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76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續疏 (76)

1. 本經續疏第五卷

何謂致用在陽?蓋其解毒除熱,非令毒與熱,如水之涸,如火之熄,如金之鎔,如木之燼也,乃於毒,使毒散;於熱,使熱透耳。何謂以陰濟陽?蓋可以犀角治者,其毒與熱必著陰,苟非透達,所著不散,設使浪散,其陰必耗,惟犀角則能旣散所著,復不耗陰耳。雖然,此其功用,上文皆已宜闡,更有可為據而未及發者焉。

《外臺秘要》之用犀角治中風是也見十四卷。近效薏苡仁湯,則曰「療暴風,手足癱廢,或四肢𢂽痹」。延年獨活湯,則曰「療歷節,風流入腰腳」。《古今錄驗》防風湯,則曰「主身體四肢節解,疼痛,如墮脫腫,按之皮急」。《千金》排風湯,則曰「手足腫」。廣濟犀角丸此在十五卷,則曰「四肢煩」。

夫頭,為諸陽之會。四肢,則諸陽之本也。陽之所以化風者,在上,則獨亢而不與陰交。在四旁,則壅閑而不得陰濟也。壅閼而不得陰濟,則陽盛而癱廢、𢂽痹、節解、腫急、疼煩生焉。癱廢等患,得犀角而可解,則可見陽所壅閼處,犀角必至而達之,竝不徒達之,必且裕其陰,以續陽,而使陽達矣。所謂四肢為諸陽本者,為陽衇皆起於四肢也。

而陰衇,則皆終於四肢。是陽之壅而不行,實緣陰之斷而不至也。則所謂「致用在陽,成功在以陰濟陽」者,豁然可明。

虎骨:主除邪惡氣,殺鬼疰毒,止驚悸,主惡瘡鼠瘻,頭骨尤良。膏,主狗嚙瘡。爪,辟惡魅。肉,主惡心欲嘔,益氣力。

假猛厲之威,驅隱賊之毒,操制勝之氣,厭素伏之禽。《別錄》虎骨主療,似只如是,竝無甚難明者。特今世用虎骨,全注意甄權治「筋骨毒風,攣急,屈伸不得,走注疼痛」一節,得無以其能生風者之骨,矯強悍疾。若是,正所以使筋骨因風遂不能動搖者,起歟?然筋骨,因風溼而攣急,致不能屈伸,較之因風者,其多不啻倍蓗。

因溼而用虎骨,詎非大害,亦何以的知其不因溼,而必因風耶?夫固當以「走注疼痛」一句,足之矣。溼係遲滯之氣,能阻於一處為病,不能走注而痛也。驗之更有一法,風以動生,溼由動去,凡攣急之候,搖動而痛甚者,為風。痛緩者,為溼。何如?

蚱蟬:味鹹、**甘,寒,無毒。**主小兒驚癎、夜嗁、癲病、寒熱、驚悸,婦人乳難、胞衣不出,又墮胎。生楊柳上。五月采,蒸乾之,勿令蠹。

蚱蟬,即蠐嘈所化也。方首廣額,兩翼六足,以脅而鳴,吸風飲露,溺而不便,性畏日,仲夏始化,三十日而死。蟬蛻,是蠐螬化蟬時所蛻殼也。《乘雅》

穢濁瀰漫,遏抑清化,清化無以自伸,乃旋與相噓吸,變死為生,得成蠐螬。潔白為體,蠕動其形,然不能出於穢濁之表,猶氣清而質濁者也。由是而鍊清於中,蛻濁於外,清旣足以自立,濁遂結而成衣,剖背以出,一旦而高騫於樹,嘹喨揚聲,則已復厥清化矣。是其清化於人,為陰中之陽,所以發聰明,應萬殊者也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致用在陽」是什麼意思呢?那是因為犀角的解毒除熱,並不是像水乾涸、火熄滅、金屬熔化、木頭燒成灰燼那樣,而是使毒素消散、使熱邪透發出來。那什麼又是「以陰濟陽」呢?因為可以用犀角治療的,其毒和熱一定是附著在陰分,如果不能使其透達出來,所附著的毒熱就無法散去;如果強行使之散去,又會耗損陰液。只有犀角能使附著的毒熱散開,又不耗損陰液。雖然犀角的這些作用,前面都已經闡述清楚了,但還有一些可以作為佐證而沒有說到的。

《外臺秘要》用犀角治療中風的記載就是一個例子(見第十四卷)。《近效薏苡仁湯》說可以「治療突然發生的中風,手腳癱瘓,或者四肢麻木。」《延年獨活湯》說可以「治療關節疼痛,風邪侵入腰腿。」《古今錄驗》的防風湯說可以「主治身體四肢關節解脫般疼痛,好像要脫落,腫脹,按壓時皮膚緊張。」《千金》的排風湯說可以「治療手腳腫脹。」廣濟犀角丸(在第十五卷)說可以「治療四肢煩躁。」

頭部是所有陽經會聚的地方,四肢則是所有陽氣的根本。陽氣之所以會化為風邪,在頭部,是因為陽氣過於亢盛,沒有陰氣來交合;在四肢,是因為陽氣被壅塞,沒有陰氣來滋養。陽氣被壅塞而沒有陰氣滋養,就會出現陽氣過盛,導致癱瘓、麻木、關節脫解般疼痛、腫脹緊張、疼痛煩躁等症狀。癱瘓等病症,用了犀角就可以解除,可見陽氣被壅塞的地方,犀角一定能到達,而且不僅僅是到達,還能滋養陰液,以延續陽氣,使陽氣通達。所謂「四肢是陽氣的根本」,是因為所有陽經都起始於四肢。

而陰經,則都終止於四肢。這是因為陽氣壅塞不能運行,實際上是因為陰液斷絕不能到達。那麼所謂的「致用在陽,成功在以陰濟陽」的道理,就非常明顯了。

虎骨:主要功效是驅除邪氣、殺滅鬼疰毒、止驚悸,治療惡瘡、鼠瘻,其中頭骨的效果尤其好。虎骨膏可以治療被狗咬傷的瘡。虎爪可以避除邪魅。虎肉可以治療噁心想吐,增強力氣。

虎骨之所以能發揮強勁的威力,是為了驅除潛藏的毒邪,掌握制勝的氣勢,壓制素來伏藏的邪氣。《別錄》記載虎骨的功效,看起來似乎只有這些,並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地方。但現在的人用虎骨,都只注意到甄權治療「筋骨毒風,攣縮拘急,不能彎曲伸展,走注疼痛」這一點,是否因為它能生風的特性,而強行治療強悍的疾病呢?如果是這樣,恰恰會使得筋骨因為風邪而更加無法動彈吧? 然而筋骨因為風濕而攣縮拘急,導致不能彎曲伸展,比起單純因為風邪引起的,要多出數倍。

因為濕邪而使用虎骨,難道不是危害很大嗎?又怎麼能確定它不是因為濕邪引起的,而一定是風邪引起的呢?實際上,應該根據「走注疼痛」一句來判斷。濕邪屬於遲滯的邪氣,容易停留在一個地方成為疾病,不會走注疼痛。驗證的方法還有一個:風邪因動而生,濕邪因動而去。凡是出現攣縮拘急的症狀,如果搖動時疼痛加劇,那就是風邪;如果搖動時疼痛緩解,那就是濕邪。怎麼樣?

**蚱蟬:味鹹、**甘,性寒,無毒。**主要治療小兒驚風、夜啼、癲癇、寒熱、**驚悸,婦女難產、胞衣不下,還可以墮胎。生長在楊柳樹上。五月採摘,蒸乾,不要讓蟲蛀。

蚱蟬,就是蠐螬所蛻變的。頭是方的,額頭寬闊,有兩對翅膀,六隻腳,用脅部鳴叫,吸風飲露,不排泄,怕陽光,仲夏開始蛻變,三十天就死了。蟬蛻,是蠐螬蛻變成蟬時所脫下來的殼。《乘雅》記載。

污濁之氣瀰漫,阻礙了清陽之氣的升發。清陽之氣無法伸展,就與之相互噓吸,化腐朽為神奇,形成了蠐螬。蠐螬潔白為體,蠕動而行,但是無法脫離污濁的環境,就像氣清而質濁一樣。由此,它在內淨化,在外蛻變,清氣足以自立,濁氣則凝結成外殼,從背部裂開而出,一旦高飛於樹上,嘹亮鳴叫,就恢復了清陽之氣。它給人的啟示,屬於陰中之陽,所以能啟發智慧,應對萬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