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5)
本經序疏要 (5)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一
白芷:****溫○主頭眩,目癢。
鴟頭:平○主頭風眩,顛倒,癇疾。
《蜀本》
伏牛花:主風眩,頭痛。
《藥對》
芎藭:溫,臣。
防風:微溫。主頭眩顛倒,火風溼痹,臣○主大風,頭痛,惡風。
人薓:微溫。主頭眩轉,君。
兔頭骨:平,臣○主風眩,巔疾。
《證類》
蔓荊實:微寒○主風頭痛,腦鳴,目淚出。
薯蕷:溫、平○主風頭,眼眩。
朮:溫○主風眩,頭痛,目淚出。
蘼蕪:溫○頭中久風,風眩。
陽在上不與陰化,在下不能化陰,均之風也。何以在下之風,有腸風、胃風,則為飧洩也,又有風秘、風燥,則為便艱也。在上之風,有卒仆無知,痰涎湧逆也,又有頭風眩痛,涕洟唾淚也。此不特有淺深之殊,抑亦有開閉之異。蓋陰之錮者,陽必鬱,則陰固錮陽,而陽亦爍陰也。
陰之漏者,陽必動,則陰固背陽,而陽復迫陰也。故夫閉者,益閉。開者,愈開。閉者之致斃,是陰竭陽亡;開者之及危,乃陰離陽決。雖然閉之弊,斷有甚於開,試思風頭眩痛,非卒倒無知之輕者乎?痰涎湧逆,非涕洟唾淚之甚者乎?然參繹前篇與此篇義旨,又有以知,閉者,宜醒陰、導陰以濟陽;開者,宜順陰、和陰以平陽,為同中之異矣。順陰、和陰以平陽,奈何?試以「燭炧,則淚垂;波蕩,則舟旋」證之。
夫燭炧淚垂者,咎在陽而不在陰;波蕩舟旋者,咎在陰而不在陽。但風息,則非特燭不炧,即波亦不蕩矣,是豈不可并合而論。然不有膏不堅而燭垂淚者乎?不有水激搏而舟旋轉者乎?水激搏而舟旋轉,是地勢之傾欹也。膏不堅而燭垂淚,是氣候之過暖也。療風,無藉乎崇土,此篇偏疊隸以薓、朮、薯蕷。
療風,何資於滲痢,此篇乃竝列以茯神、茯苓。而菊花之苦平而降,蔓荊之辛寒而升,朮之苦溫而守,性殊楚越,而收淚之功則同。其可謂順陰氣,使就下;和陰氣,使歸壑;平陽氣,使寧謐者。非耶?考仲景治眩,多著意於水與飲,故苓桂朮甘湯、真武湯、五苓散、澤藛湯,均不得謂為治風,則風眩之必兼治水,從可識矣。
芎藭:****溫○除面上游風去來,目淚,多涕唾,忽忽如醉。
薯蕷:****溫平○主頭面游風。
天雄:溫、大熱○療頭面風去來,疼痛。
山茱萸:平、微溫○除面上瘡,主能發汗《藥性論》。
莽艸:溫。
辛夷:****溫○治面腫引齒痛。
牡荊子:溫。
蔓荊子:微寒、平、溫○久服,令人光澤脂緻。
藁本:溫、微溫、微寒○長肌膚,悅顏色,辟霧露,潤澤,可作沐藥、面脂。
蘼蕪:溫。
葈耳:溫。
白話文:
**白芷:**性溫,主要治療頭暈、眼睛癢。
**鴟頭:**性平,主要治療頭風引起的眩暈、昏倒、癲癇等疾病。
**伏牛花:**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眩暈、頭痛。
**芎藭:**性溫,屬於輔助藥。
**防風:**性微溫,主要治療頭暈、昏倒、風邪引起的濕痹,屬於輔助藥。也主要治療大風、頭痛、怕風等症狀。
**人蔘:**性微溫,主要治療頭暈,屬於主藥。
**兔頭骨:**性平,屬於輔助藥,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眩暈、癲癇。
**蔓荊實:**性微寒,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頭痛、腦鳴、眼睛流淚。
**薯蕷:**性溫、性平,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頭痛、眼睛眩暈。
**朮:**性溫,主要治療風邪引起的眩暈、頭痛、眼睛流淚。
**蘼蕪:**性溫,治療頭部長期受風、風邪引起的眩暈。
陽氣在上方不能與陰氣融合,在下方又不能化生陰氣,這些都屬於風邪的表現。為什麼在下方的風邪會出現腸風、胃風,導致腹瀉?又會出現風秘、風燥,導致便秘?在上方的風邪會導致突然昏倒、不省人事、痰涎湧出,也會導致頭風眩暈、流鼻涕、吐唾液、流眼淚。這不僅僅是病症有深淺之分,也存在開泄與閉塞的差異。陰氣被固閉的,陽氣必然會鬱積,陰氣會因此更加固閉,陽氣也會因此耗損陰氣。陰氣外漏的,陽氣必然會妄動,陰氣會更加背離陽氣,陽氣也會因此迫害陰氣。所以閉塞的會更加閉塞,開泄的會更加開泄。閉塞到了極點就會導致死亡,是陰氣耗竭,陽氣也隨之消亡;開泄到了極點就會危險,是陰氣離散,陽氣也隨之脫落。雖然閉塞的弊端,比開泄更加嚴重,試想風邪引起的頭暈頭痛,不比突然昏倒失去知覺的情況輕微嗎?痰涎湧出,不比流鼻涕、吐唾液、流眼淚的情況嚴重嗎?然而綜合分析前一篇與本篇的內容,可以知道,對於閉塞的情況,應該清醒陰氣、引導陰氣以幫助陽氣;對於開泄的情況,應該順應陰氣、調和陰氣以平定陽氣,這是同一種疾病,但治療方法卻有所不同的地方。如何順應陰氣、調和陰氣以平定陽氣呢?可以用「蠟燭燒盡,則流淚;波浪盪漾,則船隻旋轉」來比喻說明。
蠟燭燒盡而流淚,問題在於陽氣而不在於陰氣;波浪盪漾導致船隻旋轉,問題在於陰氣而不在於陽氣。只要風停止,不僅蠟燭不會燒盡流淚,波浪也不會盪漾,這難道不能一起討論嗎?然而不是有蠟燭的膏脂不堅固而導致蠟燭流淚嗎?不是有水流衝擊而導致船隻旋轉嗎?水流衝擊導致船隻旋轉,是地形傾斜的緣故。膏脂不堅固導致蠟燭流淚,是氣候過於溫暖的緣故。治療風邪,不必藉助於強壯脾胃,本篇偏重使用人蔘、朮、薯蕷。
治療風邪,為什麼要使用滲濕利尿的藥物呢?本篇卻並列使用了茯神、茯苓。菊花的苦味平和而且能下降,蔓荊的辛味寒涼而且能上升,朮的苦味溫和而且能守住,這些藥性差異很大,卻都有收斂眼淚的作用。這不正是順應陰氣,使其趨向下行;調和陰氣,使其歸於深處;平定陽氣,使其安寧靜謐的方法嗎?考察張仲景治療眩暈,大多著眼於水和痰飲,所以苓桂朮甘湯、真武湯、五苓散、澤瀉湯,都不能說是治療風邪的,由此可知治療風邪引起的眩暈,必須兼顧治療水濕。
**芎藭:**性溫,可以消除面部遊走的風邪,治療眼睛流淚、多流鼻涕唾液,以及頭暈如醉的症狀。
**薯蕷:**性溫、性平,主要治療頭面部遊走的風邪。
**天雄:**性溫、性大熱,可以治療頭面部遊走的風邪,以及疼痛。
**山茱萸:**性平、性微溫,可以消除面部瘡瘍,也主要有發汗的作用。
**莽草:**性溫。
**辛夷:**性溫,治療面部腫脹牽引牙齒疼痛。
**牡荊子:**性溫。
**蔓荊子:**性微寒、性平、性溫,長期服用,能使皮膚光澤細膩。
**藁本:**性溫、性微溫、性微寒,可以生長肌肉,使容貌悅澤,避免霧露侵襲,使皮膚潤澤,可以做沐浴和面脂的藥材。
**蘼蕪:**性溫。
**葈耳:**性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