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66)
本經續疏 (66)
1. 本經續疏第四卷
以氣味言,則氣之香者,屬土。天地間水火,無土不能相入。味之辛者,屬金。人間水火,無金不能互交。導之行者,升降自由金木。導之歸者,往返自隨水火,是其交通陰陽,不與諸豆蔻之分理陰陽者同,此又其一也」。然二物,各有親切著裏之理。在縮沙蜜,則皮黃赤而核微黑,味兼酸且鹹也。
是火土之效用,卻固護夫水。辛通之循職,卻歸根於水。故曰「主虛勞,冷瀉,宿食不消,赤白洩利,腹中虛痛,下氣」,皆火土之氣隔礙,不能下交於水,而水無防範,恣性橫流之候也。在益智子則皮黑核白,味兼微苦也。是水之衛乎外,能致火之斂於內,苦降之,循其職能致水,遂滋火而火明。
故曰「主遺精,虛漏,小便餘瀝,益氣,安神,補不足,利三焦,調諸氣」,皆水氣不斂,不能上交於火,而火萎餒,不能自持之候也。以大致而言,則諸豆蔻主通,二物主攝。就二物而言,則縮沙蜜主降,益智子主升。然縮沙蜜之降,乃去其有形,以歸無形。益智子之升,乃致其有形,以稟無形。
而其歸根復命之元,實亦與諸豆蔻等,為恃其辛涼收肅之力。蓋南國氣候,冬月類無退藏嚴密之令,而夏月之發越,多晝酷暑,而夜即涼爽,是諸物之毓秀於是者,皆發中寓斂,與中土之發者自發,斂者自斂,又不同也。
莎草根:味甘,微寒,無毒。主除胷中熱,充皮毛。久服,利人,益氣,長鬚眉。一名薃,一名侯莎,其實名緹。生田野。二月、八月采。
莎草根,即今香附子,其葉如老韭葉而鞕,光澤,有劍脊稜。五、六月,中抽一莖,三稜中空,莖端復出數葉,開青花成穗,如黍,中有細子。其根有鬚,鬚下結子一、二枚,轉相延生。子上有細黑毛,大者,如羊棗而兩頭尖,采得燎去毛,暴乾用。《綱目》
理有常然,物莫兩大。戴角者,無齒;附翼者,兩足,無可妄增減也。乃莎草者,旣挺莖成穗,結實如黍,復根引連續,實如羊棗。上已葉發繁茂,下更根縷猥多,其氣可謂盛矣,然益當究其所由。旣無偉岸之莖,又乏魁碩之根,而繁盛如是,可知,其生氣獨鍾於根與葉之間,比之人身,則胷中也。縷析之根,則縈洄臟腑之衇絡也。
條秩之葉,則周浹一身之經衇也。惟內行之氣,不縷析瀠迴;外行之氣,不條秩周浹,斯胷中為熱,充氣於皮毛而熱已。是除胷熱,即以充皮毛。充皮毛,正由除胷熱。氣聚於內而不達,氣餒於外而不繼,則皮毛為悴。內氣得達,則為益氣。外氣得繼,則為長鬚眉。是益氣,即以長鬚眉。
長鬚眉,正由氣益。雖然是皆氣為之病,調氣,即以除病也。奈何後之人,皆謂為「血中氣藥」。氣主煦,血主濡。煦者,能生而不能澤。濡者,能澤而不能生。故但啟發胷中之熱,使出皮毛,而無血介於其間,何以稱充?但透達在內之氣,使抵鬚眉,而無血介於其間,何以稱長?曰充曰長,非為其血隨氣行,氣曳血展,氣不耗血,血不阻氣耶?所以然者,正由其根,絲縷曲屈而生實生毛。其葉,光澤柔韌而不折不撓也。
白話文:
從氣味來說,氣味香的藥材屬土。天地間的水和火,沒有土的調和就無法互相融合。味道辛辣的藥材屬金。人世間的水和火,沒有金的協調就無法互相交流。能引導藥性向上向下運行的,是金和木的屬性。能引導藥性回歸本位的,是水和火的屬性。它們能調和陰陽,這點和一般豆蔻類藥材區分陰陽的原理不同,這是它們的一個特點。
然而,這兩種藥材(縮砂蜜和益智子)各自有其特殊的親和作用。縮砂蜜的皮是黃紅色的,核微黑,味道兼具酸和鹹。這是火和土的作用,卻能鞏固保護水。辛味能疏通氣機,卻能歸根於水。所以說它能治療「虛勞、冷瀉、宿食不消化、赤白痢疾、腹中虛痛、下氣」等症狀,這些都是因為火土之氣阻礙,不能向下與水交融,而水失去約束,恣意橫流的表現。益智子的皮是黑色的,核是白色的,味道微苦。這是水在保護外,能使火收斂於內。苦味能使氣向下運行,能引導水,從而滋養火,使火旺盛。
所以說它能治療「遺精、虛漏、小便淋漓不盡、益氣、安神、補虛、調和三焦、調理諸氣」等症狀,這些都是因為水氣不能收斂,不能向上與火交融,而火氣衰弱,不能自我維持的表現。概括來說,一般的豆蔻類藥材主通,這兩種藥材主收斂。就這兩種藥材而言,縮砂蜜主降,益智子主升。然而,縮砂蜜的降是去除有形的實質,使其歸於無形。益智子的升是使有形的實質生成,從無形中得到滋養。
而它們歸根復命的原理,實際上和一般的豆蔻類藥材一樣,都是依靠辛涼收斂的力量。這是因為南方氣候的特點,冬天沒有嚴寒閉藏的氣象,夏天發散,白天酷熱,夜晚涼爽。生長在這裡的植物,都是在發散中包含收斂,這和中土植物只發散或只收斂的情況不同。
莎草根,味甘,性微寒,無毒。主要功效是消除胸中的熱邪,充養皮膚毛髮。長期服用可以使人健康、增強氣力、使鬚眉生長。別名薃,又名侯莎,它的果實叫做緹。生長在田野中。二月和八月採摘。
莎草根,就是現在的香附子,它的葉子像老韭菜葉一樣硬而有光澤,有劍脊狀的稜。五六月的時候,中間抽出一根莖,莖呈三稜中空,莖頂會長出數片葉子,開出青色像黍穗一樣的花,裡面有細小的籽粒。它的根有很多鬚,鬚下結出一個或兩個果實,互相延生。果實上有細小的黑毛,大的像羊棗一樣兩頭尖,採摘後燒掉毛,曬乾後使用。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。
事物的道理都是有規律的,沒有兩樣東西都是最厲害的。長角的動物沒有牙齒,有翅膀的動物是兩條腿,這是不能隨意增減的。莎草,它已經挺立莖稈長出穗,結出像黍米一樣的果實,根部卻又蔓延生長,結出像羊棗一樣的果實。上面葉子繁茂,下面根系繁多,它的生長氣勢可謂旺盛。然而,更應該探究它為什麼會這樣。它既沒有高大的莖,也沒有粗壯的根,卻能如此繁盛,由此可知,它的生機獨特地集中在根和葉之間,這好比人體的胸部。盤根錯節的根,就像臟腑中迴旋的脈絡。
條理整齊的葉,就像遍布全身的經絡。只有內行之氣不混亂迴旋,外行之氣不條理周遍,才會導致胸中發熱,熱邪充斥於皮膚毛髮。所以,去除胸中熱邪,就是要充養皮膚毛髮。充養皮膚毛髮,正是為了去除胸中熱邪。氣聚於內不能疏通,氣在外部衰弱不能持續,就會使皮膚毛髮枯槁。內氣能通達,就能增強氣力。外氣能持續,就能使鬚眉生長。所以,增強氣力,就是要使鬚眉生長。
使鬚眉生長,正是因為氣力增強。雖然這些都是氣虛的病症,但調理氣機,就能去除病痛。然而,後世的人都認為它是「血中氣藥」。氣主溫煦,血主濡潤。溫煦能生長,但不能滋潤。濡潤能滋潤,但不能生長。如果只是啟發胸中的熱邪,使之發散到皮膚毛髮,而沒有血的參與,又怎麼能說它能「充」養呢?如果只是疏通內部的氣機,使之到達鬚眉,而沒有血的參與,又怎麼能說它能使鬚眉「長」呢?說「充」說「長」,不正是因為它的血隨氣運行,氣帶動血擴展,氣不損耗血,血不阻礙氣嗎?之所以這樣,正是因為它的根,絲縷般彎曲地生長果實和毛髮。它的葉子,光澤柔韌而不折不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