鄒澍

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31)

回本書目錄

本經續疏 (31)

1. 本經續疏第二卷

楮有兩種,雄者,皮斑而葉無椏叉,三月間開花成長穗,如柳狀,不結實。雌者,皮白而葉有椏叉,亦開碎花,結實如楊梅,初青綠色,至六七月漸深紅色,乃成熟。八、九月采,水浸,去皮穰,取子用。樹極易生,葉多澀毛,摘斷其枝葉,均有白汁。《綱目》參《圖經》

水不為火用,而不充周一身;火不能驅水,而畜縮委頓,是非水盛,亦非火衰,直二氣不相濟耳。濟之奈何?則取水周一身之物,被火逼而生,生且最速者,引動其機括。於是陽起而不痿,水行而不腫,水火旣交,氣道遂順,而流行有力。於以充上而目明,充外而肌膚澤,詎非理之合,情之當哉?楮生極速,三年可成大樹,而其布種之時,必雜以麻,使其同出於地。冬,則賴之以幛嚴厲;春,則焚之以資發育。

《齊民要術》種楮法「取子和麻漫散之,屆冬,畱麻勿刈,為楮作暖。明年正月初,附地芟殺,放火燒之。若不和麻種,率多凍死。不燒者,楮瘦而長亦遲」。迨其成樹也,則白汁貫中,徹上徹下,隨取而隨有,隨去而隨盈。及其結實也,則味甘氣寒,以致生氣於畜縮之火中。

藉火以植其生,浚水以交於火。而「起陰痿、去水腫、益氣、充肌膚、明目」,非治外感也,亦非治內傷也。乃撥動關鍵,使不替其素所常行已耳。夫水之充周,火之化物,不僅一端,隨處異名,隨地致用。自其體言,不能不謂之一氣貫注;自其用言,則彼此相制,界劃截然,故楮之實、葉、莖、皮、白汁,《別錄》各推所主。

如「療癬、癮疹癢、逐水、利小便、惡瘡生肉、小兒身熱、食不生肌」,細尋其故,究不外於《本經》數語。大率使陰氣順,則陽不鬱;陽氣暢,則陰自行。然汁主皮裏膜外之疴,莖除水火不和之病。水在皮而腫,則因皮以行水;火在上而壅,則用葉以散火,竝欲聯兩氣而和,不使偏一隅而滯。即後人以之治血,亦可於是而擴其旨矣。

五加皮:味辛、**苦,**溫、**微寒,無毒。**主心腹疝氣,腹痛,益氣,療躄、小兒不能行、疽瘡、陰蝕、**男子陰痿、囊下溼、小便餘瀝、女人陰癢及腰脊痛、兩腳疼痹風弱、五緩、虛羸,補中,益精,堅筋骨,強志意。久服,輕身,耐老。**一名犲漆,一名犲節。五葉者,良。生漢中及冤句。五月、七月采莖,十月采根,陰乾。遠志為之使,畏蛇皮、元薓

五加,春月於舊枝上抽條,苗葉俱青,莖轉赤色,似藤而作叢,有刺如薔薇。高三、五尺,有至一丈者。葉生五枚,作簇者良。每一葉下生一刺,三、四月開白花,結青子,至六月漸黑色,根若荊根,骨硬,皮輕脆芬香,皮黃黑,肉白,取皮入藥。參《圖經》《綱目》

白話文:

楮樹有兩種,雄樹的樹皮有斑點,葉子沒有分叉,三月間開花長成穗狀,像柳樹一樣,不結果實。雌樹的樹皮白色,葉子有分叉,也開細碎的花,結的果實像楊梅,最初是青綠色,到了六七月逐漸變成深紅色,就成熟了。八九月採摘果實,用水浸泡,去除外皮和瓤,取裡面的種子使用。楮樹非常容易生長,葉子有很多粗澀的毛,摘斷它的枝葉,都會有白色的汁液。《本草綱目》參考了《圖經》。

水不被火所用,就無法周流全身;火不能驅使水,就會使身體虛弱委靡。這不是水太旺盛,也不是火太衰弱,而是水火二氣不能互相協調。要如何協調呢?就要取用能夠周流全身的水液,被火逼迫而產生,而且產生速度最快的東西,來引動這個機制。這樣一來,陽氣就能振作而不萎靡,水液運行而不腫脹,水火既能交融,氣的運行就順暢有力,可以向上充養眼睛使之明亮,向外充養肌膚使之潤澤,這不是合乎道理,符合情理嗎?楮樹生長極快,三年就能長成大樹,而且播種的時候,必定要摻雜著麻一起種,讓它們同時從地裡長出。冬天,可以倚靠麻來抵禦嚴寒;春天,可以焚燒麻來幫助楮樹發育。

《齊民要術》記載了種楮樹的方法:「取楮樹種子和麻種子一起散播,到了冬天,留下麻不要收割,為楮樹保暖。第二年正月初,貼著地面將麻砍掉,放火燒掉。如果沒有和麻一起種,楮樹大多會被凍死。不燒的話,楮樹會長得瘦弱而且生長遲緩」。等到楮樹長成大樹,就會有白色的汁液貫穿樹身,從上到下都有,隨時取用隨時會有,隨時去掉隨時會產生。等到它結果實的時候,味道甘甜,性味寒涼,可以使積蓄的火氣產生生機。

借助火來栽植它的生長,疏通水來與火交融。所以說楮樹能夠「治療陰莖萎縮、消除水腫、補益氣力、充養肌肉、使眼睛明亮」,這不是治療外感病,也不是治療內傷病,而是啟動關鍵,使身體不偏離它原本正常的運行而已。水的充養,火的化生,作用不只一種,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名稱,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效用。從它的整體來說,不能不說是一種氣的貫注;從它的作用來說,則彼此互相制約,界限分明。所以楮樹的果實、葉子、莖、樹皮和白色汁液,《別錄》中各自說明了它們的功效。

例如楮樹可以「治療癬、癮疹搔癢、排除水濕、利小便、治療惡瘡使其生長肌肉、治療小兒身熱、治療飲食不能使肌肉生長」,仔細探究其中的原因,都離不開《本經》所說的幾句話。大體上是使陰氣順暢,陽氣就不會鬱結;陽氣暢達,陰氣就能自行運行。然而汁液主要治療皮裡膜外的疾病,莖則可以去除水火不協調引起的病症。水在皮膚而導致腫脹,就通過皮膚來排除水濕;火在上方而導致壅塞,就用葉子來疏散火氣,都是要協調水火二氣,不使偏於一方而停滯。即使後人將它用於治療血症,也可以從這裡擴展它的意義了。

五加皮:味辛、苦,性溫、微寒,無毒。主要治療心腹疝氣,腹痛,補益氣力,治療腿腳萎弱、小兒不能行走、癰疽瘡瘍、陰部潰爛、男子陰莖萎縮、陰囊潮濕、小便淋漓不盡、婦女陰部搔癢以及腰背疼痛、兩腳疼痛麻痹、風邪虛弱、五種虛弱症狀、虛弱消瘦,能夠補中氣、益精氣、強健筋骨、堅定意志。長期服用,可以使身體輕健,延緩衰老。又名犲漆,又名犲節。有五片葉子的最好。生長在漢中和冤句等地。五月、七月採摘莖,十月採摘根,陰乾。遠志是它的輔助藥,畏懼蛇皮和元參。

五加,春天從舊枝條上抽出新枝,嫩芽和葉子都是青色的,莖轉變成紅色,像藤蔓一樣叢生,有像薔薇一樣的刺。高三五尺,有的可以長到一丈。葉子長成五片一簇的最好。每一片葉子的下面都長著一根刺,三四月開白色小花,結青色的果實,到六月逐漸變成黑色,根像荊條的根,骨質堅硬,皮輕脆芬芳,樹皮是黃黑色的,肉是白色的,取樹皮入藥。《圖經》《綱目》也有相關記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