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7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序疏要 (7)
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一

豉:寒○主虛勞喘吸,兩腳冷疼。

丹薓:微寒○腰脊強,腳痹,除風邪、畱熱。

五加皮:、微寒○療躄,小兒不能行,女人腰脊痛,兩腳疼痹○主賊風傷人,輭腳,𦟡腰《藥性論》。

竹瀝:大寒。

大豆:****平○豆黃,主溼痹膝痛孟詵。

天雄:、大溫○主關節重,不能行步,除骨間痛。

側子:大熱○風痹,歷節,腰腳疼冷。

《藥對》

木防己:平。治攣急,臣○治男子肢節中風,毒風,不語,主散結氣擁腫《藥性論》。

獨活:微溫。主腳弱,君○主手足攣痛,勞損《藥性論》。

松節:溫。治腳膝弱,君○主久風,風虛,腳痹疼痛。

牛膝:平。治痛痹○治腰膝輭怯冷弱《藥性論》。

《證類》

胡麻:平。

中風腳弱之候,與頭面風,適相對照。其治,自應推在上之陽,回入陰中,以強之已耳,乃復列入性寒通利者過半,是何故歟?夫旣曰「弱」,則非拘急攣縮可比,卻甚有似於痿。旣曰「腳」,則非頭項身體。盡然又不全係於風,何則?風性善行,不能但駐一處。弱者,筋弛而不束骨也。

〈生氣通天論〉曰「溼熱不攘,大筋緛短,小筋弛長。緛短為拘,弛長為痿」,又曰「有傷於筋縱,其若不容」,〈痿論〉曰「心氣熱,則下衇厥而上,上則下衇虛,虛則生衇痿,樞折挈筋,縱而不任地」。果爾,則行溼以去熱,使陰得以上濟;通血以導氣,使陽得以下蟠,而自上下下之化通矣,又烏得但恃引火回陰之一端耶?然則直曰「痿」,可矣。何得命之曰「中風」?夫風,固陰性凝聚,陽在外,不得入,則與之周旋不舍而為者耳。

特凝聚之中,果何氣哉?試思氣交之令,天氣迷蒙,地氣抑遏,土木生潤,階礎流漿,非陰之凝聚溼與熱耶?而旋即雷雨洊至洊,同瀳,水至也《說文》,必首御以風。是風,非溼與熱凝聚而生者耶?乃是時也,膠柔弦弛,任是堅脆之物,必轉溼潤焉,則所謂中風腳弱,非飄揚淒揜之風,亦非掀天刮地之風,直是醞釀於溼與熱中,欲出而未得出,欲息而不得息者。彼痿則雖間,亦有挾溼如所謂「肉痿」者。

餘,則均係熱灼陰消,皮毛、血衇、肌肉、筋膜、骨髓,直乾枯焉耳,此風與痿之所攸分,即本書不載痿之由已。再覈篇中,凡性溫者,所主必云冷、云痛,間有性平性寒者,所主亦有疼與冷焉。是其轉移陰陽之浮滯,散發陰陽之抑鬱,暢達生氣之畱連,撥正經衇之違逆,具握化機,力專效捷,自有常理於中,而非可以常情測者,尤宜具眼觀也。

菖蒲:、平○主風寒溼痹。

茵芋:、微溫○諸關節風溼痹痛。

天雄:、大溫○主大風,寒溼痹,歷節痛,拘攣緩急。

白話文:

**豉:**性寒,主要治療因虛勞引起的喘氣、呼吸困難,以及兩腳冰冷疼痛。

**丹參:**性微寒,能治療腰背僵硬、腳麻痺,消除風邪和體內積留的熱。

**五加皮:**性溫,有的說微寒,能治療癱瘓,小兒不能行走,婦女腰背疼痛、兩腳麻木疼痛。主要治療因賊風侵襲造成的傷害,以及腳軟無力、腰部痠痛。《藥性論》中有記載。

**竹瀝:**性大寒。

**大豆:**性平,豆黃可治療濕痹引起的膝蓋疼痛。孟詵有相關記載。

**天雄:**性溫或大溫,主要治療關節沉重、不能行走,並消除骨頭之間的疼痛。

**側子:**性大熱,能治療風痹、關節疼痛,以及腰腿疼痛發冷。

《藥對》

**木防己:**性平,能治療筋脈拘攣、緊急,是輔助藥。能治療男子肢體關節中風、毒風,導致失語,主要用於散結氣引起的腫脹。《藥性論》中有記載。

**獨活:**性微溫,主要治療腳部虛弱,是主藥。能治療手腳拘攣疼痛、勞損。《藥性論》中有記載。

**松節:**性溫,能治療腳膝虛弱,是主藥。主要治療長久不癒的風邪、風虛引起的腳麻疼痛。

**牛膝:**性平,能治療疼痛麻痹,並治療腰膝軟弱無力、發冷。《藥性論》中有記載。

《證類》

**胡麻:**性平。

中風腳弱的症狀,和頭面部中風的情況,應該相互對照來看。治療方法,應該是引導在上的陽氣,回到陰的部位,使之強壯起來。但是,這裡列出的藥材,性寒、具有通利作用的卻佔了一半以上,這是為什麼呢?如果說是「腳弱」,那就和拘急、攣縮不同,反而很像「痿症」。既然是「腳弱」,那就不是頭頸身體的問題。但又不能完全說是風邪引起的,為什麼呢?因為風的性質是善於遊走,不會只停留在一個地方。「弱」,是指筋脈鬆弛而無法束縛骨骼。

《生氣通天論》說:「濕熱不能去除,大筋就會收縮變短,小筋就會鬆弛變長。收縮變短會導致拘攣,鬆弛變長會導致痿症。」還說:「如果筋受到損傷而鬆弛,就會沒有收縮的能力。」《痿論》說:「心氣有熱,會導致下部的脈絡氣血上逆,導致上部的脈絡氣血虛弱,虛弱就會產生脈絡痿軟,使關節錯位、筋脈鬆弛而無法支撐身體。」如果真是這樣,那麼就應該用化濕的方法去除熱,使陰氣能夠上升以滋潤;疏通氣血,使陽氣能夠向下潛藏,從而使上下氣機通暢。又為什麼只靠引導陽氣回陰這一種方法呢?這樣的話,直接稱為「痿症」就可以了。為什麼要叫做「中風」呢?風,本來就是陰氣凝聚而成,陽氣在外,無法進入,所以會不停地在體表遊走。

然而,凝聚的到底是哪種氣呢?想想自然界中,天氣陰沉迷濛,地氣被壓抑,土木潮濕,台階上都流著水,這不就是陰氣凝聚的濕和熱嗎?緊接著就會有雷雨來臨,古語說「洊,水至也」,而雷雨來臨之前,一定會先起風。所以說,風難道不是由濕和熱凝聚而產生的嗎?在這種時候,任何堅硬的東西都會變的潮濕,所以說,所謂的中風腳弱,不是飄揚的風,也不是掀天刮地的風,而是醞釀在濕和熱之中,想要發散卻無法發散,想要停止卻不能停止的狀態。痿症雖然偶爾也會有挾帶濕邪的情況,比如所謂的「肉痿」。

其他的痿症,都屬於熱灼陰液導致陰氣消散,使得皮膚毛髮、血脈、肌肉、筋膜、骨髓等都乾枯了。這就是風和痿症的區別,也是本書沒有記載痿症的原因。再看本書中的內容,凡是藥性溫熱的,主要治療的都是冷、痛的病症,偶爾也有性平或性寒的藥,也治療疼痛或發冷的病症。這說明藥物的作用是轉移陰陽的浮滯,散發陰陽的鬱結,暢達氣機的留連,矯正經脈的逆亂,掌握陰陽轉化的關鍵,效力專一而快捷,其中自有道理,不是常理可以推測的,尤其需要仔細觀察。

**菖蒲:**性溫或性平,主要治療風寒濕痹。

**茵芋:**性溫或微溫,主要治療各種關節風濕痹痛。

**天雄:**性溫或大溫,主要治療大風、寒濕痹、關節疼痛、拘攣緩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