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57)
本經續疏 (57)
1. 本經續疏第四卷
陽暢則升,陰化則降,跡雖異,而理則同。命之曰同,誨後學之真摯也;命之曰異,啟發後學之警悟也。吾輩從事於此,正宜領其啟迪之益,雖然為學貴有心得,主持勿眩陳言,前胡主治,以「療」字係「痰滿」於前,以「治」字格「傷寒」於後,得無痰滿云云者,皆非外感;傷寒云云者,皆非內因歟?而云「風頭痛」,則仍不離於外因;云「推陳致新」,則仍不離於內積也。夫陰隨陽化,陽從陰降,是為胷中太和之氣。
痰者,陽為陰裹,陰從陽滯也。至滿於胷脅以為痞,結於心腹而阻氣,在內,無同心協力之氣以拒邪;則在外,自有陰寒肅厲之氣相干犯。是內因者,即招外邪之根柢;外邪者,即托內因之枝節也。前胡旣能以仲春發育之氣,化陰寒為溫煦,復能以初秋涼爽之氣,不使陽熾陰窮。
故相裹而不相離,相持而不相下者,得此,遂相和洽而無相奪倫。痞者為之開,結者為之解,固無論矣。即緣內乖所招外侮,旣無根柢可憑,更於何處托跡,曰「風頭痛,去痰,下氣,治傷寒寒熱,推陳致新」,言惟痰氣在中,斯風得乘之而為頭痛;惟宿熱在內,斯寒得與相爭而為寒熱。去其在裏之勾引,而在外者,自無所容。
是「治」字者,界於兩語之中,以為間隔,非提曳全文而為領袖也。然則所謂「傷寒,寒熱,推陳致新」者,得無嫌於推去舊熱,招引新寒乎?夫惟服攻下之劑,方能推送在中陳腐,新邪遂乘而內入。前胡,氣味形體均在解散之列,焉能引邪入裏。推陳致新者,解散相因積聚之熱,招徠新化和煦之陽,使拒外相侵陵之寒之謂也。
白鮮:味苦、鹹,寒,**無毒。**主頭風,黃疸,欬逆,淋瀝,女子陰中腫痛,溼痹,死肌,不可屈伸、起止、行步,療四肢不安,時行腹中大熱,飲水太呼「欲走」二字應在此下,小兒驚癎,婦人產後欲走「欲走」二字應在前大呼下餘痛。生上谷川谷及冤句。四月、五月采根,陰乾。惡螵蛸、桔梗、茯苓、萆薢
白鮮,苗高尺餘,莖青,葉稍白如槐,亦如茱萸。四月開花,淡紫色,似小蜀葵,子累累如椒,根似蔓菁,皮黃白而心實,其氣息都似羊羶。《圖經》
凡草之根,多於花實後,津氣返本,方自堅實。獨白鮮於花實後,則虛耗,豈非取其極升長時,津氣反下行乎?凡草之氣,無論香臭腥臊,多發於枝葉花實。獨白鮮,藏羶氣於根,豈非取其剔幽隱之邪乎?故氣之因下蔽而致上洩,病之因內不通而致外結窒者,能主之。蓋物莫能兩大,優於此,必絀於彼。
頭面多汗,欬吐痰涎,究竟所去者少;小便不通不爽,詎非所壅者多,此黃疸、淋瀝所由成。惟極於上者,能使之下,斯上者解,而下者亦解矣。且治病之法,兩源而歸并一處,則當兩路剿除;兩歧而共出一源,則須直探一致。今內之結腫,能緣隙而外溢;外之強直,不得破結而內訌。
白話文:
陽氣暢通就會向上升,陰氣轉化就會向下沉,雖然表現不同,但道理是一樣的。稱它們為相同,是為了教導後學者要真誠;稱它們為不同,是為了啟發後學者要警惕。我們從事醫學研究,正應該領會其中的啟示。雖然學習貴在有自己的心得,但切忌被陳腔濫調所迷惑。像是前胡這味藥,在說明主治時,把「療」字與「痰滿」放在一起,把「治」字與「傷寒」放在一起,難道痰滿這些症狀,就都不是外感引起的嗎?傷寒這些症狀,就都不是內在因素引起的嗎?如果說是「風頭痛」,那就仍然是外在原因;如果說是「推陳致新」,那就仍然是內在積滯。陰氣隨著陽氣轉化,陽氣從陰氣下降,這才是胸中太和之氣。
痰,是陽氣被陰氣包裹,陰氣滯礙陽氣運行所造成的。痰積滿在胸脅,就形成痞塊;結在心腹,就會阻礙氣機運行。在內,如果沒有協同合作的氣來抵抗邪氣,那麼在外,自然會有陰寒肅殺之氣來侵犯。所以,內在因素,是招引外邪的根本;外在邪氣,是依附內在因素的枝節。前胡既然能以仲春發育之氣,將陰寒轉化為溫暖,又能以初秋涼爽之氣,不讓陽氣過盛而陰氣衰竭。
所以,它們互相包裹而不分離,互相支持而不互相傾軋,這樣就能互相和諧而不會互相侵奪。痞塊自然能被打開,結塊自然能被解散,這是不用多說的。即使是內在失調所招致的外來侵犯,也因為沒有根本可以依附,又能在哪裡立足呢?書中說「風頭痛,去痰,下氣,治傷寒寒熱,推陳致新」,意思是,只有痰氣停留在體內,風邪才會乘虛而入導致頭痛;只有宿熱在體內,寒邪才會與之相爭而導致寒熱。去除體內這些勾引外邪的因素,外邪自然就沒有容身之處。
這裡的「治」字,放在兩個概念之間,作為區隔,並非統領全文、作為主導。然而,所謂的「傷寒、寒熱、推陳致新」,難道不會讓人懷疑是把舊的熱推出去,反而招引新的寒氣嗎?只有服用攻下的藥物,才能把體內陳腐的物質推出去,但同時新邪也會趁機入侵。前胡,它的氣味和性狀都屬於解散的藥物,怎麼可能引邪入裡呢?所謂的「推陳致新」,是指解散體內積聚的熱,招來新的、溫和的陽氣,使之能夠抵抗外來侵犯的寒邪。
**白鮮:味苦、鹹,性寒,**無毒。**主治頭風,黃疸,咳嗽氣逆,小便淋漓不盡,婦女陰部腫痛,濕痹,肌肉壞死,不能屈伸、站立、行走,**能治療四肢不安,有時腹中發熱,飲水後大聲呼叫「想要跑」。能治療小兒驚風癲癇,婦女產後大聲呼叫「想要跑」和其餘痛症。生長在上谷川谷及冤句。在四月、五月採根,陰乾。忌與螵蛸、桔梗、茯苓、萆薢同用。
白鮮的幼苗有一尺多高,莖是青色的,葉子略微發白,像槐樹葉,也像茱萸葉。四月開花,淡紫色,像小小的蜀葵花,果實累累像花椒,根像蔓菁,皮是黃白色而心是實的,它的氣味都像羊膻味。《圖經》記載。
一般草的根,多在開花結果後,津液之氣回歸根部,才變得堅實。唯獨白鮮在開花結果後,反而會變得虛耗,難道不是因為它在生長最旺盛時,津液之氣反向下行嗎?一般草的氣味,無論香臭腥臊,多發散於枝葉花果。唯獨白鮮,把膻氣藏於根部,難道不是為了剔除深藏的邪氣嗎?所以,氣因為被下部遮蔽而向上洩散,病因為內部不通而導致外部結聚阻塞的,白鮮都能主治。因為事物不可能兩全其美,優於此,必然劣於彼。
頭面部多汗,咳嗽吐痰,實際上排出的邪氣很少;小便不通暢不爽快,難道不是因為被阻塞的邪氣更多嗎?這就是黃疸、淋漓不盡的原因。只有極度向上散發的氣,才能使之向下,這樣上部的問題就解決了,下部的問題也跟著解決了。而且治療疾病的方法,如果兩條途徑匯集到一個地方,就應該從兩條路一起剷除;如果兩條歧路來自同一個源頭,就必須直接探求一致的根本。現在,體內結聚的腫塊,能從縫隙向外溢出;體外僵硬強直,卻無法破開結聚而內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