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經疏證》~ 本經續疏 (30)
本經續疏 (30)
1. 本經續疏第二卷
五臟有所不安,精氣有所不攝,則魂魄遂不定。蓋魄藏於肺,肺不安,則治節失職而火阻夫水。魂藏於肝,肝不安,則疏洩失宜,而水違於火。此其證,必精神恍惚,夢寐紛紜,驚惕不安,語言少序。即使有瘀,而不得行攻伐;有阻,而不得極導洩之候。故以此呼吸,噓植其精神,膠黏其水火,而後可消、可通也。
若因瘀滯而成瘕癖,因邪火而致淋瀝者,原非所宜用。
榆皮:味甘,平,**無毒。**主大小便不通,利水道,除邪氣,**腸胃邪熱氣,消腫,性滑利。**久服,輕身,不飢。其實尤良,**療小兒頭瘡、痂疕。花,主兒癎,小便不利,傷熱。**一名零榆。生穎川山谷。二月采皮,取白,暴乾。八月采實,竝勿令中溼,中溼傷人。
小便數,大便必鞕;大便溏,小便必難,此通塞之由陽分也。津液饒,大小便俱利;津液竭,大小便俱秘,此通塞之由陰分也。然有大小便不利,但得大便通,小便即隨之行者;有得小便行,大便乃隨之通者,此又不得以陰陽言。蓋大腸盛滿,能使膀胱亦阻;膀胱盛滿,能使大腸亦阻耳。
此其故,當驗之於虛實。實者,須先通大便;虛者,宜先行小便。雖未必盡能準此,以是體之,亦思過半矣。曰「主大小便不通,利水道,除邪氣」,非先通小便乎?榆皮所以能於大小便俱不通證,先行小便,何故?夫凡木之液,多由其皮輸引津液,故去皮輒死。榆則去皮仍生,可見其內外皆能輸引也。
是通小便中,寓通大便意。特皮之力終優於木,且正服其皮,所以小便應先行也。然木皮輸引津液,本以上資,非以下溉,而謂能行小便,詎不悖哉?《周官》曰「以滑養竅」,《戴記》曰「堇亘枌榆,兔薨滫髓,以滑之」,則榆者,以滑竅而使之通耳,非通利也。且大小便之通滓穢,固欲其下;津氣,卻欲其升。
非必相偕盡下,不得為悖也。然則滑竅耳,又烏得云「除邪氣」?夫邪氣者,不過下文《別錄》所注「腸胃邪熱氣」而已。腸胃有邪熱氣而大小便不通,但大小便得通,邪熱氣且能自解。
何況以竅濇而致不通,腸胃間因畜邪熱,則通後,邪熱氣又為所據耶?然則其仁,《養生論》謂「令人善瞑」,《別錄》則僅謂「療小兒頭瘡痂疕」疕,頭瘍,又謂禿也,何也?夫榆,當春先生莢以成實,至莢⿰土𠩋,乃生葉,是就生氣為收氣也。旣能就生氣為收氣,定能即收氣中延生氣。
小兒生氣最盛,頭尤當生氣之衝,而為瘡且結痂疕,有不脫者哉?若令人瞑,則固生氣之收,能毓生氣而不傷毓,同育。得初春便實之物,自然隨發涵毓,與收中寓鬯,何異鬯,同暢。
楮實:味甘,寒,**無毒。**主陰痿,水腫,益氣,充肌膚,明目。**久服,不飢,不老,輕身。生少室山。**一名榖實。所在有之,八月、九月采實,日乾,四十日成。葉,味甘,無毒。主小兒身熱,食不生肌,可作浴湯,又主惡瘡生肉。樹皮,主逐水,利小便。莖,主癮疹癢,單煮洗浴。皮間白汁,療癬。
白話文:
[本經續疏第二卷]
五臟如果功能失調,精氣無法收攝,就會導致魂魄不穩定。因為魄藏於肺,肺功能失常,就會使身體的調節功能失常,導致火氣阻礙水液的運行。魂藏於肝,肝功能失常,就會使疏泄功能失調,導致水液與火氣的運行不協調。這些情況會導致精神恍惚、多夢紛亂、容易驚恐不安、說話語無倫次。即使有瘀血,也不能用攻伐的方式治療;即使有阻塞,也不能用極端的導泄方式處理。所以,應該透過調整呼吸,使精神安定,調和水火,然後才能達到消散阻塞、疏通氣機的效果。
如果是由於瘀滯形成的腫塊,或是由於邪火引起的淋漓不盡的小便問題,就不適合用這種方式治療。
榆皮:味道甘甜,性平和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大小便不通暢,疏通水道,去除邪氣,以及腸胃的邪熱之氣,消除腫脹,藥性滑利。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,不感到飢餓。它的果實效果更好,可以治療小兒頭瘡、痂皮。榆樹的花,主要治療小兒驚癇,小便不暢,以及因熱引起的疾病。榆樹又名零榆。生長在穎川的山谷中。二月採集樹皮,取白色部分,曬乾。八月採集果實,切記不要讓它受潮,受潮會對人有害。
小便次數多,大便必然乾燥;大便稀溏,小便必然困難,這是由於陽氣過盛或不足導致的通塞問題。體內津液充足,大小便都順暢;津液枯竭,大小便都秘結,這是由於陰液虧虛導致的通塞問題。然而,有些情況是大小便都不通暢,但只要大便通了,小便就會跟著順暢;或者只要小便通了,大便就會跟著順暢,這些情況又不能簡單地用陰陽來解釋。因為大腸如果過於充盛,可能會阻礙膀胱的功能;膀胱過於充盛,也可能阻礙大腸的功能。
這種情況,應該根據患者的虛實情況來判斷。實證的,應該先疏通大便;虛證的,應該先疏通小便。雖然不一定完全符合這個規律,但按照這個思路來判斷,也能了解一半以上的情況。書中說「主大小便不通,利水道,除邪氣」,不就是先要疏通小便嗎?榆皮之所以能在大小便都不通的情況下,先疏通小便,是什麼原因呢?一般來說,樹木的汁液多是由樹皮來輸送的,所以剝去樹皮的樹木就會死亡。但是榆樹即使剝去樹皮也能存活,可見它的內外都能夠輸送汁液。
這說明在疏通小便的同時,也蘊含著疏通大便的意圖。只是樹皮的藥力終究比樹木本身更強,而且是直接服用樹皮,所以小便會先被疏通。然而,樹皮輸送汁液,本來是向上供給的,不是向下灌溉的,卻說能疏通小便,難道不是矛盾嗎?《周禮》說「用滑利之物養護孔竅」,《禮記》說「用堇、亘、枌、榆,兔的腦髓,來滑利身體」,可見榆樹的作用是滑利孔竅,使之暢通,而不是真的通利。而且大小便的排出物是糟粕污穢,應該向下走;而津液之氣,卻是向上升發的。
並不是說大小便一定要一起向下排出才合理。那麼,榆樹只是滑利孔竅,又怎麼能說它能「去除邪氣」呢?所謂的邪氣,不過是下文《別錄》所說的「腸胃邪熱之氣」而已。腸胃有邪熱之氣而導致大小便不通,只要大小便通暢,邪熱之氣自然會消解。
如果只是因為孔竅不通暢而導致大小便不通,腸胃間有邪熱之氣蓄積,難道通暢之後,邪熱之氣還會佔據嗎?再說它的果仁,《養生論》說「能使人安眠」,《別錄》卻只說「能治療小兒頭瘡痂皮」,頭瘡、頭瘍,又可以說是禿瘡,這是為什麼呢?榆樹在春天先生長出莢果,形成果實,等莢果成熟後,才長出葉子,這是一種將生長之氣轉化為收斂之氣的過程。既然能將生長之氣轉化為收斂之氣,肯定也能在收斂之氣中蘊含生長之氣。
小兒的生氣最旺盛,頭部更是生氣匯聚的地方,卻生瘡並結痂皮,有的甚至不能脫落。如果榆仁能使人安眠,那肯定就是將生氣收斂起來了,能在收斂中孕育生氣而不傷害孕育,這兩者是共同促進的。得到初春時節果實之物,自然會跟隨生發而蘊含孕育之機,這和收斂中蘊含暢通的道理,不是一樣的嗎?
楮實:味道甘甜,性寒涼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陽痿、水腫,補益氣力,充實肌肉,使眼睛明亮。長期服用可以不感到飢餓,延緩衰老,使身體輕盈。生長在少室山。又名榖實。各地都有,八、九月採集果實,曬乾,四十天可以完成。楮樹的葉子,味道甘甜,沒有毒性。主要治療小兒身熱,食慾不振,可以用來沐浴,還能治療惡瘡,促進肌肉生長。樹皮,主要作用是驅除體內的水液,利小便。樹枝,主要治療皮膚癮疹瘙癢,單獨煮水洗浴。樹皮間的白色汁液,可以治療癬。