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72)
本經續疏 (72)
1. 本經續疏第五卷
鬼箭,生巖間,小株成叢,三月生嫩條,長四、五尺。條上三面,如鋒刃,如箭羽,黃褐色,若柏皮。葉似野茶,對生,四月開碎花,黃綠色。結實如冬青子,削取皮羽入藥。參《圖經》、《拾遺》、《綱目》
下血,汗出而不腹滿,是產後鬱冒虛證。汗出,腹滿而不下血,是傷寒陽明實邪。腹滿,下血而汗不出,是癥瘕瘀血在中。惟其崩中、下血、腹滿、汗出竝見,所以虛不成虛,實不成實,為邪因虛而難越,虛因邪而益劇矣。然此邪,得以衛矛而除,顧名思義,則當得於已虛、未虛之際。
夫捍衛不疎,邪不得入,不自警覺,不護以戈矛,惟其虛方伊始,失於防範,是以懼實邪之踵增禦侮耳。所謂禦侮奈何?蓋衛矛之外向者,乃其皮。莖之在中,則猶圓也。然苟儘其皮之圍,以廓於外,仍其莖之度,而懸於中,則外內不相接,氣力不相連,不得云衛,且無所為矛矣。惟其皮摺疊於外,而其莖著帖於中,斯呼吸相續,還往相資。
在人身,猶氣不因血之漏而汗出不休,血不因氣之越而崩下不止,遂有以使其在中之滿消,而邪得除。試以貫之鬼毒蠱疰,何莫非正有間而邪得入,邪旣入而正遂虛,即更合於《別錄》所主之中惡、腹痛、白蟲及皮膚風毒腫,《千金》、《外臺》每以此治心痛,皆可以知其所由矣。
鹿茸:味甘、酸,溫、**微溫,無毒。**主漏下惡血,寒熱,驚癎,益氣,強志,生齒,不老,**療虛勞灑灑如瘧、羸瘦、四肢酸疼、腰脊痛、小便利、洩精、溺血,破畱血在腹,散石淋、癰腫、骨中熱疽,養骨,安胎,下氣,殺鬼精物,不可近陰,令痿。久服,耐老。四月、五月解角時取,陰乾,使自燥。馬勃為之使。**角,**味鹹,無毒。**主惡瘡,癰腫,逐邪惡氣,畱血在陰中,除小腹血急痛、腰脊痛、折傷、惡血,益氣。七月采。杜仲為之使
血非與熱搏,不為惡血、癰腫,猶可以性溫者,治之乎?豈知鹿角之自下上上,歧中出歧,兩兩相參,燦然竝列,絕似足三陰經也。夫脾肝腎,聯處中下,均主引精血上奉,其有藏氣不咸,無以蒸騰精血,而或為畱熱,或至滲洩,若不用性溫之物何,以使畱者行,陷者舉耶?縱使惡瘡、癰腫、邪惡氣、畱血在陰中,有挾熱者,不妨以他物,別除其熱。鹿角,則仍引其中未敗之血,隸原統之經而上縈焉,以免誅伐無過之咎。
至於折傷、血瘀,或血衇不續而腰脊痛,或血衇畱阻而少腹急痛者,正須此通其流行之路,而後病可已。惟其性溫,是以能致氣行。惟其氣行,是以能動畱血,故《別錄》歸結其功而美之曰「益氣」,無慚也已。凡獸血皆不能至角,惟鹿則角中有血,是本能引血至上者。況茸,乃當舊角纔解,積血岔湧,將欲作角之時,逞其曳引之力,正厚取其推送之勢方張。
白話文:
鬼箭:生長在岩石間,小株叢生成片,三月長出嫩枝條,約四、五尺長。枝條上有三面,像鋒利的刀刃,也像箭的羽毛,呈現黃褐色,像柏樹皮。葉子像野茶樹,對生,四月開黃綠色小花。結的果實像冬青子,削取外皮的羽毛入藥。可參考《圖經》、《拾遺》、《綱目》的記載。
下血:如果生產後出血,同時出汗卻沒有腹脹,這是產後氣虛導致的昏厥虛證。如果出汗,腹脹卻沒有出血,這是傷寒陽明實邪。如果腹脹、出血卻不出汗,這是腹中癥瘕瘀血的表現。唯獨崩漏、出血、腹脹、出汗同時出現,使得虛證不純粹是虛證,實證也不單純是實證,是邪氣因為虛弱而難以驅除,虛弱又因邪氣而更加嚴重。然而這種邪氣,可以用衛矛來清除。從它的名稱意義來看,應該在身體剛開始虛弱或尚未虛弱的時候使用。
如果防衛不疏忽,邪氣就無法入侵,如果不自我警惕,不以武器防護,只是在身體剛開始虛弱時,就疏於防範,這才需要懼怕實邪趁虛而入,加重病情。那麼要如何禦侮呢?衛矛的外向部分是它的皮,莖的內部則近似圓形。如果只是盡量擴大外皮的範圍,而莖的粗細不變,懸在中間,那麼外皮和內部就不能相互連接,氣力也不能相互聯繫,就不能稱之為防衛,也沒有任何作為武器的意義。只有當外皮摺疊在外,而莖緊貼在中間,這樣才能呼吸相通,互相資助。
在人體中,就像氣血不會因為漏血而導致汗流不止,血也不會因為氣的耗散而導致崩漏不止。這樣就能消除腹中的脹滿,邪氣也能夠去除。試著用這個道理來解釋鬼毒蠱疰,難道不是因為正氣有間隙,邪氣才得以入侵嗎?邪氣一旦入侵,正氣就更加虛弱,這也更符合《別錄》所記載的能治中惡、腹痛、白蟲和皮膚風毒腫的功效。《千金方》、《外臺秘要》常用此藥治療心痛,都可以由此得知它的道理。
鹿茸:味甘、酸,性溫、微溫,無毒。主要治療漏下惡血、寒熱、驚癇,能補益氣力、堅強意志、促進牙齒生長,使人延年益壽。還能治療虛勞像瘧疾一樣發冷發熱、身體消瘦、四肢酸痛、腰脊疼痛、小便不順暢、遺精、尿血,能破除腹中留下的瘀血,消散石淋、癰腫、骨中熱毒,滋養骨骼,安胎,降氣,殺除鬼怪精物,但不可接近陰部,否則會導致陰莖萎軟。長期服用可以延緩衰老。在四月、五月鹿解角時採集,陰乾使其自然乾燥。馬勃是它的輔藥。
鹿角:味鹹,無毒。主要治療惡瘡、癰腫,驅逐邪惡之氣,治療陰部留下的瘀血,能消除小腹血急痛、腰脊疼痛、跌打損傷、惡血,能補益氣力。在七月採集。杜仲是它的輔藥。
血液不是因為與熱邪搏鬥,所以才變成惡血、癰腫,難道可以用性溫的藥物來治療嗎?要知道鹿角從下向上生長,在分叉處又長出分叉,兩兩相對,整齊排列,很像足三陰經脈的走向。脾、肝、腎三臟位於下腹部,都主管將精血向上輸送。如果臟腑藏氣虛弱,無法蒸騰精血,就可能產生留熱,或滲漏散失。如果不用性溫的藥物,怎麼能使停滯的精血流通,使下陷的精血升提呢?即使惡瘡、癰腫、邪惡之氣、陰部留血這些病症,有夾雜熱邪的情況,也可以用其他藥物,分別去除熱邪。鹿角則仍然將其中未敗的血液,引導到原來所屬的經脈而向上運行,避免了過度殺伐的過失。
至於跌打損傷、血瘀,或血脈不通而導致的腰脊疼痛,或血脈留滯阻礙而導致的小腹急痛,正需要鹿角來疏通血脈運行的通道,之後病症才能痊癒。鹿角的性質溫和,所以能夠推動氣的運行。因為氣運行,才能推動滯留的瘀血,所以《別錄》總結它的功效而讚美它說“益氣”,這是當之無愧的。所有動物的血都不能到達角部,只有鹿的角中有血,這是它本身具有引血上行的能力。更何況鹿茸,正值舊角剛脫落,大量血液湧出,將要長成新角的時候,充分發揮了它的牽引力量,正可以順應它推送的氣勢來增強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