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序疏要 (3)
本經序疏要 (3)
1. 本經序疏要卷之一
芎藭:****溫○主中風入腦,頭痛,寒痹。
羌活:平、微溫○主賊風,失音不語,多癢,血癩。《藥性論》
麻黃:溫、微溫○治身上毒風,𢂽痹,皮肉不仁《藥性論》。
《蜀本》
鹿藥:溫○主風血,去諸冷,益老,起陽。
天麻:平○治諸風溼痹,四肢拘攣。
海桐皮:平○主腰腳不遂、頑痹,腿膝疼痛《海藥》。
蛜祁:平。
威靈仙:溫○主諸風,宣通五藏,去腹內冷滯、心隔痰水。
《藥對》
楓香:平。治𤺋疹癢毒,臣。
薏苡仁:微寒。主風,筋攣急,屈伸不得,君○主風溼痹,下氣。
萎蕤:平。治中風暴熱,不能轉動者,君。
巴㦸天:微溫。治風邪氣,君○治一切風。《日華》
側子:大熱。治溼風,大風拘急,使○治冷風溼痹,大風筋骨攣急。《藥性論》
鼈頭血:治口僻,臣。
山茱萸:平。治風氣,臣○主頭風,風氣去來,鼻塞,目黃,耳鳴,面皰。
淡竹瀝及葉:大寒。主風癔疾,臣癔,心意病也《集韻》。
牛膝:平。主風攣急,君。
細辛:溫。主風攣急,君○主風溼痹痛,死肌。
菖蒲:溫,君。并桂心,大熱,吹鼻中,主風瘖,君。
梁上塵:微寒。以小豆大,吹鼻中,治中風,使。
葛根:平。治暴中風,臣○治金創,中風,痓欲死,煮汁飲之,口噤不開,多服生葛根,自愈。《肘後》
白鮮皮:寒。治風不得屈伸,風熱,臣○主頭風,治一切風痹,筋骨弱乏,通小腸水氣。《日華》
白薇:大寒。治暴風熱,四肢急滿,不知人,臣。
《證類》
天虋冬:平、大寒○主諸暴風溼偏痹,強骨髓。
附子:溫、大熱○𦝫脊風寒。
杜若:微溫○主風入腦戶,頭腫痛,多涕淚出。
麥虋冬:平、微寒。
羚羊角:溫應作寒、微寒○治一切熱毒風攻注《藥性論》。主中風筋攣,附骨疼痛。生摩,和水,塗腫上孟詵。
犀角:寒、微寒○散風毒《藥性論》。治中風失音,熱毒風《日華》。
藁本:溫、微寒○除風頭痛○能治一百六十種惡風,鬼疰流入,腰痛冷,能化小便,通血。《藥性論》
天雄:溫、大溫○主大風寒溼痹,歷節痛,拘攣緩急。
黃芪:微溫○主大風癩疾。
蒺藜子:微寒○治諸風,癧瘍,破宿血。《藥性論》
葈耳實:溫,葉微寒○主風頭寒痛,風溼周痹,四肢拘攣痛,惡肉,死肌。
菊花:平○主四肢游風,利血衇。《日華》
狗脊:平、微溫○治男子女人毒風,輭腳,邪氣,溼痹。《藥性論》
莽艸:溫○主風頭癢,可用沐,勿令入眼。
柏子仁:平○主風溼痹○治風,潤皮膚。《日華》
蔓荊子:微寒、微溫○治賊風。《藥性論》
當歸:溫、大溫○主惡血內塞,中風,痓,汗不出。
烏喙:微溫○主風溼,寒熱,歷節掣引腰痛,不能行步。
白話文:
**川芎:**性溫。主要治療中風侵入腦部、頭痛、以及因寒冷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。
**羌活:**性平,稍微偏溫。主要治療類似中風的疾病、聲音沙啞說不出話、全身搔癢、以及血癩(皮膚病)。(出自《藥性論》)
**麻黃:**性溫,稍微偏溫。治療身上毒風、肢體麻木、皮膚肌肉感覺遲鈍。(出自《藥性論》)
**鹿藥:**性溫。主要治療因風引起的血病、去除體內寒冷、對老年人有益、可以提升陽氣。
**天麻:**性平。治療各種因風引起的濕痹、以及四肢抽筋攣縮。
**海桐皮:**性平。主要治療腰腿無力、麻木、以及腿和膝蓋疼痛。(出自《海藥》)
**蛜祁:**性平。
**威靈仙:**性溫。主要治療各種風病,能疏通五臟、去除腹內寒冷、以及心口積滯的痰水。
**楓香:**性平。治療麻疹和搔癢毒素,為輔助藥。
**薏苡仁:**性微寒。主要治療風病、筋脈攣縮、難以彎曲伸直,為主要藥。也治療風濕痹痛,使氣下行。
**萎蕤:**性平。治療中風引起的突然發熱、身體不能轉動,為主要藥。
**巴戟天:**性微溫。治療風邪入侵,為主要藥。也治療一切風病。(出自《日華》)
**側子:**性大熱。治療濕風、大風引起的抽搐痙攣,為輔助藥。也治療冷風濕痹、大風引起的筋骨攣縮。(出自《藥性論》)
**鱉頭血:**治療口眼歪斜,為輔助藥。
**山茱萸:**性平。治療風氣,為輔助藥。也治療頭風、風氣反覆發作、鼻塞、眼睛發黃、耳鳴、以及臉上長痘。
**淡竹瀝及葉:**性大寒。主要治療因風引起的癔病,為輔助藥。癔病指的是精神或心理疾病(出自《集韻》)。
**牛膝:**性平。主要治療因風引起的抽筋痙攣,為主要藥。
**細辛:**性溫。主要治療因風引起的抽筋痙攣,為主要藥。也治療風濕痹痛、以及肌肉壞死。
**菖蒲:**性溫,為主要藥。與桂心同用,性大熱,吹入鼻中,主要治療因風引起的失音,為主要藥。
**梁上塵:**性微寒。用小豆大小,吹入鼻中,治療中風,為輔助藥。
**葛根:**性平。治療突然中風,為輔助藥。也治療外傷、中風、抽搐痙攣瀕臨死亡,煎煮汁液飲用,如果口噤不開,多服生葛根,即可自愈。(出自《肘後方》)
**白鮮皮:**性寒。治療因風引起的身體不能屈伸、以及風熱,為輔助藥。也治療頭風、各種風痹、筋骨虛弱無力、疏通小腸水液。(出自《日華》)
**白薇:**性大寒。治療突然發生的風熱、四肢急躁脹滿、神志不清,為輔助藥。
**天門冬:**性平、偏大寒。主要治療各種突然發生的風濕導致的半身不遂、能強壯骨髓。
**附子:**性溫、大熱。治療脊椎因風寒引起的病症。
**杜若:**性微溫。主要治療風邪侵入腦部、頭腫痛、以及流涕流淚不止。
**麥門冬:**性平,稍微偏寒。
**羚羊角:**性溫應作寒、稍微偏寒。治療各種熱毒風的侵襲。(出自《藥性論》)也治療中風引起的筋脈攣縮、骨頭疼痛。生磨成粉,和水塗抹在腫脹處。(出自孟詵)
**犀角:**性寒、稍微偏寒。驅散風毒。(出自《藥性論》)治療中風失音、熱毒風。(出自《日華》)
**藁本:**性溫,稍微偏寒。消除因風引起的頭痛。能治療一百六十種惡風、鬼疰引起的疾病、腰痛寒冷,能幫助排尿、疏通血液。(出自《藥性論》)
**天雄:**性溫、大溫。主要治療大風引起的寒濕痹痛、關節疼痛、抽搐痙攣、以及肢體活動困難。
**黃芪:**性微溫。主要治療大風引起的癩病。
**蒺藜子:**性微寒。治療各種風病、瘡瘍、以及破除體內瘀血。(出自《藥性論》)
**葈耳實:**性溫,葉子性微寒。主要治療風寒引起的頭痛、風濕引起的全身麻痹、四肢抽搐疼痛、以及皮膚肌肉壞死。
**菊花:**性平。主要治療四肢遊走性風病、疏通血脈。(出自《日華》)
**狗脊:**性平、微溫。治療男女因毒風引起的疾病、腿腳無力、邪氣、以及濕痹。(出自《藥性論》)
**莽草:**性溫。主要治療因風引起的頭皮癢,可以用來洗頭,但不要讓它進入眼睛。
**柏子仁:**性平。主要治療風濕痹痛。也治療風病,滋潤皮膚。(出自《日華》)
**蔓荊子:**性微寒、微溫。治療類似中風的疾病。(出自《藥性論》)
**當歸:**性溫、大溫。主要治療惡血阻塞、中風、抽搐痙攣、以及不出汗。
**烏喙:**性微溫。主要治療風濕引起的寒熱、關節牽引疼痛、腰痛、以及不能行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