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60)
本經續疏 (60)
1. 本經續疏第四卷
不審知風傷當時形狀,何以見目之不明,中之不足,由風傷乎?夫風傷時,形狀非他,即下文根莖之所主是已。傷寒、寒熱、汗出,內風與外邪相搏,兩不相下也。中風面腫,內風不受外風也。消渴、熱中、逐水,內風外風相拒難解,遂化熱而致水漲也。此非皆本身風氣受傷之源耶?味辛者,擅通。
氣平者,擅降。況是開花結實後,氣已退藏於密,將為他日生發之基者,其能不使內風,受驅逐外風之傷,而使外風遂無所應,不能內侵以為傷,又何疑矣。後世不用根莖,惟取其實,以治若此等證,於理,雖亦有可通者,但欲述是物之所以然,不得不如是界域分明耳。
水萍:味辛、**酸,**寒,**無毒。**主暴熱身癢,下水氣,勝酒,長鬚髮,止消渴,**下氣,以沐浴,生毛髮。**久服,輕身。一名水花,一名水白,一名水蘇。生雷澤、池澤。三月采,暴乾。
水萍,俗名浮萍。季春,生池澤止水中,或云楊花所化。一葉經宿,即生多葉,葉下有微鬚,即其根也。有背面皆綠者,有面青背紫赤,若血者,謂之紫萍,入藥為良。《綱目》
時至季春,天氣晴暖,楊花始飄,萍非必生於楊花,然適生楊花後,暖氣正盛,晴爽方多,陽欲畢達,以隔水而未諧。水欲漲溢,以值旱而未得。《夏小正》三月時,則有小旱。四月越,有大旱乃不生于流水,而生於止水者,以「流水順化,止水軋化」。軋化,正以其隔陽氣也。
隔陽氣,何以生萍?則以值旱而水不得漲溢也。故其為狀,外帖水面,內含血絡,乘夫陽而發於陰,引水氣而交於火,轉不相續為聯絡,致兩相拒為成和。故能於人身,凡水不化於陽,而外不得澤肌腠,上不得潤咽嗌,下不得通調膀胱,為暴熱、身癢、水氣、消渴者,使陰際陽而化,火交水而和,上奉下通,外彌徧體,且不特淪浹無間,即鬚髮,亦藉此以鬱蔥蓬勃矣。
獨謂其勝酒,酒氣悍以清,能後穀而入,先穀而液出,且更勝之速,何如也?夫「勝酒」兩言,列於暴熱、身疾、下水氣、長鬚髮、止消渴之間,可見其行於外,行於下,能不讓酒之速。特酒以氣為用,則熱與水雖去,而氣亦傷,故凡酒後,溺多汗多者,口必渴。萍,則以質為用,熱與水去,而陰液反裕,并能止消渴。
亦可知萍之帖水而平,能使水氣生動,而不使水氣消耗,觀於暴萍者,必下承以水,始得乾,萍乾而水不耗,不可識其性耶?
地榆:味苦、**甘、酸,**微寒,**無毒。**主婦人乳痓痛,七傷,帶下病,止痛,除惡肉,止汗,療金瘡,止膿血、諸瘻惡瘡、熱瘡,消酒,除消渴,補絕傷,產後內塞,可作金瘡膏。生桐柏及冤句山谷。八月采根,暴乾。得髮良,惡麥虋冬
白話文:
本經續疏第四卷
不明白風邪侵襲身體時的具體情況,為什麼會導致眼睛看不清楚、身體虛弱等問題,這些都是因為風邪造成的嗎?風邪侵襲身體時,表現出的症狀並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,而是像下文所說的根莖一樣,各司其職。傷寒病症,忽冷忽熱、出汗,這是體內的風邪和外來的風邪相互搏鬥,互不相讓的表現。中風導致的面部浮腫,是體內的風邪不接受外來的風邪。消渴症、身體發熱、排尿不暢,這是體內的風邪和外來的風邪互相抵抗難以解除,進而轉化成熱邪,導致體內水液代謝失常。這些難道不都是自身風氣受到損傷的來源嗎?味道辛辣的藥物,擅長疏通氣機;氣味平和的藥物,擅長使氣下行。況且這些藥物是在開花結果之後採收的,其精氣已經收藏於內部,將成為日後生發的基礎,這更能使其體內的風氣不會受到外來的風邪侵襲,並且使外來的風邪沒有對應的目標,不能侵入身體造成傷害,這有什麼可懷疑的呢?後世不用根莖,只取果實來治療這些病症,從道理上來說,也算說得通,但如果想要闡述事物原本的道理,就必須像這樣將它們的界限區分清楚。
**水萍:**味道辛辣、酸澀,性質寒涼,無毒。主要治療因為暴熱引起的身體瘙癢,能使體內多餘的水氣排出,能解酒,使鬚髮生長,能止消渴症,使氣下行,可以用來沐浴,使毛髮生長。長期服用,可以使身體輕盈。別名水花、水白、水蘇。生長在雷澤、池澤等水域。三月採收,曬乾。
水萍,俗稱浮萍。在春末時節,生長在池塘、水澤等靜水中,有人說它是楊花變成的。一片葉子經過一夜就會生出多片葉子,葉子下面有細小的鬚根,那就是它的根。有的葉子背面和正面都是綠色,有的葉子正面是青色,背面是紫紅色,像血一樣,這種叫做紫萍,入藥效果最好。《本草綱目》記載。
到了春末時節,天氣晴朗溫暖,楊花開始飄落,浮萍不一定是楊花變成的,但恰好生長在楊花飄落之後,這時溫暖的氣息正盛,晴朗的天氣也多,陽氣想要完全宣發,卻被水隔開而不能順利進行。水想要漲溢,卻因為乾旱而沒有條件。根據《夏小正》記載,三月會有小旱,四月會有大旱。浮萍不生長在流動的水中,而生長在靜水中,這是因為「流水順應自然變化,靜水則受到阻礙而變化」。阻礙變化,正是因為靜水隔絕了陽氣。
既然是隔絕了陽氣,為什麼還會生長出浮萍呢?這是因為遇到乾旱,水沒有辦法漲溢的緣故。所以浮萍的形態,外表貼附在水面,內部含有血絡,它乘著陽氣在陰氣中生長,引導水氣與火氣交融,使不相連的轉化為相互連接,使兩者之間的對抗轉化為和諧。所以它在人體上,凡是水液不能被陽氣化生,導致外不能潤澤肌膚,上不能滋潤咽喉,下不能疏通膀胱,引起的暴熱、身體瘙癢、水氣、消渴等症狀,都能夠使陰氣與陽氣相交而化生,使火氣與水液相合而調和,使上能夠奉養下,使下能夠疏通上,使外能夠遍佈全身,不僅能使全身都滋潤無間隙,甚至能使鬚髮也因此而茂盛。
單說它能解酒,酒氣剛烈而清澈,能夠先於五穀進入身體,且能使穀物快速化為液體,更能加快這種速度,浮萍又怎麼能比得上呢?「勝酒」這兩個字,排列在暴熱、身疾、下水氣、長鬚髮、止消渴之間,可見它在身體外在,在身體下部都能發揮作用,不亞於酒的速度。只是酒是以氣為作用,雖然能夠去除熱邪和水邪,但也會損傷氣,所以凡是飲酒後小便增多、汗液增多的人,一定會口渴。浮萍則是以質為作用,去除熱邪和水邪的同時,反而能增加陰液,也能止消渴。
也能知道浮萍貼在水面上,能夠使水氣生動,而不使水氣消耗,看著剛採的浮萍,下面一定有水承接著,才能使其乾燥,浮萍乾燥了水卻沒有消耗,難道不能認識到它的特性嗎?
**地榆:**味道苦澀、甘甜、酸澀,性質微寒,無毒。主要治療婦女產後乳房脹痛,跌打損傷,白帶病,止痛,去除惡肉,止汗,治療外傷,止膿血,治療各種瘻管惡瘡、熱瘡,解酒,解除消渴症,補接斷裂的傷口,治療產後內塞,可以製作金瘡膏。生長在桐柏山及冤句山的山谷中。八月採收根部,曬乾。與頭髮一同使用效果好,忌用麥門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