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89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續疏 (89)

1. 本經續疏第六卷

一則風方㿋擾,肌膚豎裂㿋,瘙同,皮起也。已可測其或為畱熱在骨節間,或為邪氣在皮膚中。畱熱在骨節間,因斂肅而及,故就其斂肅而消之。邪氣在皮膚中,因散發而用,故就其散發而驅者。是青蒿助行秋令,青箱猶逞夏時,一采於秋末,一釆於夏初,而就其長,以足其勢,固已示人區別之方、利導之旨矣。要而言之,邪氣、皮膚中熱,係發汗證。

以風瘙、身癢、惡瘡、疥蝨,則不可發汗,所謂「瘡家,雖身疼痛,不可發汗,汗出則痓」是也。蟲䘌係可攻證,以邪氣、皮膚中熱,則不可攻,所謂「病人表未解者不可攻。攻之,利遂不止而死」是也。《活人書》云「䘌病之候,齒無色,舌上白。甚者,脣黑有瘡。其初得,或如傷寒,或因傷寒所致」,則此之脣口青,當即轉黑之機,而邪氣、皮膚中熱,正合傷寒之候。《千金》有青葙子丸,治傷寒後結熱。

《活人》有雄黃銳散,治䘌。統而觀者,則凡瘡癢而外候如傷寒者,為不可易之劑矣。

貫眾:味苦,微寒,**有毒。**主腹中邪熱氣,諸毒,殺三蟲,**去寸白,破癥瘕,除頭風,止金瘡。花,療惡瘡,令人洩。**一名貫節,一名貫渠,一名百頭,一名虎卷,一名扁苻,一名伯萍,一名藥藻,此謂草鴟頭。生元山山谷及冤句、少室山。二月、八月采根,陰乾。雚菌為之使

貫眾,春生赤苗,葉大如蕨,青黃色,面深背淺,兩兩對生,如狗脊而無鋸齒。莖三稜,大如筯,其涎滑,有黑毛叢生。四月花白,七月實黑,根連卷而生,皮黑肉赤,曲屈而有尖觜觜,通嘴,黑鬚攢簇,大如伏鴟。其苗隨處透出,無論縱橫,一根百十頭,經冬不死。參《吳氏本草》、《圖經》、《綱目》

貫眾之根,裹纈層疊,莖鬚錯出四射,恰有合於腹中。其初出莖鬚,頑梗麤濇,恰有合於邪氣。其外黑內赤,味苦氣寒,恰有合於為寒所束之熱氣。然其四射之莖,無不可生青放葉,即皆生理之所敷,則其義為重疊包裹之邪氣、熱氣,自隨所過經絡四散,而導發於外。諸毒者,邪熱久秘,不得宣洩之所成也。

邪熱旣散,毒於何有。蟲者,緣溼熱而出,遇隙而居,善伏於生氣不屆之地。貫眾,隨處孔隙,隨處生機岔湧,一任沉於水,委於冰雪,皆不閡其生全。苟使臟腑空隙鍾氣,盡能如是,蟲何由居。況頑梗粗濇之莖鬚,雖發於外,而根於裹纈層疊之極內,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以之治蟲,專治腎家之蟲,為非無所本矣。

且其功能豈僅在是,形連卷而不密,則可以疏癥瘕中氣血;葉對生而不隻隻,獨也,則可以去頭風之偏。內之赤,不能越外之黑,則可以止金瘡之血;外之黑,終能限內之赤,則可已崩漏衄血。皆以其旣喜生於山,又必近於水,置燥處而不枯,浸水中而不爛,為具剛體而行柔化,畜滑潤而出頑梗,而治喉痹,治物哽,解藥毒,消頑腫,均於此取裁矣。

白話文:

**風邪侵擾,導致皮膚裂開、發癢,如同風疹般。**這種情況可能因為體內餘熱停留在骨節之間,或者邪氣停留在皮膚之中。餘熱停留在骨節間,是由於收斂的機制所導致,所以要用收斂的方式來消除。邪氣停留在皮膚中,是由於發散機制所導致,所以要用發散的方式來驅除。

青蒿能夠幫助秋令之氣運行,青葙則如同在夏天一樣展現生機。青蒿在秋末採收,青葙在夏初採收,它們都能在其生長旺盛時發揮作用,這已經顯示出用藥的區別以及引導治療的方向。總而言之,邪氣、皮膚中的熱,都屬於應該用發汗來治療的症狀。

如果是風瘙(皮膚瘙癢)、全身發癢、惡瘡、疥瘡等疾病,則不可以用發汗的方式治療,這就像古人所說的「患有瘡的人,即使身體疼痛,也不可發汗,發汗會導致抽搐」。蟲瘕(寄生蟲引起的疾病)屬於可以攻下的病症,如果是邪氣、皮膚中的熱,則不可以攻下,就像古人所說的「病人表證未解的,不可以攻下。攻下,則會導致痢疾不止而死亡」。《活人書》中提到「瘕病的症狀,牙齒會失去光澤,舌頭會變白。嚴重時,嘴唇會變黑且有瘡。剛開始得病時,可能像傷寒,或者是由傷寒引起的」,那麼這個嘴唇發青,應該就是轉為發黑的徵兆。而邪氣、皮膚中的熱,正好符合傷寒的症狀。《千金方》中有青葙子丸,是用來治療傷寒後餘熱未消的。

《活人方》中有雄黃銳散,是用來治療瘕病的。綜合來看,凡是瘡癢且外在症狀類似傷寒的,都不能用一般的藥物來治療。

**貫眾:味苦,性微寒,有毒。主要治療腹中邪熱之氣,各種毒素,殺滅三種寄生蟲,驅除寸白蟲,破除癥瘕(腹中腫塊),消除頭風(頭痛),止金瘡出血。**貫眾的花,可以治療惡瘡,使人腹瀉。貫眾又名貫節、貫渠、百頭、虎卷、扁苻、伯萍、藥藻,也叫草鴟頭。生長在元山山谷及冤句、少室山一帶。在二月、八月採挖根部,陰乾。雚菌是它的使藥。

貫眾在春天長出紅色的嫩芽,葉子很大像蕨類植物,青黃色,正面顏色深背面顏色淺,兩兩對生,像狗脊但沒有鋸齒。莖有三條稜,像筷子般粗細,汁液滑膩,有黑色毛叢生。四月開白色花,七月結黑色果實,根部連在一起彎曲生長,外皮黑色肉質紅色,彎曲有尖端,像鳥嘴,黑色的鬚根叢生,整體像一隻伏著的鴟鳥。它的苗到處都能長出來,無論橫著還是豎著,一根莖能長出上百個頭,冬天也不會死。具體可以參考《吳氏本草》、《圖經》、《綱目》。

貫眾的根,層層包裹,莖鬚向四面八方散出,這正符合腹部的狀態。它最初長出的莖鬚,堅硬粗糙,正符合邪氣的性質。它的外表黑色內部紅色,味苦性寒,正好符合被寒氣束縛的熱氣。然而,它向四方延伸的莖,都能長出綠葉,這也是生命的展現。所以,它的意義在於:重疊包裹的邪氣、熱氣,會隨著經絡四散,並引導發散於體外。所謂的諸毒,是由於邪熱長期積聚,無法宣洩所導致的。

邪熱既然散去,哪裡還有毒呢?寄生蟲是因為濕熱而產生,它們喜歡藏在人體生氣無法到達的地方。貫眾,到處都有孔隙,到處都有生機勃發,即使沉在水中,置於冰雪中,也不妨礙它的生長。如果臟腑的空隙都能像它一樣充滿生機,寄生蟲又怎麼能寄居呢?更何況它堅硬粗糙的莖鬚,雖然長在外面,但根源在層層包裹的最內層,《千金方》、《外臺秘要》用它來治療寄生蟲,專門治療腎臟的寄生蟲,並非沒有根據的。

而且它的功效難道僅僅如此嗎?它形狀捲曲但不密閉,可以疏通癥瘕中氣血;它的葉子對生而不是單獨一隻,可以去除頭風偏頭痛。內部的紅色不能超越外表的黑色,可以止金瘡出血;外表的黑色最終能限制內部的紅色,可以治療崩漏、流鼻血。這些都因為它既喜歡生長在山中,又必須靠近水邊,放在乾燥的地方不會枯萎,浸在水中也不會腐爛,具有堅強的體質和柔化的功能,蘊含滑潤卻又能長出堅硬的根莖,所以可以治療咽喉腫痛、食物哽噎、解藥毒、消除頑腫,都是從它這裡取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