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43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續疏 (43)

1. 本經續疏第三卷

陽升而陰隨者,則水氣達而土氣亦達,乃成上行之地道焉。斯為補中,以水得交於火也。主水火相媾而下歸者,陽中少陰也,其性主降。陰降而陽隨之,則火氣暢而土氣亦暢,乃成下濟之天道焉。斯為補中,以火得交於水也」。夫其鍾天一之靈,以透發地二之德,自初生之蒻,以及出水之荷,無不隨其莖而有經緯,隨其節而有貫串。

不獨成藕者,衇絡井然,竅穴洞徹也,且其出水生花者,由花生芷,芷生蓮,蓮生菂,菂生薏,頓其數種色相。即一花實之中,有終其水中之火,以上行;始其火中之水,以下徹者。蓋蓮,從藕根,抽莖開花,以至結實,皆自下而上。而實中之薏,包含根莖花葉,形復倒垂,有歸根復命之義。

而細驗其經緯貫串,雖些微而具全體。觀其始而黃,黃而青,青而綠,綠而黑,中含白肉,內隱青心,是或火土相生,土木相合,金木相媾,致水土之氣達,而終其經緯條達之化;火土之氣暢,而始其經緯條達之化者,皆在此一花實中。故蓮實,非特交水火以益土,更即土而能行水火之升降。

若藕及藕節,荷葉及蔕,後人類用以活血。不知,能達水中之氣,即是和血,血固源於水而成於火者也。達水者,自下而上,以資血之始;暢火者,自上而下,以資血之生。水氣不得化而血病者,猶其從上下生一線生機,具藕全體,乃能裕血化源,為血證利益耳。

雞頭實:味甘,平,**無毒。**主溼痹,腰脊膝痛,補中,除暴疾,益精氣,強志,令耳目聰明。久服輕身,不飢,耐老,神仙。一名雁喙實,一名芡。生雷澤池澤。八月采。

芡莖,三月生葉,帖水,大於荷,皺紋如縠縠,縐紗,蹙衄如沸,面青背紫,莖葉皆有刺。其莖長至丈,中亦有孔有絲。五、六月生紫花,花開向日結包,外有青刺,如蝟及栗毬。花在包頂,如雞喙。剝開,內有斑駁輭肉,裹子累累,如珠璣。殼內白米狀,如魚目。其根,狀如三稜,煮食如芋。《綱目》

芡莖不弱於荷莖,其長且倍焉。然任蠖屈於水中,而葉終不離水面者,地之氣能隔水以交天,天之氣不能越水以交地。則承接於天者,究在水而不在土也。故夫芡,開花向日,向日結包,與天上之陽相噓吸而成實,則為秉氣於陽矣。夫水中之氣不能出水,又何異腰脊與膝為溼所蔽,不得交於陽耶?乃芡者,偏能共水外之陽,噓吸以鍾生趣,故主為「溼痹、腰脊膝痛、補中」。腰、脊、膝,固皆繫屬水藏,而資陽氣以運動者也。

被水氣蔽而為痛,則受陽之益而痛已矣。資始於水下之土,資生於水外之火,火土相鍛則成金。而偏在水中,具堅剛之性,潔白之色,不受泥之汙,日之暴,則受日暴、泥汙以為病者,均藉此可已。曰「除暴疾」,正對「主溼痹,腰脊膝痛,補中」而言,非特能致陽於陰,并能起陰禦陽也。心之志,耳目之聰明,皆陰中之生氣而注於陽者。

白話文:

陽氣上升而陰氣隨之,這樣水氣就能通達,土氣也能跟著通達,這就形成了向上運行的地道規律。這種情況屬於補益中焦,是因為水能夠與火相交融的緣故。如果水火交融後向下歸藏,這就屬於陽中帶有少陰的狀態,其性質主導下降。陰氣下降而陽氣隨之,這樣火氣就能順暢,土氣也能跟著順暢,這就形成了向下運行天道規律。這種情況也屬於補益中焦,是因為火能夠與水相交融的緣故。天地之間的靈氣,通過大地的德性得以展現,從剛萌芽的嫩芽,到破水而出的荷花,無不順著莖脈而有經緯,順著節點而有貫穿。

不僅成熟的蓮藕脈絡分明、孔竅通透,而且它出水生花,由花產生花蕊,花蕊產生蓮蓬,蓮蓬產生蓮子,蓮子又生出薏米,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形態。即使在一個花實之中,也有從水中蘊含的火氣,向上升發;也有從火中產生的水氣,向下貫徹。例如蓮,從藕根中抽出莖幹開花,直到結出果實,都是自下而上的過程。而果實中的薏米,包含了根、莖、花、葉的特性,其形狀又呈現倒垂,有歸根復命的含義。

仔細觀察它的經絡紋理,雖然細微卻包含了整體的結構。觀察它從開始的黃色,轉為黃中帶青,再變成青色,再轉為綠色,最終變成黑色,其中還包含白色肉質,內藏青色的心,這就體現了火土相生、土木相合、金木相交,使得水土之氣得以通達,完成了它經脈條達的變化;火土之氣暢通,開始它經脈條達的變化,這些都在一個花實中體現。所以蓮子不僅能使水火相交而補益脾土,更能從土中運行水火的升降。

至於蓮藕及藕節、荷葉及荷梗,後人多用來活血。殊不知,它們能通達水中之氣,就是和血,血本身就是源於水而生成於火。通達水氣,是自下而上,用來資助血的起始;暢通火氣,是自上而下,用來資助血的生成。如果水氣不能正常運化而導致血病,它們就像是從上下產生的一線生機,具有藕的整體功效,才能充足血的來源,對血證有益。

**雞頭實(芡實):味甘,性平,**無毒。**主要治療濕痹、腰脊膝蓋疼痛,能補中焦,消除突發疾病,增益精氣,堅強意志,使耳聰目明。長期服用可使身體輕盈,不易飢餓,延緩衰老,如同神仙一般。它有一個別名叫雁喙實,**又名芡。生長在雷澤和沼澤地帶。在八月採收。

芡實的莖,在三月長出葉子,貼在水面上,比荷葉大,葉面有像縐紗一樣的皺紋,像沸水般隆起,正面呈青色,背面呈紫色,莖葉都有刺。莖長可達一丈,中間也有孔洞和絲狀物。五六月開出紫色的花,花朵朝向太陽,然後結出包狀的果實,外殼有青色的刺,像刺蝟和栗子的外殼。花在果實頂端,像雞的喙。剝開後,裡面有斑駁的軟肉,包裹著很多像珍珠瑪瑙一樣的籽粒。殼內的白色米狀物,像魚的眼睛。它的根,呈三棱狀,煮熟後像芋頭一樣可以食用。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。

芡實的莖不比荷莖弱,而且長度還要超過荷莖一倍。然而它任憑彎曲於水中,而葉子始終不離開水面,這是因為地氣能夠隔水與天氣相交,而天氣卻不能越過水與地氣相交。所以承受於天的氣,最終還是在水中而不是在土中。因此芡實的花朵向著太陽,向著太陽結出果實,與天上的陽氣相互噓吸而成,這是稟承了陽氣的緣故。水中之氣不能離開水面,這又跟腰脊和膝蓋被濕氣所阻礙,不能與陽氣相通有什麼區別呢?而芡實,偏偏能夠與水外的陽氣相互噓吸,從而煥發生機,所以能主治“濕痹、腰脊膝痛、補中”。腰、脊、膝,原本都是屬於水臟,而需要借助陽氣來運動的。

被水氣所阻礙而產生疼痛,那麼受到陽氣的補益,疼痛就能痊癒了。它從水下的土壤中獲取資助,從水外的火中獲得生發的力量,火土相鍛煉則能生成金氣。而它又偏偏生長在水中,具有堅硬的特性,潔白的顏色,不受泥土的污染,也不怕太陽的暴曬,那些因受太陽暴曬、泥土污染而生病的人,都可以通過它來痊癒。說它能“除暴疾”,正是針對“主濕痹,腰脊膝痛,補中”而言的,它不僅能夠將陽氣帶到陰中,還能使陰氣升發以抵禦陽氣。心裡的意志、耳目的聰明,都是陰中的生氣而向上注於陽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