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78)
本經續疏 (78)
1. 本經續疏第五卷
白殭蠶:味鹹、**辛,平,無毒。**主小兒驚癎、夜嗁,去三蟲,滅黑䵟,令人面色好,男子陰瘍病,女子崩中赤白、產後餘痛,滅諸瘡瘢痕。生穎川平澤。四月,取自死者,勿令中溼。溼有毒,不可用。
論蠶者,當從其㒩。㒩,屢化之意㒩,作倮,謂蠶也。蓋當其為卵,不厭霜雪,及至成蠶,竝忌西風,此其在陽,固蠕動靈活。在陰,則堅貞不搖之一驗也。其自有生,以至成繭,僅二十二日之暫,乃眠起三次。起則饕食無度,眠則噤口停茹,此其動必返靜,以靜攝動之一驗也。
一眠祇六、七日,始生色黑,繼而白,白而青,青而復白,白而黃,黃而更白,黃則停飼,白則慢食,青則緊餵。是白,為青黃關鍵,此其能事終始之一驗也。至其所以致殭之故,或因熱而驟令風涼,或因不除沙而沙中生熱,或因小時陰氣蒸損,究竟直而不撓,白而不涅。此其縱自捐驅,不遭汙染之一驗也。
然其驕稚難養,動輒罹患,非特畏寒暖之侵迫,更劇畏聲色之非常,與小兒之易熱、易驚何異。受熱受驚而搔擾,則以受熱受驚至死而不騷擾者,應之。可知其無與於口噤反張,手足強直之驚癇矣。能滅黑䵟,即不違汙染也。令人好顏色,即屢變而終歸於白也。惟男子陰瘍,女子崩中赤白,產後餘痛,則應更體會。
夫已上諸病,皆陰在上,不隨陽化,故致陽跌蕩而陰凝滯。用之,是使陰隨陽化也。若陰在下而陽不與化,則陰焉能不或如泥淖之難釋,或如漏巵之無當巵,酒器《玉篇》。但究是物之所食葉間,豈得無津,雖則食而不飲者,固應便而不溺。此則縱使食中含飲,然其津液,終畱於中,供他日密縷聯綿之化,而無所謂溏便焉。
是亦可知,其漏之所以止,淖之所以釋矣。又豈陽盛而驅陰,陰窮而自敗者可竝耶?夫三眠之蠶,化已不一,然其成繭之後,復有變蛾退連等化,則其性氣又異。惟其自此而化止者,則莫如殭而不腐,白而不汙者,為恰如其當,此所以有取於白殭蠶也歟?
木瓜實:味酸,溫。主溼痹,邪氣,霍亂,大吐下,轉筋不止。其枝亦可煮用。
木瓜,狀如柰,春末開花,深紅色。入夏,綴實如小瓜而有鼻,鼻乃花脫處,非蔕也。皮薄色黃,香而甘酸,津潤,不木者,佳。參《綱目》
木瓜,發葉開花於春,成實於夏,其氣且溫,似全秉木火之化者。無如其味酸甘,其質津潤,其皮始而終黃,其肉先白而後赤,是其用又全在血液。故兼覈其體用,為假木火之盛燄,行血液之柔滋。夫柔滋,生於木火,則非陰膩可比。威燄,宣於血液,又非固益能儔。用陽攝陰,使陰不得澌盡。
以陰和陽,令陽迫逐流亡。木瓜功力,大概具於是矣。雖然溼痹無非邪氣,邪氣已為溼痹,而疊稱溼痹邪氣何也?夫陽以陰痹而窮,陰以陽窮而痹,合之,則似陰陽相膠;分之,又似陰陽相軋。惟攝其陰以從陽,宣其陽以布陰,斯邪氣化而溼痹開,溼痹開而邪氣退,方足徵木瓜之功,見木瓜之用,而疊稱之,不為無故矣。然則霍亂吐下,間以「大」字。
白話文:
**白殭蠶:**味道鹹、辛,性平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小兒驚風、夜間啼哭,能夠去除體內的三種寄生蟲,消除臉上的黑斑,使人面色紅潤,還能治療男子陰部潰瘍,以及女子崩漏(月經不正常)的赤白帶下、產後餘痛,並且可以消除各種瘡疤。主要產於穎川的平地和沼澤。在四月時,要採集自然死亡的蠶,不要讓它受潮。受潮的蠶有毒,不能使用。
關於蠶,應該從它的變化來探討。「㒩」的意思是多次變化。㒩,通「倮」,指的是蠶。蠶從卵開始,不怕霜雪,等到變成蠶後,卻又害怕西風,這說明它在陽的方面,是蠕動靈活的。而在陰的方面,則堅貞不動,這是一個驗證。它從出生到結繭,只有短短的二十二天,要經歷三次睡眠和甦醒。甦醒時就貪婪地吃食,睡眠時則閉口不食,這說明它動時必回歸靜,用靜來控制動,這是一個驗證。
一次睡眠只有六、七天,剛開始顏色是黑的,接著變白,變白後變青,變青後又變白,變白後變黃,變黃後又變白。黃色時停止餵食,白色時慢慢進食,青色時則要加緊餵食。白色是青色和黃色的關鍵,這說明它能貫徹始終,這是一個驗證。至於它會變成僵蠶的原因,可能是因為天氣太熱而突然吹到涼風,或是因為沒有清除蠶沙而使蠶沙產生熱氣,或是因為幼小時陰氣受損。總之,它筆直而不彎曲,潔白而不汙穢,這說明它縱使犧牲自己,也不會受到汙染,這是一個驗證。
然而,蠶很嬌嫩難養,動不動就會生病,不僅怕冷怕熱,更怕不尋常的聲音和顏色,這和小孩子容易發熱、容易受驚的情形很相似。受到熱或驚嚇而騷動的蠶,可用那些受熱受驚卻不騷動至死的蠶來治療。由此可知,它和口噤反張、手腳僵硬的驚癇是不同的。能夠消除黑斑,就是沒有違背它不受汙染的特性。能使人容光煥發,就是因為它屢次變化而最終回歸於白色的緣故。至於男子陰部潰瘍,女子崩漏的赤白帶下,以及產後餘痛,則應更加深入地探討。
以上這些疾病,都是陰氣在上,不隨陽氣變化,所以導致陽氣衰弱而陰氣凝滯。使用白殭蠶,是讓陰氣隨著陽氣變化。如果陰氣在下而陽氣不與之變化,那麼陰氣就會像泥沼一樣難以清理,或是像沒有底的酒器一樣無法盛裝。但是探究這種蠶所吃的桑葉之間,怎能沒有津液?雖然它吃東西但不喝水,理應排便而不排尿。這就說明,即使它吃東西時含有水分,但那些津液,最終會留在體內,供給它日後吐絲結繭的變化,而不會造成腹瀉。
這也說明,它能夠止住滲漏,消除泥沼般的狀況。又怎麼能說它是陽氣過盛而驅逐陰氣,陰氣窮盡而自行衰敗的呢?蠶要經過三次睡眠才會變化,但它結繭後,還會變化成蛾,然後退化成連等,這時它的性情氣質又有所不同。只有那些變化停止,僵硬而不腐爛,潔白而不汙穢的蠶,才是最恰當的,這就是為什麼要選用白殭蠶的原因吧?
**木瓜果實:**味道酸,性溫。主要治療風濕病,邪氣,霍亂,劇烈吐瀉,以及腿腳抽筋不止。它的枝條也可以煮水來使用。
木瓜,形狀像柰子,春天末尾開花,花是深紅色。進入夏天,結出的果實像小瓜一樣,頂端有突起,那是花朵脫落的地方,不是果蒂。果皮薄而呈黃色,香甜帶酸,汁多滋潤,不木質化的木瓜品質最好。(參考《本草綱目》)
木瓜在春天發芽開花,夏天結果,它的氣是溫性的,似乎完全秉承木火的變化。但是它的味道是酸甘的,質地滋潤,果皮從開始到最後都是黃色的,果肉先是白色然後變紅,說明它的作用完全在血液方面。因此,綜合考察它的本質和作用,是藉助木火的旺盛之勢,來推動血液的柔潤滋養。柔潤的滋養,產生於木火,所以不是陰膩可以比擬的。旺盛的勢頭,宣發於血液,又不是固澀的藥物所能比擬的。利用陽氣來攝取陰氣,使陰氣不會完全消散。
用陰氣來調和陽氣,使陽氣不會過於流失。木瓜的功效,大概就在這裡了。雖然風濕病就是邪氣,邪氣也就是風濕病,但為什麼要重複說風濕病邪氣呢?這是因為陽氣因陰氣阻滯而衰竭,陰氣因陽氣衰竭而停滯,合起來看,似乎是陰陽互相膠著;分開來看,又似乎是陰陽互相排斥。只有攝取陰氣來順從陽氣,宣發陽氣來布散陰氣,這樣邪氣才能化解,風濕病才能疏通,風濕病疏通,邪氣才能消退,這才能證明木瓜的功效,體現木瓜的作用,因此重複稱呼風濕病邪氣,不是沒有原因的。至於霍亂吐瀉,文中特意用了「大」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