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62)
本經續疏 (62)
1. 本經續疏第四卷
澤蘭,生水旁下溼地,二月宿根再發,紫莖素枝,赤節綠葉,葉對節生,光澤有歧。八、九月漸老,枝頭成穗,作花紅白,狀似雞蘇。久之,花瓣轉白,絨裂如球,球中有子一粒,絨著子上,色黑味苦,臭香氣烈,即千金花也。佩蘭、澤蘭,同類異種,但以莖圓、節長而葉光有歧者,為佩蘭。
莖微方、節短而葉有毛者,為澤蘭。氣味俱疏淡,而功用自別。《乘雅》
紫者,水火相間也。白者,氣也。赤者,血也。紫莖素枝赤節,明明水火相混於內,逼氣於外,有血為之阻也。誠如此者,阻於中,則為大腹水腫。阻於外,則為身面四肢浮腫。阻於軀體,則為骨節中水。若澤蘭者,雖已如是,乃非特不閡其生全,且難禁其芳烈,而色綠光澤之葉,相對以生,層出無已,復開花成實焉。
可謂鍾生氣於血阻氣滯所成之水腫,使阻閡自阻閡,生發自生發,而水腫自能消解者,非耶?雖然,血何以阻氣,氣何以為血所阻。蓋氣傷而無以推行夫血,則血滯。血傷而無以滑澤夫氣,則氣阻。氣已阻矣,而血復隔閡之,幾何其不化水而成腫也。故乳婦內衄、中風餘疾,皆氣血竝傷之餘。
復氣傷未至餒敗,血傷未至枯涸,則紛紛零亂之氣血,踞於流行之衢,橫於四達之隘而血阻氣滯、氣阻血滯,實不足也,而已翻成有餘,旣無從下,又不可補,捨象形之物,致生氣於其中,而誰恃哉?再徵之以金瘡、癰腫、瘡膿,亦復何異,皆為其虛中有內塞之者耳。火衰則化水,火盛則化膿,曾無甚分別也。
高良薑:大溫。主暴冷,胃中冷逆,霍亂腹痛。《別錄》紅豆蔻:味辛,溫,無毒。主腸虛,水瀉,心腹攪痛,霍亂,嘔吐酸水,解酒毒。不宜多服,令人舌麤,不思飲食,是高良薑子也。宋附
高良薑,春生莖葉,如薑苗,而大瘦如碧蘆,高一、二尺許。花紅紫色如山薑花,春末始發。初開花抽一幹,有大籜包之籜,竹皮也《類篇》。籜坼花見,一穗數十蕋,鮮妍如桃杏花色。蕋重,則下垂如葡萄,又如火齊瓔珞,及翦釆鸞枝之狀。每蕋有心兩瓣,其子名紅豆蔻,似草豆蔻,微帶紅色,二月、三月,釆根用。《圖經》參《桂海志》
凡味辛氣溫芳香之物類,取其陰中通陽,而用其根,則有取於從土外達。凡根,采掇於花實後者,類取其收藏。釆掇於花實前者類取其散發。若釆掇於臨花發時,則一取其去病之速,一取其去驟來之病也。高良薑,以春末開花,采根於二、三月,而所主是暴冷。斯其義,詎能外是哉?雖然,暴冷與痼冷又何別耶?夫痼冷於人身,已有奠居之所。
人身元氣,已有附從之者。不比暴來之冷,破空而入,主客之勢,旣未相親,格拒之形,又已著見。試觀下文所謂「胃中冷逆、霍亂、腹痛」者,為何如證乎?若胃肯受其冷,冷以胃為窟者,則必下洩,決不上逆。若霍亂、手足厥者,縱自吐利,必不腹痛,為非浸淫潰敗之由,此暴冷之所可徵,高良薑之所可用也。至其子,則性向下矣,故其功能在下,而亦與根不甚相差。
白話文:
澤蘭,生長在水邊潮濕的低地,二月時從根部重新長出,有著紫色的莖和淡色的枝條,莖節是紅色的,葉子是綠色的,葉子兩兩相對生長在莖節上,表面光滑,有分叉。到了八、九月時,澤蘭逐漸老化,枝頭會長成穗狀,開出紅白色的小花,形狀像雞蘇。過一段時間,花瓣會轉為白色,裂開像絨球,球內含有一粒種子,種子上附著絨毛,顏色是黑色,味道苦澀,氣味濃烈,這就是千金花。佩蘭和澤蘭是同類但不同種的植物,莖圓、節長、葉子光滑有分叉的是佩蘭;莖稍微呈方形、節短、葉子有毛的是澤蘭。它們的氣味都比較淡,但功效卻有所不同。《乘雅》這樣記載。
紫色,代表水和火的交融;白色,代表氣;紅色,代表血。紫色的莖,淡色的枝,紅色的節,這清楚地表明了水火在體內混雜,並將氣逼向體外,而且有血的阻礙。如果真是這樣,阻礙在體內就會造成腹部腫大、水腫;阻礙在體外就會造成身體、臉部、四肢浮腫;阻礙在軀體內就會造成骨節積水。澤蘭雖然如此,不但不影響它的生長,還難以抑制它濃烈的香氣,而且綠色光澤的葉子,兩兩相對生長,層出不窮,還會開花結果。
可以說,澤蘭是能使因氣血不暢所導致的水腫,讓阻礙的自行阻礙,生發的自行生發,水腫自然就能消退,不是嗎?雖然如此,血為什麼會阻礙氣,氣又為什麼會被血阻礙呢?這是因為氣受傷而無法推動血液運行,導致血滯;血受傷而無法滋潤氣,導致氣阻。氣已經阻滯了,血又把它隔開,這樣怎麼可能不化為水而形成水腫呢?所以,產婦產後出血、中風後的後遺症,都是氣血同時受損的結果。
如果氣的損傷還沒到虛弱衰敗的地步,血的損傷還沒到乾涸的地步,那麼紛亂的氣血會佔據在運行的要道,橫在四通八達的狹窄通道,造成血阻氣滯,氣阻血滯。其實氣血並沒有完全不足,反而變得太多,既不能向下疏導,又不能補充,只能依靠形狀相似的藥物,使生氣在其中產生,還能依靠什麼呢?再用金瘡、癰腫、瘡膿來驗證,也是一樣的道理,都是因為虛弱的身體裡有阻塞的因素。火衰則會化為水,火盛則會化為膿,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。
高良薑:性大溫。主要治療突然受寒、胃中寒氣上逆、霍亂腹痛。《別錄》紅豆蔻:味辛,性溫,無毒。主要治療腸虛、水瀉、心腹絞痛、霍亂、嘔吐酸水、解酒毒。不宜多服,會使舌頭粗糙,不想吃東西,這是高良薑的種子。宋代附註
高良薑,春天生長出莖葉,像生薑苗,但細長像碧綠的蘆葦,高約一兩尺。花是紅紫色的,像山薑花,春末開始開花。剛開花時會抽出一根花莖,外面有大的筍殼包著,筍殼就像竹子的外皮。《類篇》這樣記載。筍殼裂開後花朵才會顯露出來,一穗有數十個花蕊,顏色鮮豔像桃花、杏花。花蕊如果太多,就會下垂像葡萄,又像光彩奪目的裝飾品,或者像剪下來的鸞鳥羽毛。每個花蕊有兩片花瓣,它的果實叫做紅豆蔻,像草豆蔻,稍微帶點紅色,二月、三月挖出根部使用。《圖經》參考《桂海志》。
凡是味道辛辣、氣味溫熱芳香的藥物,都取其陰中通陽的功效,而使用它的根部,則有取其從土中向上疏通之意。凡是根部,在花朵和果實之後採摘的,大多取其收藏的功效;在花朵和果實之前採摘的,大多取其發散的功效。如果在花朵即將開放時採摘,那麼一方面是取其快速去除疾病,另一方面是取其去除突然發生的疾病。高良薑,在春末開花,二、三月採摘根部,而主要治療突然受寒的疾病,它的道理難道不就在這裡嗎?雖然這樣,突然受寒和久寒又有什么區別呢?久寒在人體內,已經有了它固定的位置。
人體的元氣,也有依附它的地方。不像突然來襲的寒氣,沒有根據地侵入人體,主客之間,還沒能互相親近,抵抗的形勢,已經顯現出來。試看下文所說的「胃中寒氣上逆、霍亂、腹痛」這些症狀,是什麼樣的情況呢?如果胃能接受寒冷,寒冷以胃為巢穴,那麼必定會向下排洩,絕對不會向上逆行。如果出現霍亂、手腳冰冷,即使有吐瀉的情況,也一定不會腹痛,因為這不是逐漸潰敗的緣故,這就是突然受寒所呈現的症狀,也是高良薑可以治療的地方。至於它的種子,藥性是向下的,所以它的功效在下,但和根部的作用相差不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