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52)
本經續疏 (52)
1. 本經續疏第四卷
惟然,故凡血液、痰飲、六淫、七情已離乎陰,未盡著於陽,趨於熱,遂與熱俱化者,服此,能使化於熱者仍轉,趨於陽者仍歸,邪勢不能誘引正氣為附從,正氣即能抵拒邪氣之侵犯,此《別錄》所列功能,均可以此義裁之矣。
秦艽:味苦、**辛,**平,**微溫,無毒。**主寒熱,邪氣,寒溼,風痹,肢節痛,下水,利小便,療風,無問久新,通身攣急。生飛鳥山谷。二月、八月采根,暴乾。菖蒲為之使
秦艽,根土黃色,而羅紋相交糺,長一尺以來,麤細不等。枝幹高五、六寸,葉婆娑,連莖梗俱青色,如萵苣葉。六月中開花紫色,似葛花,當月結子,以文左旋者為良。《圖經》
秦艽主寒熱,邪氣,寒溼風痹,且將胥六淫而盡治之。所不及兼者,惟燥耳。其所造就,抑何廣耶?夫是條之讀,當作主於寒熱邪氣中,下水,利小便,又主於寒溼風痹肢節痛中,下水,利小便。蓋惟寒熱邪氣證,可以下水、利小便愈者,無幾;寒溼風痹肢節痛證,可以下水、利小便愈者,亦無幾。此秦艽之功,殊不為廣。
然必於兩證中,求其的可以下水、利小便愈者,而後秦艽之用得明,則已費推敲矣。況下水、利小便,復不得作一串觀,是秦艽所主確亦實繁且殷也。凡苗短根長之物,皆能攝陽就陰、凝陽於陰,如遠志者可驗。特彼則著於神志,茲則隸於六淫。著神志者,攝火於水而精自靈動;隸六淫者,化邪於水而溺自流通。
惟測識其有水可以化邪,此邪能從水化;有溺可以洩水,此水得隨溺通,斯秦艽之用方無誤也。但屬寒邪,雖有水氣,祇可使水從寒化,不得化寒為水,如小青龍湯證、真武湯證是也。風寒溼三氣雜至,合而成痹,其驟者,雖有水氣,亦祇可令從溫洩,不得化水而洩,如白朮附子湯證、甘草附子湯證、桂枝附子湯證是也。
惟寒邪已與熱搏,其勢兩不相下,兼有水停於中,是其趣向,本亦將從水化,與夫痹已經久,但行於外而絕於中,則均當使其合一,就而下之。縱使小便不利,亦自能去。不然,寒熱邪氣之下,何以不係他證。而肢節痛,亦寒溼風痹所固有,亦何必更係此三言於下耶?特通身攣急之候,則不必更論其新久。以寒溼風氣,旣徧於身,則已與中聯絡,遂不得俟其但肢節痛而後與秦艽。
以秦艽原羅紋密織,徧網合身也。後世以之治黃疸,是寒熱邪氣中有水之明驗;以之治煩渴,是寒溼風痹中有熱之確據。
白芷:味辛,溫,**無毒。**主女人漏下赤白、血閉、陰腫,寒熱,風頭侵目淚出,長肌膚,潤澤,可作面脂,**療風邪,久渴吐嘔,兩脅滿,風痛,頭眩,目癢,可作膏藥面脂,潤顏色。**一名芳香,一名白茝茝,音芷,香草《玉篇》。虈也,齊謂之茝,楚謂之離《說文》,一名囂,一名莞,一名苻蘺,一名澤芬。葉名蒚麻,可作浴湯。生河東川谷下澤。二月、八月采根,暴乾。當歸為之使,惡旋覆花
白話文:
簡單來說,當身體的血液、痰飲、外感風寒暑濕燥火、情緒波動等因素,已經偏離正常的陰陽平衡,但還沒有完全轉化成熱的狀態,而是處於一種趨向熱的狀態時,如果服用這類藥物,就能夠使那些趨向熱的病邪轉向正常,趨向陽的病邪回歸正軌。這樣一來,邪氣就無法引誘正氣附從,正氣就能夠抵抗邪氣的侵犯。這就是《別錄》所記載的功能的根本意義。
秦艽:味道苦、辛,性平和,帶點微溫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寒熱病、邪氣、寒濕、風痹(一種關節肌肉疼痛的疾病)、肢體關節疼痛、促進小便、利尿。還可以治療各種風病,不論是新發的還是舊有的,都可以治療全身肌肉攣縮、僵硬。它生長在飛鳥山谷中。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,曬乾使用。菖蒲可以增強它的藥效。
秦艽的根部是土黃色,表面有交錯的羅紋,長度約一尺左右,粗細不一。枝幹高約五六寸,葉子茂盛,莖葉都是青色,像萵苣葉。六月開紫色的花,像葛花,當月結子,其中紋路向左旋轉的品質較好。《圖經》中這樣記載。
秦艽主要治療寒熱病、邪氣、寒濕風痹,可以說是治療各種外感病。它唯一不能治療的是燥邪。它的功效範圍很廣。我們在理解它治療的疾病時,應將它看作是主要治療寒熱邪氣,能促進小便、利尿;也主要治療寒濕風痹、肢體關節疼痛,也能促進小便、利尿。通常只有寒熱邪氣導致的疾病,很少能通過促進小便、利尿來治癒;同樣,寒濕風痹、肢體關節疼痛,也很少能通過促進小便、利尿來治癒。如果只看這些功效,秦艽的作用似乎並不大。
但是,如果我們在上述兩類疾病中,找到那些確實能夠通過促進小便、利尿來治癒的情況,才能真正理解秦艽的功效,這需要仔細推敲。而且,促進小便、利尿也不能簡單地看作一個單一的作用,這也說明了秦艽所主治的疾病確實很多也很重要。一般來說,植物的苗短而根長,都具有收攝陽氣、使陽氣歸於陰的作用,就像遠志一樣。只不過遠志主要作用於神志,而秦艽主要作用於外感病邪。作用於神志的藥物,可以引導火氣下行到腎水,使精氣靈動;作用於外感病邪的藥物,可以使邪氣從小便排出,使小便暢通。
只有認識到身體有水可以化解邪氣,並且邪氣可以通過水排出;有小便可以排泄水濕,並且水濕可以隨著小便排出,這樣才能正確使用秦艽。但如果是寒邪,即使有水濕,也只能使水濕跟隨寒邪一起轉化,而不能使寒邪轉化成水濕,就像小青龍湯證、真武湯證等情況。如果是風寒濕三種邪氣同時侵犯,導致痹證,發病急驟,雖然有水濕,也只能讓水濕跟隨溫熱排出,而不能使水濕轉化排出,就像白朮附子湯證、甘草附子湯證、桂枝附子湯證等情況。
只有當寒邪與熱邪相互搏鬥,勢均力敵,同時又有水濕停留在體內時,這種情況就適合讓其跟隨水濕一起排出。或者痹證時間較長,病邪只停留在體表而沒有深入體內,這種情況也應當讓病邪與水濕合流,一同排出。即使有小便不暢,也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治療。否則,如果寒熱邪氣單純地導致疾病,為什麼不提及其他症狀,而單獨強調促進小便、利尿呢?而且肢體關節疼痛本來就是寒濕風痹的常見症狀,為什麼還要再次提及呢?只有全身肌肉攣縮、僵硬這種症狀,不論是新發的還是舊有的,都適合用秦艽。因為寒濕風邪已經遍布全身,與身體內部有了聯繫,所以不能等到只出現肢體關節疼痛時才使用秦艽。
這是因為秦艽的紋路細密交織,可以遍及全身。後世用它治療黃疸,說明它有治療寒熱邪氣中夾雜水濕的功效;用它治療煩渴,說明它有治療寒濕風痹中夾雜熱邪的功效。
白芷:味道辛,性溫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婦女漏下赤白帶、閉經、陰部腫脹、寒熱病、風邪引起的頭痛、眼睛流淚、促進肌肉生長、使皮膚潤澤,可以用來製作面脂。還可以治療風邪、久渴、嘔吐、兩脅脹滿、風痛、頭暈、眼睛癢,可以用來製作膏藥和面脂,潤澤膚色。又名芳香,也叫白茝茝(芷的音),屬於香草。《玉篇》中記載:虈(一種植物),齊地稱之為茝,楚地稱之為離。《說文》中記載:又名囂、莞、苻蘺、澤芬。葉子叫做蒚麻,可以用來沐浴。它生長在河東地區的川谷和低窪地。在二月和八月採挖根部,曬乾使用。當歸可以增強它的藥效,它與旋覆花相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