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疏證 (36)
本經疏證 (36)
1. 本經疏證第二卷
太陽旣治,營衛經由病所,病必避而讓之。此其時,豈不能稍稍帶去病根。積微成著,未見其必無功也。何況少陽,能轉陰陽之樞機,使升降各得其所,不更能帶去病邪耶?兩者相較,欲補虛者,通營衛為長;欲攻堅者,轉樞機為要。故鼈甲煎丸用茈胡,得君藥十分之五。桂枝,得君藥四分之一。
薯蕷丸,桂枝得君藥三分之一,茈胡得君藥六分之一也。
寇宗奭氏,極詬世以茈胡治勞。李東璧氏,又詬寇氏之說,謂為不足憑。詰難紛紛於茈胡之用,略未得其綱領。即其所謂勞,亦無當於古人之旨。仲景之言,曰「男子平人,衇大為勞,極虛亦為勞」。夫衇大,陰虛也;極虛,陽虛也。勞有兩途,陰虛、陽虛盡之矣,而可用茈胡耶?寇氏之說似矣。
然所謂「虛勞,諸不足,風氣百疾,薯蕷丸主之」,中有茈胡,此又何說哉!李氏引東垣之言,謂「有熱則加,無熱則不加」。仲景論勞,陰虛至於「渴及亡血,虛煩不眠」,陽虛至於「陰寒精出,痠削難行,裏急」,竝不言發熱。其言有涉於熱者,曰「手足煩熱」止矣。手足煩熱,亦非茈胡可治也。
夫茈胡之為物,其用,在陽為陰蠱。陽為陰蠱,陽非不足,陰亦非有餘。故為之開其痼,解其縛。於是陽得暢,陰亦隨之以和。假使陽乘陰位,陰逼陽浮而用之,則禍患之來,捷於桴鼓。寇氏之言未為誣也。設使陽累於陰,痹俠背行,腸鳴,馬刀俠癭,且兼寒熱,李氏之說可盡廢乎?即如寇氏言,苟無實熱,必不得用。旣為虛勞,何得更有實熱。
兩家之言,多為似勞非勞者,誤耳。何謂「似勞非勞」,即《金匱》所謂「五臟虛熱」者也。徐忠可曰「五臟虛熱當與」。凡傷於寒,則為病熱對看。蓋傷寒,邪自外來。外來之邪,病在經絡為實邪,故此言五臟以別於表也。曰「虛熱」,以別於實邪也。謂「五臟之間為虛邪所襲,因致血氣滯而不暢」,則表裏之間,虛邪作熱。
惟虛邪,故四時皆有之。唯虛邪,不若表邪之傳經更變,故可以一方,隨時加減治之。茈胡為半表半裏和解之品,且能暢發少陽生生之氣,四時咸用焉。後人逍遙散等方,此其嚆矢也。而謂之勞,則亦失其實矣。
鼈甲煎丸,用茈胡。小茈胡湯,治婦人熱入血室,必以為茈胡亦入血分矣。不知所謂血者,即前所云,能為陽累之陰也。仲景曰「血弱氣盡,腠理開,邪氣因入,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。邪正分爭,往來寒熱,休作有時,默默不欲飲食。臟腑相連,其痛必下。邪高痛下,故使嘔也」。
夫邪高,謂其所從來。痛下,謂其所當及。高者謂脅,下者謂肝。肝與膽,地逼氣通,勢相連屬。故邪氣自募入腑者,必由腑及臟。及臟,則病連血分矣。以其源,本係血弱氣盡也。雖然少陽之氣振,則自能庇護,使邪不相侵。腑且不相侵,又何侵臟之虞。是雖名治血,實則治氣也。
白話文:
太陽病痊癒後,營氣和衛氣會循著病灶經過,這時病邪一定會退避讓路。在這個時機,難道不能稍微帶走一些病根嗎?積少成多,慢慢地就會有效果,並非完全無用。更何況少陽經,能轉動陰陽的樞紐,使升降各得其所,豈不是更能帶走病邪嗎?兩者比較,想要補虛的人,疏通營衛經絡是長處;想要攻堅的人,轉動樞紐是重點。所以鼈甲煎丸使用柴胡,用量是君藥的十分之五,桂枝是君藥的四分之一。
薯蕷丸,桂枝用量是君藥的三分之一,柴胡是君藥的六分之一。
寇宗奭先生非常批評世人用柴胡治療虛勞。李東垣先生又批評寇先生的說法,認為不足採信。對於柴胡的用法,議論紛紛,大多沒有抓住重點。他們所說的「勞」,也和古人的意思不符。張仲景說:「男子平常人,脈搏變大就是勞,極度虛弱也是勞。」脈搏變大,是陰虛;極度虛弱,是陽虛。勞有兩種途徑,陰虛、陽虛都包含在內了,那還能用柴胡嗎?寇先生的說法似乎是對的。
然而,所謂「虛勞,各種不足,風氣百病,薯蕷丸主治」,裡面有柴胡,這又怎麼解釋呢?李先生引用東垣先生的話,說「有熱就加柴胡,無熱就不加」。張仲景論述勞病,陰虛會到「口渴、失血、虛煩不眠」,陽虛會到「陰寒精出、痠痛難行、腹部急迫」,都沒有提到發熱。他說到和熱有關的,只有「手足煩熱」而已。手足煩熱,也不是柴胡可以治療的。
柴胡這種藥物,它的作用,在於陽氣被陰邪所困時使用。陽氣被陰邪所困,並不是陽氣不足,也不是陰氣有餘。所以柴胡的作用是開解陰邪的束縛,讓陽氣得以暢通,陰氣也跟著調和。假如陽氣侵入陰位,陰氣逼迫陽氣浮散,這時使用柴胡,則禍患來得非常快速。寇先生的說法並沒有錯誤。如果陽氣被陰邪所困,導致背部僵硬,腸鳴,癭瘤等症狀,同時伴隨寒熱,李先生的說法可以完全廢棄嗎?就像寇先生說的,如果沒有實熱,一定不能用柴胡。既然是虛勞,怎麼會有實熱呢?
兩家的說法,大多是把似勞非勞的情況誤解了。什麼是「似勞非勞」呢?就是《金匱要略》所說的「五臟虛熱」。徐忠可說「五臟虛熱應當用柴胡」。凡是受到寒邪侵襲,就會出現類似熱的病症。因為外來的邪氣,病在經絡為實邪,所以這裡說五臟是為了和表證區別。說「虛熱」,是為了和實邪區別。所謂「五臟之間被虛邪侵襲,導致氣血停滯不暢」,就是表裡之間,虛邪作熱。
只有虛邪,才會四季都有。只有虛邪,不像表邪那樣傳經變換,所以可以用一個方子,隨時加減來治療。柴胡是半表半裡的和解藥,而且能暢通少陽的生機,四季都可以使用。後世逍遙散等方劑,就是從這裡發展出來的。而把它說成是勞病,就失真了。
鼈甲煎丸用柴胡。小柴胡湯,治療婦女熱邪進入血室,大家一定認為柴胡也進入血分了。其實所謂的血,就是前面所說的,能讓陽氣受困的陰邪。張仲景說:「血弱氣盡,腠理開,邪氣趁虛而入,與正氣在脅下搏結。正邪交爭,出現往來寒熱,時好時壞,默默不想吃東西。臟腑相連,它的疼痛一定向下。邪氣高而痛在下,所以才會嘔吐」。
邪氣高,是指邪氣從哪裡來的。痛在下,是指邪氣所影響的部位。高是指脅部,下是指肝部。肝與膽,部位相近,氣機相通,關係緊密。所以邪氣從募穴進入腑的,一定會從腑到臟。到了臟,病就連累到血分了。因為它的源頭,本來就是血弱氣盡。雖然如此,少陽之氣振作起來,就能夠保護身體,使邪氣無法侵犯。腑都無法侵犯了,又何必擔心侵犯到臟呢?所以雖然名為治血,實際上是在治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