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13)
本經序疏要 (13)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一
苦薓:****寒○除伏熱。
茵蔯蒿:****平○除頭熱。
鼠李根皮:微寒。
竹瀝:大寒。
梔子:寒、大寒○胷心大小腸大熱,心中煩悶,胃中熱氣。
蛇苺:大寒。
人糞汁:寒。
白頸蚯蚓:寒、大寒○傷寒,伏熱,狂謬,大腹,黃疸。
芒消:大寒○五藏積聚,久熱胃閉。
《藥對》
梓白皮:寒。除熱,使○煎湯,洗小兒壯熱,一切瘡疥皮膚瘙癢。
地膚子:寒。主五內熱,利小腹,君○主皮膚中熱氣。
小麥:微寒。主胃中熱,使○除熱,止躁渴,咽乾。
木蘭皮:寒。主身大熱,暴熱,面皰,臣○主身大熱在皮膚中,去面熱、赤皰。
水中萍:寒。主暴熱身癢,臣○主暴熱身癢,下水氣。
理石:寒,君○除營衛中大熱,結熱,解煩毒。
石膽:寒。主肝臟中熱,臣。
牛黃:平。主小兒熱癎,口不開,君○主驚癎,寒熱,熱盛狂痓。
羚羊角:微寒。主熱在肌膚,臣。
垣衣:大寒。主發瘡○主暴熱在腸胃。
白薇:大寒,臣○主暴中風,身熱,肢滿,忽忽不知人。
景天:平。主身熱,小兒發熱,驚氣,君○主大熱,火瘡,身熱煩,邪惡氣。
升麻:微寒。主熱毒,君○除心肺風毒熱壅《藥性論》。
龍齒角:平。主小兒身熱,臣○角,主驚癎瘛瘲,身熱如火。
葶藶:寒。主身暴熱,利小便,使○主身暴中風,熱疿癢,利少腹。
藍葉實:寒。主五心煩悶,君○主天行熱狂《日華》。
蜣螂:寒。主狂語,頭發熱,使○主小兒驚癇、瘛瘲、腹脹、寒熱,大人癲疾、狂易、手足端寒。
楝實:寒。作湯浴,通身熱。主溫病,使○主溫疾,傷寒,大熱,煩狂。
荊瀝:大寒。主胷中痰熱,臣○去心中煩熱,小兒心熱、驚癎《拾遺》。
大熱即《傷寒論》所謂「身熱,不惡寒,反惡熱者」也。果爾,則應隸之傷寒,不得別為條目,且陽明病,雖「身熱,不惡寒,反惡熱,其始得之,一二日,必惡寒也」。然則諸病皆有熱,惟此病之熱獨盛,他病不足與侔者,方可謂大熱歟?果爾,則仍應諸病為綱,而熱乃其中一證。今觀篇中所主,均係熱盛而他病生。
非他病居先,而熱續增也。故夫大熱者,雖有所在之不同,所本之或異,然終不惡寒無休息。縱兼他病,然推其故,總由此而累及,乃得獨標一目,自成一證耳。觀夫內有所因,而熱獨著於外;外有所因,而熱獨逼於內;上有所因,而熱獨伏於下;下有所因,而熱獨浮於上。雖同為熱,而已各殊其分矣。
何況內者,有在腸、在臟、在胃、在肝、在心肺、在胷中之異。外者,有在肌膚、有在皮間、有身癢、有發瘡、有肢滿之異。上者,有頭熱、有口乾舌焦之異;下者,有伏熱、有洩澼、有大腹黃疸、有小便不利之異。若不因其輕而揚,因其重而減,有形者,導之於內;有邪者,漬形為汗,而但執寒因熱用為治,可乎?雖然大熱者,火盛也。火盛,必濟之以水。
白話文:
苦參: 性寒,可以消除體內潛伏的熱氣。
茵陳蒿: 性平,可以消除頭部的熱氣。
鼠李根皮:性微寒。
竹瀝:性大寒。
梔子: 性寒,有的認為性大寒,可以治療胸口、心臟、大小腸的嚴重熱症,以及心中煩悶、胃部有熱氣的狀況。
蛇莓:性大寒。
人糞汁:性寒。
白頸蚯蚓: 性寒,有的認為性大寒,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體內潛伏熱氣、胡言亂語、腹部腫大、黃疸等症狀。
芒硝:性大寒,可以治療五臟積聚、長期發熱、胃部堵塞等症狀。
《藥對》
梓白皮:性寒,可以消除熱氣,用來煎湯外洗,可以治療小兒高熱、各種瘡疥、皮膚搔癢等症狀。
地膚子:性寒,主要治療五臟內的熱,有利於小腹,也可用於治療皮膚中的熱氣。
小麥:性微寒,主要治療胃中的熱,可以消除熱氣,止渴,緩解咽喉乾燥。
木蘭皮:性寒,主要治療身體發熱、突然發熱、臉上長皰疹等症狀,能去除皮膚中的熱、臉上的紅疹。
水中浮萍:性寒,主要治療突然發熱引起的身體搔癢,可以消退水氣。
理石:性寒,可以消除營衛中的嚴重熱氣、積熱,解除煩躁和毒素。
石膽:性寒,主要治療肝臟中的熱。
牛黃:性平,主要治療小兒熱性驚厥、口不能開等症狀,也可治療驚厥、寒熱交替、熱盛引起的抽搐。
羚羊角:性微寒,主要治療肌肉和皮膚中的熱。
垣衣:性大寒,主要治療皮膚發瘡,也可用於治療腸胃中的突發熱症。
白薇:性大寒,可以治療突發中風、身體發熱、四肢脹滿、神志不清等症狀。
景天:性平,主要治療身體發熱、小兒發熱、驚嚇等症狀,也可用於治療嚴重發熱、火瘡、身體發熱煩躁、邪氣等狀況。
升麻:性微寒,主要治療熱毒,可以消除心肺的風熱毒邪。
龍齒角:性平,主要治療小兒身體發熱,可以治療驚厥、抽搐、身體發熱如火等症狀。
葶藶:性寒,主要治療身體突發發熱,有利尿作用,可以治療身體突發中風、熱疹瘙癢、小腹不適等症狀。
藍葉實:性寒,主要治療五心煩悶,可以治療流行性熱病。
蜣螂:性寒,主要治療胡言亂語、頭部發熱等症狀,可以治療小兒驚癇、抽搐、腹脹、寒熱交替、成人癲癇、狂躁、手腳冰冷等症狀。
楝實:性寒,可以用來泡澡,治療全身發熱,也可以治療溫病,主要治療溫熱病、傷寒、高熱、煩躁等症狀。
荊瀝:性大寒,主要治療胸中的痰熱,可以去除心中的煩熱,也可以治療小兒心熱、驚厥等症狀。
所謂「大熱」,就是《傷寒論》中所說的「身體發熱,不畏寒冷,反而怕熱」的狀況。如果真是這樣,就應該歸類於傷寒,不應該單獨列為一項。而且陽明病雖然也有「身體發熱,不畏寒冷,反而怕熱,剛開始得病的一兩天,一定會怕冷」的症狀。然而,各種疾病都有可能發熱,只有這種病的發熱程度特別嚴重,其他疾病無法與之相比,才能稱之為大熱吧?如果真是這樣,那麼仍然應該以各種疾病為綱,而發熱只是其中的一個症狀。現在看這篇內容所說的,都屬於熱勢很盛,然後才產生其他疾病。
而不是其他疾病先出現,然後發熱加重。所以,所謂大熱,雖然發生的部位可能不同,原因可能各異,但最終都會出現不畏寒冷、持續發熱的狀況。即使合併其他疾病,但追究其原因,總是由於大熱引起的,因此才能單獨列出來,形成一個獨特的病症。觀察到有內在原因,而熱獨自表現在外;有外在原因,而熱獨自逼迫於內;有上部原因,而熱獨自潛伏於下;有下部原因,而熱獨自上浮。雖然同為發熱,但已經各有不同的區分了。
更何況,內在的熱,有在腸、在臟、在胃、在肝、在心肺、在胸中的不同;外在的熱,有在肌肉皮膚、有在皮膚之間、有身體發癢、有長瘡、有四肢脹滿的不同;上部的熱,有頭部發熱、有口乾舌燥的不同;下部的熱,有潛伏的熱、有腹瀉、有腹部腫大黃疸、有小便不利的不同。如果不根據其輕重程度而施治,有形的熱,就應該引導到體內;有邪氣的熱,就應該透過發汗排出,而只是執著於用寒涼藥物來治療發熱,這樣可以嗎?雖然說,大熱是火盛,火盛,必須要用水來制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