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70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續疏 (70)

1. 本經續疏第五卷

草木有節,必因中空,中不空,必因有枝。不中空,又無枝蘗而有節者,則惟檳榔。草木之葉叢生者,必由地起,不由地起,亦必有枝蘗。旣非地起,又無枝蘗而發於木杪者,亦惟檳榔。是其葉間所生之果,上行極而下者,非特行於內,無或畱阻,即行於外,縱有畱阻之跡,亦不礙其流轉之氣。

然檳榔之通行節間,無復畱礙,而主消穀、逐水,何竟與甘遂之有節、中實,除畱飲、宿食,破癥瘕、積聚,利水穀道者,同其理?蓋根,是生發所攸繫,故主升。實,為退藏所歸著,故主降。甘遂草根,檳榔木實。甘遂旣可因味苦氣寒而下趨,檳榔又何不可因味辛氣溫而上出。

況一株直上,旁無歧互,至五、七丈,方得發葉。是其氣之坌湧上出,甚烈。但以歸根復命,其升甚者,降亦必甚,故其實為下行。特旣沾水土,旋可上生,則降之後,仍復能升,本不必以其味辛氣溫也。是故,消穀者,引穀下行,及抵土中,使之消磨,還能令氣上出。逐水者,導水下行,俾及通調之道,還能令精微上奉,是其行中道之功。

除痰癖者,搜剔之,疏通之,不使隱處遐僻,是其行旁側之力。水穀通調,氣機流鬯,自無邪氣敢干其間,生蟲作祟。若一於降而總為破洩,有如甘遂,則人之比於果實,終日咀囓,何不見猝有大害耶?可以知其故矣。

烏藥:味辛,溫,無毒。主中惡,心腹痛,蠱毒,疰忤,鬼氣,宿食不消,天行疫瘴,膀胱腎間冷氣攻衝背膂,婦人血氣,小兒腹中諸蟲。其根葉,嫩時采。作茶片,炙碾煎服,能補中益氣,偏止小便滑數。生嶺南邕容州及江南。樹生似茶,高丈餘,一葉三椏,葉青陰白,根色黑褐,作車轂形,狀似山芍藥根,又似烏樟根,自餘直根者,不堪。一名旁其。

八月采根。宋附

治宿食宜消,治溲滑宜固,消之與固,顯相背馳,決非一物所堪兼有,而本草著錄,方家循用,實能竝擅其長,何也?夫腎,為陰藏而中有陽;膀胱,寒水之府而號太陽,是其實皆體陰而用陽者。烏藥色黑,乃氣味辛溫,且開花結實均以夏月,不正體陰用陽者乎?〈金匱真言論〉曰「北方黑色,入通於腎,開竅於二陰」,即本草云「主膀胱腎間冷氣」,皆推本之論。蓋惟此陰中之陽,德協地下之暖,他日生發之氣,於是而化;盛長之氣,於是而始。

「中惡、心腹痛、蠱毒、疰忤、鬼氣」,盛長之氣所擊散也。「宿食不消、天行疫瘴」,生發之氣所化導也。夫然,則膀胱腎間冷氣,旣攻衝背膂而親乎上者,不猶烏藥之從黑根而生樹,卻已轉冷氣為發育條達之氣耶?特宜知溫而辛,非溫而甘苦酸鹹者,此僅能使陰中有陽而不條鬯者,發;不能使陰中無陽者,生,此則大有逕庭,不得混合。

白話文:

植物的莖有節,通常是因為中間是空心的;如果中間不是空心的,通常是因為有枝幹。如果中間不是空心,又沒有枝幹,卻有節的,就只有檳榔了。一般植物的葉子都是從地面長出來的,如果不是從地面長出來的,也一定會有枝幹。如果既不是從地面長出來,又沒有枝幹,而是直接從樹梢長出來的,也只有檳榔了。檳榔的果實長在葉子之間,向上生長到極點後又向下生長,這種向下走不是只在內部走,沒有任何阻礙;即使在外行走,縱使有阻礙的痕跡,也不會妨礙氣的流動。

檳榔在節與節之間流通,不會有任何阻礙,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、排除體內多餘水分。為什麼會跟甘遂這種有節又中空的藥材,同樣具有消除體內積液、消化積食、破除腫塊、清理體內積聚、疏通水和食物的通道的功效呢?這是因為根是植物生發的關鍵,所以主升;果實是植物退藏的歸宿,所以主降。甘遂是草的根,檳榔是樹的果實。甘遂因為味苦性寒而使藥性向下走,檳榔為什麼不能因為味辛性溫而使藥性向上走呢?

況且檳榔樹一株直直向上生長,旁邊沒有分枝,長到五、七丈高,才會長出葉子。這說明它的氣向上湧動非常強烈。但是因為果實要回歸根部,所以上升的力量越強,下降的力量也越強,所以它的果實是向下走的。特別是當檳榔的果實沾到水土後,又可以向上生長,這表示下降之後,仍然能再上升,這並不是因為它味辛性溫。因此,說它能消化食物,是引導食物向下走,到達土壤之中,讓食物被消化磨滅,同時還能使氣向上散發;說它能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,是引導水向下走,使其達到疏通調節的通道,同時還能讓精微物質向上輸送,這就是它運行中道的功效。

說它能去除痰癖,是通過搜剔、疏通的方式,不讓痰邪隱藏在偏僻的地方,這是它運行在旁側的力量。水和食物的通道暢通,氣機運行順暢,自然沒有邪氣敢於侵擾,也不會產生蟲子作怪。如果只是一味地向下走,如同甘遂那樣,將體內物質全部瀉出,那麼人每天吃東西,如果都這樣,為何沒有突然產生大的危害呢?這就足以說明其中的道理了。

烏藥:味辛,性溫,無毒。主要治療中邪、心腹疼痛、蠱毒、疰忤、鬼氣、宿食不消化、流行性瘟疫、膀胱腎之間的寒氣衝擊背部,婦女的血氣疾病,以及小孩腹中的各種寄生蟲。它的根和葉子,在嫩的時候採摘。可以製成茶片,烤過後磨成粉沖泡服用,能補中益氣,特別能止住小便頻繁。烏藥生長在嶺南的邕容州和江南地區。樹長得像茶樹,高有一丈多,一片葉子長出三個枝椏,葉子正面是青色,背面是白色。根部顏色黑褐色,形狀像車輪的輪轂,又像山芍藥的根,也像烏樟樹的根,其他直根的就不好。又名旁其。

八月採根。宋代補充說明。

治療宿食應當消化,治療小便頻繁應當固澀,消化和固澀,明顯是相反的兩種功效,絕非一種藥物可以兼具,但是本草書籍記載,醫家也遵照使用,確實能同時具備這兩種功效,這是為什麼呢?腎臟屬於陰藏,但是內部有陽氣;膀胱是寒水之府,卻號稱太陽,這說明它們的本質都屬陰,但功能卻是陽性的。烏藥顏色是黑色的,但氣味辛溫,而且開花結果都在夏季,這不正是體陰用陽的表現嗎?《金匱真言論》說:「北方顏色是黑色,通於腎,開竅於二陰」,這和本草上說的「主要治療膀胱腎之間的寒氣」都是從根本上推論的。因為只有這種陰中的陽氣,才能協同地下的溫暖,將來生發之氣,因此而化生;旺盛的生長之氣,也從這裡開始。

所謂的「中邪、心腹痛、蠱毒、疰忤、鬼氣」,都是被旺盛的生長之氣所擊散的。「宿食不消化、流行性瘟疫」,都是被生發之氣所化導的。如果這樣的話,那麼膀胱腎之間的寒氣,既然能衝擊背部而接近上面,不就像烏藥從黑色的根長出樹木,反而將寒氣轉化為生長發育之氣了嗎?特別要知道烏藥是溫而辛,而不是溫而甘苦酸鹹,溫而辛的藥性僅能使陰中本來有陽氣但是不通暢的,使其發散出來;不能使陰中本來沒有陽氣的,使其產生出來,這兩者有很大區別,不能混為一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