有脫離病後復發的宗旨。觀察其由痰、濕、熱、閉塞等原因引起的復發,無論是在氣分還是在血分,都好像是由舊根發出新枝一樣,可以說是「脫胎於仲景,另創新義」。總而言之,疾病復發的情況不止於此,如果出現其他證候,仍可以根據證候來治療。

**常山:**性寒,偏微寒。主治溫瘧,胸中痰結,嘔吐。

**蜀漆:**性平,偏微溫。主治瘧疾,腹中出現堅硬腫塊。

**牡蠣:**性平,偏微寒。主治溫瘧,發冷發熱,以及驚恐、憤怒的情緒。

**鱉甲:**性平。主治溫瘧,血瘕(腹中腫塊),腰痛。

**麝香:**性溫。主治溫瘧,驅除邪氣。

**麻黃:**性溫,偏微溫。主治溫瘧,去除邪熱之氣。

**大青:**性大寒。

**防葵:**性寒。主治溫瘧,驚恐發狂。

**豬苓:**性平。主治咳瘧,利尿。

**防己:**性平,偏溫。主治溫瘧,發熱,利大小便。

**茵芋:**性溫,偏微溫。主治溫瘧,發病有規律(《藥性論》記載)。

**巴豆:**性溫。生用性溫,熟用性寒。主治溫瘧,癥瘕(腹中腫塊),結聚,堅硬的積塊,停留在體內的痰飲,以及積癖。

**白頭翁:**性溫。主治溫瘧,癲狂,寒熱交替。

**女青:**性平。主治溫瘧,辟除不祥之氣。

**芫花:**性溫,偏微溫。主治鬼瘧(一種嚴重的瘧疾)。

**白薇:**性平,性大溫。主治溫瘧,發冷發熱,發病有規律。

**松蘿:**性平。主治痰熱,溫瘧,可以做為催吐的藥湯。

《蜀本》

**天靈蓋:**性平。

**蕘花:**性寒。主治傷寒,溫瘧。

**茵蔯蒿:**性平。主治瘴瘧(《日華子本草》記載)。

《藥對》

**龜甲:**性平,輔助藥。治療瘧疾。

**小麥:**性微寒。

**躑躅:**性溫,引經藥。主治溫瘧。

**白蘞:**性微寒。主治溫瘧,寒熱交替,引經藥。主治小兒驚癇,溫瘧。

**蒴翟根:**性溫,引經藥。

**當歸:**性溫,主藥。主治瘧疾引起的寒熱交替,主治溫瘧,寒熱交替,發冷發熱在皮膚中。

**竹葉:**性平。與常山一起煮,對治療小兒久瘧非常有效。用雞蛋黃和常山做成藥丸,用竹葉湯送服,主治久瘧。

《證類》

**桃仁:**性平。

**烏梅:**性平。治療瘧疾的方劑中經常使用。

**雄黃:**性平,性大溫。

**菖蒲:**性溫。小兒患溫瘧,身體積熱,無法消除時,可用於沐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