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53)
本經續疏 (53)
1. 本經續疏第四卷
白芷,根長尺餘,白色,麤細不等,枝幹去地五寸已上。春生紫葉,相對婆娑,闊三指許,花白微黃。入伏後,結子。立秋後,苗便枯。以黃澤者為佳。《圖經》
苗短根長,本主攝陽入陰,以行陰中之化,遠志、秦艽莫不如是。惟白芷,則以其味辛色白,性芳潔,而專象陽明燥金,故宜歸陽明。第陽明主腸胃,為穢濁之所叢集,而性潔者,喜行清道,則其最相近而相隸屬者,莫如血海。故其用,為入衝衇為之行其陽,用以去其穢濁蕪翳。
陰之旣成形者,水火之屬,血也,淚也,涕泗也,津也,溺也。今觀夫水,一若流行坎止,任其自然,絕無為之推挽者。然試思其所處之勢,或平坦曠蕩而常停不動,若無風以澄泌其間,則凡納垢入汙,必不終日而泥滓騰揚,淤濁泛濫,或高下懸絕而傾瀉無餘。誠有風以宣障其間,則仍能傾者平,瀉者畜,如潮汐之逆行,如東風之溢漲,則亦可知其故矣。
「女人漏下赤白,風頭侵目淚出,肌膚枯槁」,非水無風以宣障耶?「血閉,陰腫,寒熱」,非水無風以澄泌耶?是皆陽明血分所屬,上則陽明經衇所及,下則衝任所行也。雖然衝任者上行,陽明者下行,以為有所隸屬,是何言歟?蓋惟其相竝而相違,斯可以為節宣,若相竝而相順,則直推送已耳。
故《素問》〈骨空論〉之述衝衇也,曰「挾少陰而上行」,《難經》〈二十八難〉之述衝衇也,曰「竝足陽明之經,夾臍上行」,惟其相違,乃所以相攝,且此以論衇絡而無與於藥也。若夫白芷辛溫,則其氣味為上行,苟竝衇而論,則陽明下而此則上,衝衇上而陽明偏下,一順一逆之間,可見陽明能致衝衇不咸,而白芷則宣陽明之流。是漏下赤白者,陽明穢濁墜於衝,而衝遂為之逆也。
血閉、陰腫、寒熱者,衝衇氣盛,陽明不能勝也。衝衇能鼓陽明之氣於上,以和陰,則自無風頭侵目、淚出之疴;陽明能運衝衇之血於外,以和陽,則肌膚自長而潤澤。是白芷之用,為其善致陽明之氣於衝衇,善調衝衇之血隨陽明;而其功,只在去陽明之濁翳,致衝衇之清和矣。
淫羊藿:味辛,寒,**無毒。**主陰萎,絕傷,莖中痛,利小便,益氣力,強志,堅筋骨,消瘰癧、赤癰,下部有瘡,洗出蟲。丈夫久服,令人無子。一名剛前。生下郡陽山山谷。薯蕷為之使
淫羊藿生大山中,根紫色有鬚,一根數莖。莖如粟稈而細如線,高一、二尺,一莖三椏,一椏三葉,葉長二、三寸如杏葉,青色,又如豆藿,面光背淡,甚薄而細齒,有微刺。四月開白花,亦有紫花者,經冬不彫,生處不聞水聲者,良。參《圖經》《綱目》
諸疏《本經》家,類視陰痿為陽不充,淫羊藿之性偏寒,則難於置說。以故,改寒為溫,辛溫之物治陰痿固當矣,不知於「陰痿、絕傷、莖中痛、小便不利」,亦有當否耶?夫「絕」之訓為「過」《後漢書》〈郭泰傳〉注,陽過盛,陰不得與接;陰過盛,陽不得與接之謂也。又訓為「斷」《廣雅》〈釋詁〉,陽道斷,不得至其處;陰道斷,不得至其處之謂也。
白話文:
白芷的根大約有一尺多長,顏色是白色,粗細不一,從離地面五寸以上的地方開始長出枝幹。春天長出紫色的葉子,兩兩相對,舒展開來,大約有三個手指寬,開的花是白色帶點淡黃色。入伏天之後,會結出果實。立秋之後,莖葉就枯萎了。以顏色黃潤有光澤的為佳。《圖經》中記載了這些。
一般來說,植物的莖葉較短,根較長,主要的功能是將陽氣收攝入陰,以運行陰氣的變化,像遠志、秦艽都是這樣。但白芷不一樣,它因為味道辛辣、顏色潔白,性質芳香清淨,特別符合陽明燥金的特性,所以應該歸屬於陽明經。陽明經主管腸胃,是污濁之氣聚集的地方,而白芷的性質清淨,喜歡運行在清淨的通道,那麼和它最接近、關係最緊密的,莫過於血海(即衝脈)。因此,白芷的作用是進入衝脈,幫助它運行陽氣,用來去除體內的污濁之氣。
陰氣形成有形的物質,屬於水和火的範疇,例如血、淚、鼻涕、口水、小便等等。我們觀察水,它好像是順著自然規律流動或靜止,沒有誰在刻意推動或拉扯它。但仔細想想水所處的環境,有的地方平坦寬闊,水靜止不動,如果沒有風來攪動,讓水變得清澈,那麼凡是納入的污垢,一定不出一天就會泥沙飛揚,污濁氾濫;有的地方高低落差很大,水傾瀉而下,如果能有風來疏通阻礙,那麼水也能從傾瀉轉為蓄積,像潮汐一樣逆流,像東風一樣漲溢,從這裡我們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「婦女漏下赤白,風邪侵犯眼睛導致流淚,皮膚乾燥枯槁」,不正是因為體內水液沒有風來疏通阻礙嗎?「月經閉止,陰部腫脹,忽冷忽熱」,不正是因為體內水液沒有風來澄清流通嗎?這些都屬於陽明經血分的問題,往上與陽明經脈相通,往下與衝脈、任脈相連。雖然衝脈、任脈是向上運行的,陽明經是向下運行的,認為它們之間有所歸屬,這話是什麼意思呢?因為它們既並行又相反,才能起到調節疏導的作用,如果並行又相同,那就只是單純的推送而已。
所以《素問》〈骨空論〉在描述衝脈時說:「挾少陰而上行」,《難經》〈二十八難〉在描述衝脈時說:「與足陽明經並行,夾著臍向上運行」,正因為它們是相反的,才能相互制約。這裡講的是經脈的走向,和藥物沒有關係。至於白芷,它的味道辛溫,藥性是向上走的,如果順著經脈來論,陽明經是向下走的,白芷是向上走的,衝脈是向上走的,陽明經是偏向下走的,這樣一上一下,可以看出陽明經能讓衝脈不失調,而白芷則是宣通陽明經的氣機。所以說,漏下赤白,是陽明經的污濁之氣下墜到衝脈,導致衝脈逆亂。
月經閉止、陰部腫脹、忽冷忽熱,是衝脈氣盛,陽明經不能承受。衝脈能鼓動陽明經的氣向上走,來調和陰氣,自然就不會有風邪侵犯眼睛、流淚的毛病;陽明經能將衝脈的血液運送到體表,來調和陽氣,那麼皮膚自然就會變得飽滿潤澤。白芷的功效,是善於將陽明經的氣引導到衝脈,善於調節衝脈的血液隨著陽明經運行,它的作用,只在於去除陽明經的污濁之氣,使衝脈清和。
**淫羊藿:味辛,性寒,**無毒。**主要治療陰莖萎縮、筋骨損傷、莖中疼痛、小便不利,能增強氣力、堅定意志,強壯筋骨,消除瘰癧和紅腫癰瘡,下部有瘡,可以清洗出蟲子。男子長期服用,會導致不育。**又名剛前。生長在下郡陽山的山谷中。薯蕷可以作為它的使藥。
淫羊藿生長在大山中,根是紫色的,有很多鬚根,一根根莖長出數個枝條。莖像小米的稈一樣細,高一兩尺,一個莖有三個枝椏,一個枝椏有三片葉子,葉子長二三寸,像杏葉,是青色的,又像豆莢的葉子,正面光滑,背面顏色較淡,葉緣有細小的鋸齒,有微微的刺。四月開白花,也有開紫花的,冬天也不會凋謝。生長在聽不到水聲的地方,品質最好。《圖經》《綱目》中有記載。
許多註解《本經》的醫家,都認為陰痿是陽氣不足導致的,而淫羊藿的藥性偏寒,就很難解釋它的作用。因此,有人把它的藥性由寒改為溫,認為辛溫的藥物治療陰痿是合適的。但這樣卻忽略了它在治療「陰痿、筋骨損傷、莖中疼痛、小便不利」時的作用。「絕」的意思是「過分」《後漢書》〈郭泰傳〉注,陽氣過盛,陰氣無法與之交合;陰氣過盛,陽氣無法與之交合,就叫做「絕」。另一個意思是「斷絕」《廣雅》〈釋詁〉,陽道斷絕,無法到達目的地;陰道斷絕,無法到達目的地,也叫做「絕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