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45)
本經續疏 (45)
1. 本經續疏第三卷
若子之媾金體質狀似金木用得氣是木,以歸火,火金復相鎔鍊,自必下流,且其下流正為來年生發之基,能不謂降中有升耶?故其所主之益氣、輕身正同,而力獨優於令髮不白,是其挽氣下歸,復為上發之地者,更魁群絕倫,非蓬蘽之所能及矣。
胡麻:味甘,平,**無毒。**主傷中虛羸,補五內,益氣力,長肌肉,填髓腦,**堅筋骨,療金瘡,止痛及傷寒,溫瘧,大吐後虛熱羸困。**久服,輕身,不老,**明耳目,耐飢渴,延年。以作油,微寒,利大腸,胞衣不落。生者,摩瘡腫,生禿髮。**一名巨勝,**一名狗蝨,一名方莖,一名鴻藏。**葉名青蘘。**生上黨川澤。**青蘘:味甘、苦,**無毒。**主五藏邪氣,風寒溼痹,益氣,補腦髓,堅筋骨。久服,耳目聰明,不飢,不老,增壽。巨勝苗也。生中原川谷。
胡麻,即脂麻也,有黑、白、赤三色,其莖皆方。秋開白花亦有帶紫豔者,節節結角,長者寸許,有四稜、六稜者,房小而子少,七稜、八稜者,房大而子多,皆隨土肥瘠而然。其莖高者,三、四尺,有一莖獨上者,角纏而子少;有開枝四散者,角繁而子多,皆因苗之稀稠而然也。其葉有本團而末銳者,有本團而末分三丫如鴨掌形者,故古人多謂「其種不一」云。
《綱目》
胡麻,穀食也,而味甘、氣平、臭香,悉合土之德,宜乎其主傷中。然曰「主傷中虛羸」,則似與傷中而不虛羸者,無與也。虛羸與否,於傷中,果有異乎?夫胃剛而靜,脾柔而動。剛者,主容納;柔者,主運用。中虛之病,縱少容納,但能運用得宜,未必遽至虛羸。以脾固善撮一身之陰陽,而裒益調劑之也。
若運用不靈,雖容納猶濟,則不為壅閼,必至洩澼。於是,素仰資給者,遂無所藉而連比受傷,不至氣餒形瘠,不止。於此可見,「肌肉削、氣力萎、五內損」,是脾病而非胃病。能「補五內、益氣力、長肌肉」,是治脾而非治胃。冠以傷中,隨贅以虛羸,非無故矣。然則胡麻之能,是為通壅閼乎?為止洩澼乎?夫壅則不洩,洩則不壅,通其壅正以止其洩耳。通其壅奈何?蓋脾之職,在敷布津液以上升。
壅,不敷布也;洩,不上升也;氣餒形瘠,乏津液也。胡麻為物,植必上旬,必截雨腳。自生及長,以至成實,徧體無不滑澤。結角上聳,雖實滿而不垂,不似他穀穗,中有實即俯首也。實排角中,不易剔去,須角口開,乃倒豎而抖擻之。已還藂之藂,叢也,三日一抖擻,四五遍乃能盡《齊民要術》。
是其飽含脂液之實,性善帖上而不肯下,恰有切於脾之用。脾用旣宣,又有何壅;性善及上,烏能作洩。是以《本經》命曰「填髓腦」,又非無故矣。然則胡麻之益陰如是,而不能除煩止渴,何也?夫除煩止渴,是津之用,今者所主,是液之用。夫腠理發洩,汗出溱溱,是為津。
白話文:
如果把人比作金屬,體質像金,但因為運氣好,體內氣的運行像木頭,這時就要用火來引導,讓火和金互相融合鍛鍊,自然就會向下流動。而且這種向下流動正是來年新生髮育的基礎,這不是說明下降之中也包含了上升嗎?所以它主要功效是補氣、使身體輕盈,而且效果特別好,還能讓頭髮不變白,這是因為它能引導氣向下歸藏,又可以向上滋養頭髮,這種功效真是出類拔萃,不是蓬蘽可以比的。
**胡麻:味甘,性平,**沒有毒性。**主要治療身體因損傷導致的虛弱,能補養五臟,增強氣力,強壯肌肉,充實骨髓和腦髓,**使筋骨堅固,治療刀傷,止痛,還能治癒傷寒、瘧疾,以及大吐之後導致的虛熱和虛弱。**長期服用,可以使身體輕盈,延緩衰老,**使耳目靈敏,耐飢渴,延長壽命。用它榨油,性微寒,能潤腸通便,幫助胎盤順利排出。生胡麻可以用來摩擦瘡腫,也能幫助生長頭髮。**它又叫做巨勝,**也叫狗蝨,還叫方莖,又名鴻藏。**葉子叫做青蘘。**多生長在上黨地區的河流沼澤邊。**青蘘:味甘、苦,**沒有毒性。**主要治療五臟的邪氣,風寒濕引起的痺痛,可以補氣,充養腦髓,使筋骨堅固。長期服用,能使耳目聰明,不感到飢餓,延緩衰老,增加壽命。它是巨勝的幼苗。**多生長在中原地區的河流山谷中。
胡麻,就是脂麻,有黑、白、赤三種顏色,莖都是方形的。秋天開白色花,也有帶紫色的,一節一節地長出角狀果實,長的有一寸左右,有四稜、六稜的,果房小,種子少;七稜、八稜的,果房大,種子多,這些都和土壤肥沃程度有關。它的莖高三四尺,有的莖單獨向上生長,果實緊緊纏繞,種子少;有的莖枝繁葉茂,果實多,這都和幼苗的疏密程度有關。它的葉子有的根部是圓的,末端是尖的;有的根部是圓的,末端分成三個叉,像鴨掌的形狀,所以古人說「它的種類不只一種」。
《本草綱目》說:
胡麻,屬於糧食,味道甘甜,性平,氣味芳香,完全符合土的特性,所以它能治療身體受損。但書中說它「主傷中虛羸」,似乎和身體受損但不虛弱的人沒有關係。虛弱與否,對於身體受損,真的有區別嗎?胃的性質是剛強而靜止的,脾的性質是柔和而運動的。剛強的,主導容納;柔和的,主導運化。身體虛弱的病,即使容納功能減少,但只要運化功能正常,未必會立即導致虛弱。因為脾能很好地調和一身的陰陽,並且起到調節作用。
如果運化功能不靈活,即使能容納,也會因為不能正常運行而導致積滯,最終變成腹瀉。這樣,原本需要脾供給營養的身體各部分,就會因為沒有依靠而相繼受損,直到氣虛體瘦才會停止。由此可見,「肌肉消瘦、氣力衰弱、五臟損傷」,是脾的病變而不是胃的病變。「能補五臟、增強氣力、強壯肌肉」,是治療脾而不是治療胃。用「傷中」來概括,再補充「虛羸」,不是沒有原因的。那麼,胡麻的作用,是疏通阻塞嗎?還是止腹瀉呢?阻塞就不會腹瀉,腹瀉就不會阻塞,疏通阻塞正是為了止腹瀉。如何疏通阻塞呢?因為脾的職責,是把體內的津液向上輸布。
阻塞,就是不能輸布;腹瀉,就是不能上升;氣虛體瘦,是缺少津液。胡麻這種植物,生長時必須截斷雨水,從發芽生長到結果,全身都非常滑潤。果實向上生長,即使飽滿也不會下垂,不像其他穀物,結了果實就低頭。種子排列在果實中,不容易取出,必須等到果實開裂,才能把它們倒出來抖落。然後堆疊在一起,每隔三天抖落一次,四五遍才能把種子全部取出。《齊民要術》中是這麼記載的。
這說明它飽含油脂,特性是喜歡向上貼附而不肯向下,恰好符合脾的作用。脾的功能如果得到宣通,就不會有阻塞;特性是向上,就不會導致腹瀉。因此,《本經》說它能「充實骨髓和腦髓」,也不是沒有原因的。既然胡麻補陰的效果這麼好,為什麼不能解除煩躁、止渴呢?因為解除煩躁、止渴,是津液的作用,而現在所說的,是液體的作用。皮膚毛孔發散,汗液大量流出,這叫做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