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63)
本經續疏 (63)
1. 本經續疏第四卷
百部:根微溫。主咳嗽,上氣。
百部根,春生苗,作藤蔓,葉大而尖長,頗似竹葉,面青色而有光。根下作撮如芋子,一撮乃十五、六枚,黃白色。二月、三月、八月釆,暴乾。《圖經》
百部,主欬嗽、上氣,按其形象,當謂「似肺朝諸經衇,得經衇之軿輳,集其益而病已」矣。殊不知,根下撮如芋子,至十五、六枚之多,咸黃白色,白為肺本色,黃乃脾色,則似肺致脾氣,以布於他矣。尚得謂諸衇朝於肺乎?蓋欬嗽、上氣,旣已習熟,遂難倏止,則向之引風寒痰熱為欬者,至無所資,則轉引脾家輸肺之精,以為賴藉。百部根,當能於肺朝百衇時,各令帶引精氣,輸于皮毛。
於是毛衇合精,行氣於府。府精神明,畱于四藏,而氣歸於權衡,欬嗽上氣焉有不止者。此其欬嗽上氣為何如欬嗽上氣,可憬然悟矣。
蘹香子:味辛,平,無毒。主諸瘻,霍亂及蛇傷。唐附
蘹香,深冬宿根生苗作叢,肥莖絲葉,五月莖粗,高三、四尺。六、七月開花,頭如傘蓋,似蛇牀花而色黃,結子大如麥粒,輕而有細稜,青色。八、九月釆實,陰乾。參《圖經》、《綱目》
蘹香子之主諸瘻,非以其葉至莖杪,轉即下垂耶?諸瘻之在頸腋,原以痰氣不得上下,故耳。蘹香子之主霍亂,非以其葉上出不矗,過莖端下垂,不重引莖屈耶?霍亂之為吐利,原以中宮不支,遂致崩潰故耳。古人曲體物情,深諳病本,徵理按旨,帖切求合者,蓋如此,學者所宜三致意也。
然是物也,唐人始筆之書,而《千金方》於霍亂,僅一、二用,於諸瘻,則不用。《外臺秘要》方於諸瘻,常一、二用,於霍亂,則不用。自日華子著其有治乾溼腳氣、腎勞、頹疝、陰痛、開胃下氣之功。後之人,遂一以為治疝之劑,非特忘其能主諸瘻、霍亂,并所謂乾溼腳氣、腎勞、陰痛,胥弁髦置之矣。用蘹香子者,世宗《日華》,則當究《日華》所以用之之故。
凡物感深冬之氣,區萌達櫱,其屬陽者,定非天之陽。凡藥物能生發地中之陽者甚多,然其為用,不過驅陰霾,助蒸騰,強陽氣,行脾著,有一端已耳。惟蘹香,則自生長至成實,經歷四時,蔚然長青,生氣蔥鬱,而枝枝挺直,葉葉倒垂,如絲如縷,極清析而不亂,是其伸於上者,皆行於下之先機。比之腎中有陽,乃萎頓而不伸,遂致下部陰氣盤旋屈伏。
比連壅腫者,適相反對,而其味辛氣平,不剛不燥,伸其固有之陽,開其障蔽之氣,行於下而不冒於上。試思腳氣、頹疝、陰疼,有一病在腎之上否?曰腎勞者,明腎因勞而陽不伸,因陽不伸而濁氣遏之,遂使清氣不能周於下也。疝病非一,有寒疝,有頹疝。寒疝者,寒勝。
頹疝者,氣勝。寒疝,病於少腹。頹疝,病於睪丸。茲曰腎勞頹疝,亦可知其疝之非因寒,而為腹中㽲痛者矣。開胃下氣者,緣其氣之平而芳,味之辛後有甘也。於此,更可見諸痿之升不能升,降不能降,與霍亂之過於升,并過於降,為一體。其用蘹香可愈,均以其能開胃下氣,而諸氣自條達升降合度耳。
白話文:
百部:
百部的根部藥性微溫,主要用於治療咳嗽和呼吸不暢。
百部的根部,在春天長出幼苗,變成藤蔓,葉子又大又尖長,很像竹葉,表面呈現青色並帶有光澤。根部下方聚集成一團,像芋頭一樣,一團大約有十五、六個,顏色是黃白色。在二月、三月和八月採收,曬乾。《圖經》
百部主要治療咳嗽、呼吸不暢,根據它的外形來看,應該是「像肺部將氣血輸送到各經脈,得到各經脈的匯集,集聚它的益處而疾病痊癒」。然而,百部的根部下方聚集成一團,像芋頭一樣,多達十五、六個,都是黃白色,白色是肺的本色,黃色是脾的顏色,這就好像是肺將脾氣輸送到其他地方。怎麽能說是各經脈朝向肺部呢?大概是咳嗽、呼吸不暢,已經習慣成自然,很難立刻停止。之前引發風寒痰熱導致咳嗽的原因,在沒有這些因素的影響下,反而轉而汲取脾臟輸送到肺部的精華作為依靠。百部的根部,應該能在肺部朝向各經脈時,讓各經脈帶引精氣,輸送到皮膚毛髮。
於是皮膚毛髮經脈的精氣合在一起,將氣運送到臟腑。臟腑精神明朗,精氣儲存在四臟,氣回歸平衡,咳嗽呼吸不暢自然就會停止。這就是咳嗽呼吸不暢的成因和治癒的原理,可以清楚地理解。
茴香子:
茴香子味道辛辣,性質平和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各種瘻管、霍亂以及蛇咬傷。唐朝補充記載。
茴香,在深冬時宿根生出幼苗,聚集成叢,莖粗葉細,五月時莖變粗,高三、四尺。六、七月開花,花頭像傘蓋,像蛇床子的花,但顏色是黃色,結出的果實像麥粒一樣大,輕盈且有細稜,呈青色。八、九月採收果實,在陰涼處曬乾。參考《圖經》、《綱目》的記載。
茴香子主要治療各種瘻管,難道不是因為它的葉子到莖梢,轉而向下垂嗎?各種瘻管出現在頸部和腋下,原本就是因為痰氣不能上下流通的緣故。茴香子主要治療霍亂,難道不是因為它的葉子向上生長卻不直立,經過莖端後向下垂,不重複引導莖彎曲嗎?霍亂的症狀是上吐下瀉,原本就是因為中焦虛弱,導致崩潰的緣故。古人能夠仔細觀察事物的特性,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質,探究病理並符合病因,細緻求證,大概就是這樣,這是學者應該特別注意的地方。
然而,這種藥材,是唐朝人才開始記載在書中,《千金方》中治療霍亂,僅有一、兩個用法,對於瘻管則沒有使用。《外臺秘要》方中治療瘻管,常常使用一、兩種,治療霍亂則沒有使用。自从日華子記載它有治療乾濕腳氣、腎虛勞損、疝氣、陰部疼痛、開胃下氣的功效之後。後世的人,就把它當成治療疝氣的專用藥,不僅忘記了它能治療瘻管、霍亂,就連所謂的乾濕腳氣、腎虛勞損、陰部疼痛,也都被拋在一邊了。使用茴香子的人,應該研究《日華子》記載的用藥原因。
凡是感受到深冬之氣,開始萌芽生長的植物,屬於陽性的,一定不是天上的陽氣。凡是藥物能夠生髮地中陽氣的有很多,然而它們的作用,不過是驅散陰霾,幫助蒸騰,增強陽氣,疏通脾氣,只是某一方面而已。唯獨茴香,從生長到結成果實,經歷春夏秋冬四季,仍然茂盛常青,生氣勃勃,而且枝枝挺直,葉葉倒垂,像絲線一樣,非常清晰而不雜亂,這是它向上伸展的部分,都是在為向下走勢做先機。比喻腎中的陽氣,如果衰弱而不伸展,就會導致下部陰氣盤旋屈伏,
連帶形成腫脹,正好相反,而它味道辛辣,性質平和,不剛猛不燥熱,可以伸展原本就有的陽氣,開通閉塞的氣機,往下走而不會往上冒。試想腳氣、疝氣、陰部疼痛,哪一種病是在腎的上方呢?所謂腎勞,表明腎臟因為勞損而陽氣不能伸展,因為陽氣不伸展而導致濁氣阻礙,於是使得清氣不能輸送到下方。疝氣有很多種,有寒疝,有疝氣。寒疝,是寒邪過盛。
疝氣,是氣過盛。寒疝,病在小腹。疝氣,病在睪丸。這裏說的是腎虛勞損、疝氣,也可以知道這種疝氣不是因為寒邪,而是因為腹中疼痛。開胃下氣,是因為它的氣味平和芳香,味道辛辣之後帶有甘甜。由此,更可以看見各種痿證是上升不能上升,下降不能下降,與霍亂的過於上升,以及過於下降,是一體的。使用茴香可以治好這些,都是因為它能開胃下氣,而各種氣機自然就會通暢,升降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