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95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續疏 (95)

1. 本經續疏第六卷

郁李仁:味酸,平,**無毒。**主大腹水腫,面目四支浮腫,利小便、水道。根主齒齗腫,齲齒,堅齒,**去白蟲。**一名爵李,一名車下李,一名棣。生高山川谷及丘陵上。五月、六月采根。

郁李,木高五、六尺,枝條花葉皆若李。惟子小,如櫻桃,赤色味甘酸,核隨子熟,六月釆根竝實,取核中仁用。《圖經》

郁李性潔,最喜和風暖日,溉宜清水而不欲肥《廣魏芳譜》。其木色正白,皆金化也,而開花粉紅,結實正赤,是為金從火化。人身金從火化者,非由肺行三焦之水道耶?大腹水腫,面目四支浮腫,由於水道不行,小便不利,則水壅於火而還病於金矣。猶能不更濬其源,使金復由火而化水,遂自三焦而通哉?曰「利小便、水道」,正以使其水不從汗洩,不向下混行也。然則其氣味之酸平,又作何解?夫酸者,木之發育也。

平者,氣之順降也。核中之仁,本以生發夫木,而木之生發,本以條鬯諸氣。惟酸,則有曲直之義。曲直者,不徒一於升舉,又不肯一於卑俯,應伸則伸,應屈則屈,正其生理之從容而不強梗,且兼得氣之平,是其盤旋潤澤於上,條達通輸於下。精者,自不混濁以洩。麤者,自不附清而畱。

澄其源,乃欲順其流耳。至根,則潔白,爽肅之氣,安於土中,自能使在中溼熱,不混經氣,上病於齗齒,以立堅固之本者也。

鈎藤:微寒。主小兒寒熱,十二驚癎。

鈎藤,狀如葡萄藤,中空而通,長八、九尺,或一、二丈,大如拇者。置酒甕中,以氣吸之,則酒涓涓出,莖間有刺,正如鈎,鈎紫色,葉細長。參《衍義》、《綱目》

〈大奇論〉曰「心衇滿大,癎瘛筋攣。肝衇小急,癎瘛筋攣。肝衇騖暴,有所驚駭。肝腎竝小弦,欲驚。二陽急,為驚」。夫盛滿偏於一處,則他處之不足,可知。弦急偏於一處,則他處之縱弛,又可知。巢氏曰「小兒血氣不和,熱實在內,心神不定,所以發驚,甚或搖頭弄舌,或睡裏驚掣,或數齧齒,則為欲癎。

若口眼相引,目晴上搖,手足掣縱,背脊強直,頸項反折,則為癎」,又曰「驚癎者,因驚怖大嗁,乃發也」。夫相引掣縱,應弦急。強直反折,應盛滿。謂非氣血至此,忽被牽掣,遂與他處不相流通,若倒鈎逆注者,然可乎?〈舉痛論〉曰「驚則心無所倚,神無所歸,慮無所定,故氣為亂」,況發於寒熱後者,非特正方以茲逆注,邪且難免拘畱,此所以有取於鈎藤之紫色空中,任是處處倒鈎逆注,而衇絡決不因之以塞。紫者,水火相參之色。

凡陰陽、氣血、寒熱,皆於此取義焉,可也。色紫而氣寒,則協和氣血分解寒熱之用,已具於中矣。矧復中空,則交通陰陽,調劑上下之德,抑又可泯乎?不然,則《別錄》僅以之治一病,後人遂不可因此為三隅之反矣。

白話文:

郁李仁: 味道酸,性平和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腹部積水腫脹、臉部和四肢浮腫,能利小便,疏通水道。郁李的根主要治療牙齦腫痛、蛀牙,能堅固牙齒,去除牙齒裡的寄生蟲。郁李又名爵李、車下李、棣。生長在高山、山谷、丘陵地帶。五、六月採根。

郁李樹高約五、六尺,枝條、花葉都像李子樹。只是果實較小,像櫻桃,紅色,味道甘酸,果核隨著果實成熟。六月採根和果實,取果核中的仁來用。《圖經》裡有記載。

郁李的性質純淨,最喜歡溫和的風和溫暖的陽光,灌溉要用清水,不喜歡肥沃的土壤。《廣魏芳譜》裡有記載。它的樹木顏色是純白色,屬金性,而開的花是粉紅色,結的果實是正紅色,這是金由火轉化的表現。人體中金由火轉化,不就是通過肺來運行三焦的水道嗎?腹部積水腫脹、臉部和四肢浮腫,是因為水道不暢通,小便不利,導致水停留在火的部位,反過來又影響到金。難道不應該疏通水的源頭,讓金重新通過火來轉化成水,從三焦通暢運行嗎?說它能「利小便、水道」,正是為了讓水不從汗液排出,也不向下混雜運行。那麼它味道的酸平和性質的平和,又該如何解釋呢?酸味是木生長的表現。

平性是氣的順暢下降。核中的仁,本來是用來生發木的,而木的生發,本來是用來疏暢氣的。酸味有彎曲和伸直的含義。彎曲和伸直,不是只一味地向上升,也不是只一味地向下沉,應該伸展的時候就伸展,應該彎曲的時候就彎曲,這才是它生理上的從容不迫,不強硬,而且兼具氣的平和,這樣它才能在上盤旋潤澤,在下條達疏通。精微的物質,自然不會混濁而洩出。粗濁的物質,自然不會依附於清淨的物質而留下。

澄清水的源頭,是為了順應水流的方向。至於它的根,顏色潔白,有清爽肅殺之氣,安於土中,自然能夠使土中的濕熱,不與經氣混雜,向上治療牙齦腫痛,是為了建立牙齒堅固的根本。

鈎藤: 性微寒。主要治療小兒寒熱病,以及十二種驚癇。

鈎藤的樣子像葡萄藤,中間是空心的,長約八、九尺,或一、二丈,粗如拇指。放在酒甕中,用嘴吸取,酒就會慢慢流出來,莖上有刺,像鈎子一樣,鈎子是紫色的,葉子細長。《衍義》、《綱目》裡有記載。

《大奇論》說:「心脈充盛,就會發生驚癇、抽搐。肝脈細而急,也會發生驚癇、抽搐。肝脈躁動,就會受到驚嚇。肝腎脈都細而弦,容易受到驚嚇。兩陽經脈急迫,會發生驚」。由此可知,如果某處的氣血過盛,其他地方就會不足。如果某處的經脈緊張,其他地方就會鬆弛。《巢氏病源》說:「小兒血氣不和,體內有熱,心神不寧,所以會發生驚嚇,嚴重時會搖頭吐舌,或睡覺時驚醒抽搐,或頻繁咬牙,這是要發生癲癇的徵兆。

如果出現口眼歪斜,眼珠上翻,手足抽動,背脊僵硬,頸項反折,就是癲癇」。還說:「驚癇是由於驚恐大哭而引起的」。口眼歪斜、手足抽動,是經脈弦急的表現。背脊僵硬、頸項反折,是氣血過盛的表現。難道不是因為氣血運行到這裡,突然被牽引,導致與其他地方不流通,像倒鈎一樣逆流嗎?《舉痛論》說:「驚嚇會導致心無所依,精神無所歸,思慮無所定,所以氣會紊亂」。更何況是在寒熱病之後發作的,不僅正氣會逆亂,邪氣也很難排出,這就是用鈎藤的用意,它雖然是倒鈎逆流,但脈絡卻不會因此而阻塞。紫色是水火交融的顏色。

陰陽、氣血、寒熱等,都可以從中取義。顏色是紫色,性質是寒性,說明它有協調氣血、分解寒熱的作用,已經具備在其中了。況且它是中空的,就能夠交通陰陽,調和上下,這方面的作用難道可以忽略嗎?如果不是這樣,《別錄》只用它來治療一種疾病,後人就不能因此而推翻它其他的功效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