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77)
本經續疏 (77)
1. 本經續疏第五卷
假使因風因痰而生熱,因熱因恐而致驚,因驚因熱而為癇為癲,則固恃以動靜云為者,且為之閉鬱而不得自主,以此神具理足之物,導其噓吸之機,濬其騫揚之路,而授以鍊蛻之方,陰中之清陽旣達,裹纈之穢濁自消。然《本經》不直曰主癇癲,而曰「主小兒驚癇,夜嗁,癲病,寒熱」,何也?夫蠐螬與蟬,皆化於春夏。被遏者,固屬陽。
所遏者,亦非陰也。假使清陽為至陰所遏,亦能化蠐螬而成蚱蟬耶?故夜嗁、寒熱,皆清氣之欲伸而不得伸,濁氣之欲閉而不得閉,有陰陽相爭,清濁相干之道焉。特小兒欲竇未啟,思慮貞淳,濁氣干之而不能入;大人則情緒紛綸,神志龐雜,濁氣干之而竟能入,故有煩擾與不慧之分。惟小兒堅固於神,懦弱於氣,大人蕪累於神,昌沛於氣。
故夜嗁者,神之作用。寒熱者,氣之作用。更當知,嗁以夜者,寒熱必於晝。以夜,則濁之淤,愈甚。而晝,則氣之昌,有加也。至婦人乳難,胞衣不出,則會意其善蛻,竝無甚深妙義,然即此推之,其用蓋有不止此者,擴而充之,可也。
烏賊魚骨:味鹹,微溫,**無毒。**主女子漏下赤白經汁、血閉、陰蝕腫痛、寒熱、癥瘕、無子,驚氣入腹,腹痛環臍,陰中寒腫,令人有子,又止瘡多膿汁不燥。肉,味酸,平。主益氣,強志。生東海池澤。取無時。惡白蘞、白芨、附子
烏賊魚,生海中,形若革囊,口在腹下,八足聚生口旁,其背上只有一骨,厚三、四分,狀如小舟,形輕虛而白,又有兩鬚如帶,甚長。遇風波,即以鬚下矴粘石如纜。腹中血及膽,正如墨,可以書字,但逾年,則迹滅耳。皮黑色,肉白色。九月,寒烏入水則化,此過小滿,則形縮小。《圖經》
海舟遇風,勢虞漂覆,則下矴。魚,非畏漂覆者,何以亦下矴?不知魚固優游涵泳於水,若掀舞簸盪,非所樂也。況云「九月寒烏入水所化,過小滿,則形縮小」,是烏本以不勝風力,故下矴而為魚。雖旣為魚,豈忘風猛,且思休息,若不下矴,終無休息之期。小滿已後,風力自微,而此物防範勇敢之氣,亦遂懈,是以形轉小,不曰瘠,而曰縮。
人身之氣,猶風也。血,猶水也。血由氣而化,以氣而行氣,由血而澤,以血而安,若血有所脫,則氣遂獨勝而激揚飄驟,不能絪縕相感而相化。於是,怒,則促血妄出,而成漏巵。弛,則任血結聚,而為癥瘕。得此,輕虛潔白骨之似氣者,旣能從空際下矴於水而為魚,轉危殆為安居。
復能水中下矴於石,更便安居牢固焉。可會意夫攝氣入血,固氣即所以固血,氣順而血不能不順矣。若命曰濇,或命曰通,其理均有所隔。觀其肉能益氣、強志,不可為攝陽入陰之證耶?
白話文:
如果因為風邪或痰導致發熱,因為發熱或恐懼導致驚嚇,因為驚嚇或發熱導致癲癇或瘋癲,那麼原本應該能自主活動的身體,就會因為閉塞鬱結而無法自主。因此,要用這個神氣充足的藥物,來引導呼吸的機制,疏通氣機運行的道路,並給予轉化蛻變的方法,讓陰氣中的清陽之氣得以通達,被包覆的穢濁之氣自然消散。然而《本經》不直接說它治療癲癇,而是說「治療小兒驚癇、夜啼、癲病、寒熱」,這是為什麼呢?要知道蠐螬和蟬,都是在春夏季節羽化蛻變的。被抑制的,當然屬於陽氣。
而所抑制的,也並非是陰氣。如果清陽之氣被極陰之氣所抑制,難道也能轉化成蠐螬而變成蚱蟬嗎?所以夜啼、寒熱,都是清氣想要伸展卻無法伸展,濁氣想要閉塞卻無法閉塞,有陰陽相互爭鬥,清濁相互干擾的現象在其中。特別是小孩子慾望還沒開啟,思想單純,濁氣干擾他們而不能侵入;大人則情緒紛亂,心思雜亂,濁氣干擾他們就能侵入,所以有煩躁與不聰明的區別。只是小孩子精神堅強,氣比較虛弱;大人則精神勞累,氣比較旺盛。
所以夜啼,是精神的作用。寒熱,是氣的作用。更要知道,夜裡啼哭,寒熱一定會出現在白天。因為晚上,濁氣淤積更嚴重。而白天,則氣的運行更旺盛。至於婦女難產,胎盤無法排出,則應該理解它是善於轉化蛻變,並沒有什麼很深奧的道理。然而從這裡推廣開來,它的功效應該不只如此,可以擴展運用它。
**烏賊魚骨:味鹹,性微溫,**無毒。**主治婦女漏下赤白經汁、血閉、陰部潰爛腫痛、寒熱、癥瘕、不孕,**驚嚇之氣進入腹中,腹痛環繞肚臍,陰部寒冷腫脹,能使人懷孕,又可以止瘡多膿汁不乾燥。烏賊魚肉,味酸,性平。主治益氣,強壯心志。生長在東海的池澤中。採集沒有時間限制。忌與白蘞、白芨、附子同用。
烏賊魚,生長在海中,形狀像皮革袋子,嘴巴長在腹部下面,八隻腳聚集在嘴巴旁邊,它的背上只有一塊骨頭,厚度三、四分,形狀像小船,形狀輕而虛,顏色是白色,還有兩條像帶子一樣的觸鬚,非常長。遇到風浪,就用觸鬚下錨,粘在石頭上,像船纜一樣。腹中的血和膽汁,就像墨水一樣,可以用來寫字,但過了一年,字跡就會消失。皮是黑色的,肉是白色的。九月,寒冷的烏賊入水後會蛻變,過了小滿,形狀就會縮小。《圖經》記載
海上的船隻遇到大風,可能會有傾覆的危險,就會下錨。魚,不是怕傾覆的,為什麼也要下錨呢?不知道魚本來就悠閒地在水中游動,如果被風浪掀起翻騰,並不是它們喜歡的。況且說「九月寒冷的烏賊入水後蛻變,過了小滿,形狀就會縮小」,可見烏賊本來就不能承受風的力量,所以下錨而變成魚。雖然已經變成魚了,又怎麼會忘記風的猛烈呢?還是會想休息,如果不下錨,就沒有休息的時候。小滿過後,風力自然減弱,而這種生物防備風浪的勇氣,也隨之鬆懈,所以形狀轉小,不說是消瘦,而是說縮小。
人身體的氣,就像風一樣。血,就像水一樣。血由氣而化生,靠氣來運行。氣靠血來滋潤,靠血來安定。如果血有所缺失,那麼氣就會獨自旺盛,而激蕩飄忽,不能陰陽調和互相感應轉化。於是,憤怒,就會促使血妄亂地流出,形成崩漏。鬆懈,就會任由血結聚,而形成癥瘕。得到這種輕虛潔白,像氣一樣的骨頭,既然能夠從空中下錨於水中而變成魚,轉危險為安居。
又能在水中下錨於石頭上,更加能安居牢固。可以領會到它收攝氣進入血中,固氣就是用來固血,氣順了,血自然不能不順。如果將它命名為澀,或是命名為通,其中的道理都有所隔閡。觀察它的肉能益氣、強壯心志,不可以把它當作是收攝陽氣入陰的證據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