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37)
本經續疏 (37)
1. 本經續疏第三卷
朽爛敗壞於外容,或由外累中,以損堅緻。乃朽爛自朽爛,堅韌自堅韌,兩不相及,亦兩不相顧,何其界畫清析。因是知嶺表天地氣候,有異於中夏。夜必寒,是海氣之瀰漫也;晝必熱,是日道之密邇也。溼以日迫,而不得散;日以溼蒙,而不得熯熯,乾貌《說文》,火盛貌《玉篇》。
故液樠之木,惟此地為多。液樠倘緣傷蠹,若得洩者,則流而為脂膏;其不得洩,則秘而為潰腐。原其未傷蠹時,則皆木中之生氣也。流而不潰腐,則精氣在脂膏如乳、沒、血竭、蘇合之類。秘而遂潰腐,則精氣自在不可潰腐者即沉香是,理勢然矣。然則脂膏者,治在外血衇之病;不可潰腐者,治在內氣道之病,又何疑焉。
療風水毒腫者,取其精內凝,不隨外病而沸溢也。去惡氣者,取其氣內守,不受外病之侵擾也。精內凝,氣內守,而復芳香流動,旣不遲滯,又不破削,自能使當上者上,當下者下,非特為氣之領隊,抑能為精與神之領隊,而運轉於中,不致偏畱於一處。凡用,必取其堅而黑者,殆以是夫!
麝香:味辛,溫,**無毒。**主辟惡氣,殺鬼精物,溫瘧,蠱毒,癎痓,去三蟲,**療凶邪、鬼氣、中惡、心腹暴痛脹急痞滿、風毒、婦人產難,墮胎,去面䵴䵴,面黑《玉篇》、目中膚翳。**久服,除邪,不夢寤魘寐,通神仙。生中臺川谷及益州、雍州山谷。春分取之,生者益良。
麝藏香處,草遂不生,若故有草,則黃瘁。持過花下,花為萎謝;倘近瓜果,瓜果立枯。是其散敗生氣,捷於俄頃,則麝有香,宜即倒斃,乃不礙其奔馳狡迅。夫固當究物之動植以為說也。植物者,形多於氣;動物者,形氣相侔。香本麝食香草毒物而結,若因香因毒,能致倒斃,亦何待已結成者。
且結不在清虛之所,只附筋骸之外,肌肉之間,又在下體。是故,有香之麝,雖形骸柴瘠而峻健自如,可知能散附形醞釀之氣,不能散呼吸氤氳之氣矣。附形醞釀之氣,物所自贅者也;呼吸氤氳之氣,吐納天地者也。夫苟能散與天地吐納之氣,將草木瓜果遇之,當連根盡劚劚同斸,斫也《說文》。
不生者,永不生;不花者,永不花;不實者,永不實。奚但斃麝耶?故《本經》、《別錄》載其所主,皆屬客氣依附有形,相媾而成之病,絕無上體清空氣分之疴。就溫瘧之風藏骨髓,蟲蠱之毒入腸胃,癇痓之熱依血衇,胎元之形具子宮,及繩之附面,翳之附睛,數端可識。若凶惡鬼邪徑犯清虛,為神明翳累者,可決定其不得用矣。
更玩「中惡、心腹暴痛脹急痞滿」一節,又宜識凡病非來之暴,一時無所措手,非候之急,百藥無可效靈者,亦不輕用。雖則曰驅除附形之邪,不礙無形之所。然附形有邪,尚嫌峻利,倘誤認無形為有形,無邪為有邪,豈不立夭人命耶?用以治內病者,審之。
白話文:
外表的腐爛損壞,有的是從外部侵入,損害了內部的堅固緻密。腐爛的就自顧自地腐爛,堅韌的就自顧自地堅韌,兩者互不相干,也互不影響,它們的界限是如此的清晰。因此可知嶺南地區的天地氣候,和中原地區大不相同。夜晚必定寒冷,是因為海上的水氣瀰漫;白天必定炎熱,是因為太陽離得近。濕氣被太陽逼迫,無法散發出去;太陽又被濕氣籠罩,無法乾燥,無法完全顯露其熱力。
所以液樠這種樹木,只有這裡最多。液樠如果因為蟲咬而受傷,如果汁液可以流出來,就會形成油脂;如果汁液無法流出,就會積聚而腐爛。追溯到它還沒被蟲咬的時候,它都是樹木中的生氣。如果汁液流出來而不腐爛,那麼精氣就會存在於像乳香、沒藥、血竭、蘇合香之類的油脂中。如果汁液積聚而腐爛,那麼精氣就會存在於不可腐爛的物質中,例如沉香,這就是自然的規律。那麼油脂類的藥物,是治療體表血脈的疾病;而不可腐爛的藥物,是治療體內氣道的疾病,這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?
治療因風邪、水毒引起的腫脹,是取其精氣內聚,不隨外邪而四溢的特性。去除邪惡之氣,是取其氣機內守,不受外邪侵擾的特性。精氣內聚,氣機內守,又散發著芳香,既不遲滯,也不會耗損,自然能使該上升的上升,該下降的下降。它不僅僅是氣的領隊,也能成為精和神的領隊,在身體內運轉,不至於偏滯於一處。凡是用麝香,都必須選取堅硬且顏色黑的,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!
**麝香:味道辛辣,藥性溫熱,**沒有毒性。**主要用於辟除惡氣,殺滅鬼怪精物,治療溫瘧、蠱毒、癲癇、抽搐,驅除三蟲,**還能治療邪祟、鬼氣、中惡、心腹突然劇痛脹滿、風毒、婦女難產,能墮胎,去除面部雀斑、面黑、眼部翳障。**長期服用,可以驅除邪氣,不再做噩夢,**甚至可以通神。麝香生長在中臺的川谷,以及益州、雍州的山谷中。在春分時節採集的麝香,質量最好。
麝香藏香的地方,草都不會生長,如果原本有草,也會變得枯黃。拿著麝香經過花朵,花朵會枯萎凋謝;如果靠近瓜果,瓜果會立刻枯萎。由此可見它散發敗壞生氣的速度非常快,麝香雖然有如此強烈的香氣,應該很快就會倒斃,卻不妨礙它奔跑跳躍。這本來就應該研究動植物的特性來解釋。植物的形態大於氣,動物的形和氣則是相等的。香氣本是麝吃了香草和毒物後形成的,如果麝因為香或毒而倒斃,又何必等到香結成之後呢?
而且麝香的結成不在清虛的地方,只是附著在筋骨之外,肌肉之間,又在下體。所以,有香的麝,雖然形體瘦弱卻仍然健壯自如,可知它能散發附著在形體上醞釀的氣,卻不能散發呼吸之間產生的氣。附著在形體上醞釀的氣,是物質自身附著的;呼吸之間產生的氣,是吸取和吐納天地的。如果麝香能散發和天地吐納之氣,那麼草木瓜果遇到它,應該連根一起被斬斷。
凡是不生的,就永遠不生;不開花的,就永遠不開花;不結果的,就永遠不結果。又豈止是麝倒斃呢?所以《本經》、《別錄》記載它所主治的病症,都是屬於外邪依附有形之體,相互結合而產生的疾病,絕對沒有上體清氣部分的疾病。就拿溫瘧的風邪藏在骨髓,蟲蠱的毒侵入腸胃,癲癇抽搐的熱邪依附在血脈,胎元在子宮裡成形,以及面部的繩狀物、眼部的翳障來說,這幾種情況可以清楚地識別。如果邪惡的鬼怪直接侵犯清虛之處,使神明受到蒙蔽,那麼就絕對不能使用麝香了。
再仔細研究“中惡、心腹暴痛脹急痞滿”這一節,又應該知道凡是病來得突然,一時無法應對,病勢緊急,各種藥物都無法起效的,也不能輕易使用麝香。雖然說是用來驅除附著在形體上的邪氣,不影響無形之處。但是附著在形體上的邪氣,尚且嫌它藥性過於峻猛,如果誤認為無形之邪是有形之邪,無邪為有邪,豈不是會立刻害人性命嗎?用麝香治療內科疾病,更要謹慎審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