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65)
本經續疏 (65)
1. 本經續疏第四卷
骨髓、腎精,皆水屬也。凡水遇寒則凝,得熱斯流,今曰「腎冷精流」,于理已不合,加之骨髓傷敗而冠以風虛冷,風虛冷者,果能使骨髓傷敗、腎冷精流乎?夫惟風虛冷,乃能為骨髓傷敗、腎冷精流,固也。然有二義焉。一者,風冷而水遂涸也。一者,風虛而水不漲也。風冷而水遂涸,驗之於四時之序。
風虛而水不漲,驗之於潮汐之候。夫風從西北者,為冷風。風從後來者,曰虛風。一歲之中,熱則水漲,寒則水消。一潮之上,東南風,則水漲。西北風,則水不漲。蓋凝則成形,釋則成氣者,陽也。凝則成氣,釋則成形者,陰也,故曰「陽化氣,陰成形」,此水所以盛于夏減于冬也。
至陰之氣,當冬令閉密嚴厲,則水凝為寒也。轉瞬春融,不必霖雨,水自能盈,則寒釋為水也。天氣且然,何況人身當五勞、七傷之餘,遭簫索飄零之局,髓之充于骨,精之藏于腎者,何能不化而為肅殺嚴厲以應之。於是靜而不動者,為之傷敗焉。動而不靜者,為之流散焉。
於斯時也,得不以溫和之氣踞于水中,轉冷風為融風,自然傷敗者復完,冷流者復聚,此則必有取于花紫而實黑,且味辛氣熱之補骨脂矣。補骨脂何以能踞水中而轉融風。夫花紫,固已赤黑相兼,水火相入,且黑,實正是水色,而味辛氣熱,即伏其中。則辛之通,熱之行,直如風自東南來,解凍澤物,轉寒氣為溫氣也。
婦人血氣墮胎者,承上之詞,亦以血氣虛冷傷敗,而不能係胎元也。此物當與天雄之治「陰寒精自出」,巴𦺩天之治「大風邪氣、陰痿不起」,互參也。
縮沙蜜:味辛,溫,無毒。主虛勞,冷瀉,宿食不消,赤白洩利,腹中虛痛,下氣。生南地。八月采宋附益智子:味辛,溫,無毒。主遺精,虛漏,小便餘瀝,益氣,安神,補不足,安三焦,調諸氣。夜多小便者,取二十四枚,入鹽同煎服,有奇驗。生崑崙國。宋附
縮沙蜜,苗莖似高良薑,高三、四尺,葉青長八、九寸,闊半寸以來。三月、四月,開花在根下。五、六月成實,五、七十枚作一穗,狀似白豆蔻,皮緊厚而皺如粟文,外有刺,黃赤色,皮間細子,一團八隔,可四十餘粒,如黍米大,微黑色。《圖經》
益智子,葉似蘘荷,長丈餘,其根旁生小枝,高八、九寸,如竹箭,無葉。二月,花萼作穗連著,實叢生莖上。五、六月,實熟大如棗,中瓣黑,皮白,核中仁細者,佳。《圖經》參《南方草木狀》
或曰「詳觀縮沙蜜、益智子,形象氣味,不過與諸豆蔻等致用土、金已耳。而覈本草主治,若一能宣火之用於水,一能攝水之氣於火,其義何居」?曰「以形象言,則二物皆挺發高大,而一則係實於根,一則別係低枝。花實皆蓄縮於下,是其導氣使歸,不與諸豆蔻之導氣以行者同,此其一也。
白話文:
骨髓和腎精都屬於水,水遇到寒冷就會凝結,遇到熱就會流動。現在說「腎冷精流」,在道理上已經說不通了。如果加上骨髓損傷衰敗,然後再歸咎於風虛寒冷,難道風虛寒冷真的能使骨髓損傷衰敗、腎冷精流嗎?其實是因為風虛寒冷,才會導致骨髓損傷衰敗、腎冷精流,這是必然的。但這裡有兩層含義:一是風寒導致水液乾涸;二是風虛導致水液無法充盈。風寒導致水液乾涸,可以從四季的變化來驗證。
風虛導致水液無法充盈,可以從潮汐的變化來驗證。從西北方吹來的風是寒冷的風,從後方吹來的風稱為虛風。一年之中,天氣熱的時候水液就充盈,天氣寒冷的時候水液就消退。一次潮汐中,吹東南風的時候水液就上漲,吹西北風的時候水液就不上漲。凝結成形、釋放成氣的是陽氣;凝結成氣、釋放成形的是陰氣,所以說「陽化氣,陰成形」,這也是水液在夏天充盛,在冬天減少的原因。
極陰之氣在冬天閉藏嚴密,這時水就會凝結成寒冷。轉眼間到了春天,萬物融化,不用下雨,水液自然就會充盈,這時寒冷就會釋放成水。天地的氣候尚且如此,何況人身在經歷了過度勞累、七情內傷之後,又遭遇了蕭瑟飄零的境況,骨髓充盈於骨骼,腎精藏於腎臟,又怎麼不會轉化成肅殺嚴厲的狀態來應對呢?於是,靜止不動的就會因此損傷衰敗;動而不安靜的就會因此流散。
在這個時候,必須要有溫和的氣來處於水中,將寒冷的風轉化為溫暖的風,這樣自然而然就能使損傷衰敗的恢復完整,冷而流散的重新凝聚。這就需要用到花是紫色,果實是黑色,而且味道辛辣、氣味溫熱的補骨脂了。補骨脂為什麼能夠處於水中,將寒冷的風轉化為溫暖的風呢?因為它的花是紫色的,既有紅色也有黑色,水火相合,而且黑色正是水的顏色,味道辛辣、氣味溫熱,就伏藏在其中。辛辣可以疏通,溫熱可以運行,就像東南風吹來,解凍萬物,將寒氣轉化為溫氣。
婦女氣血虛弱而導致墮胎,也是因為氣血虛寒,損傷衰敗,無法維繫胎元。這種藥應該和天雄治療「陰寒精自出」,巴戟天治療「大風邪氣、陰痿不起」相互參照理解。
縮砂蜜:味道辛辣,性溫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虛勞,寒性腹瀉,宿食不消化,赤白痢疾,腹中虛痛,下氣。生長在南方。八月採摘。
益智子:味道辛辣,性溫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遺精,虛損泄露,小便淋漓不盡,補益氣,安神,補益不足,安和三焦,調和諸氣。夜裡小便多的人,用二十四枚,加入鹽一同煎服,有奇效。生長在崑崙國。
縮砂蜜的苗莖類似高良薑,高三、四尺,葉子青色,長八、九寸,寬半寸左右。三月、四月,在根部開花。五、六月結成果實,五、七十個果實長在一穗上,形狀類似白豆蔻,外皮緊密厚實,有像粟米一樣的紋路,外面有刺,黃赤色,皮間有細小的籽,一團分八格,大約有四十多粒,像黍米一樣大小,微黑色。《圖經》
益智子的葉子像蘘荷,長一丈多,它的根部旁生小枝,高八、九寸,像竹箭一樣,沒有葉子。二月,花萼像穗子一樣連在一起,果實叢生在莖上。五、六月,果實成熟,像棗一樣大,中間的瓣是黑色的,外皮是白色的,果核裡面的仁細小的,品質比較好。《圖經》參照《南方草木狀》
有人問:「仔細觀察縮砂蜜、益智子的外形、氣味,不過和各種豆蔻的藥理作用相似,它們都是歸於土、金兩行而已。但是考察它們的本草主治,好像一個能宣洩火氣以滋養水,一個能攝取水氣以溫養火,這其中的道理是什麼呢?」回答說:「從外形上來說,這兩種植物都向上挺拔高大,但一個果實結在根部,一個果實結在低矮的枝條上。花和果實都收藏於下方,這是它們引導氣機回歸的特性,和各種豆蔻引導氣機向上發散的特性不同,這是其一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